民間故事精選:雷打巖

桃源羊角洞下三十里處,有一壁石巖,岩石像被火燒過,烏紅烏紅的;巖壁像是斧剛過,溜光溜光的。人們叫它“雷打巖”。據說,這岩石,是雷火燒成的。

民間故事精選:雷打巖

很早很早以前,這一壁懸上,有一個被鮮豔的花草遮掩著的石洞,石洞裡住了一群賢良聰慧的仙姑,她們心靈手巧,肯幫凡人百姓解愁分憂。

這一年,甘溝子旁邊住的鄭家麼姑要出嫁,哭得一雙眼泡兒紅腫紅腫的,爹和娘也為女兒的婚事這麼寒酸而難過。有錢人家的姑娘出閣,嫁妝大臺小臺,穿綢掛緞,打扮得花枝招展。鄭么姑別說穿綾羅綢緞,就連囫圇的換洗粗布衣也沒一件。么姑一不怨爹,二不怨娘,只怨自己的命薄命苦。想一陣,悲一陣,眼淚汪汪地悶頭坐在娘身邊。

民間故事精選:雷打巖

眾仙姑,耳聽“嚶櫻”哭泣聲,甚是哀怨。就走出洞來,打聽是哪家出了急難事。聽到么姑的哭聲,按下腳頭的雲彩,立在窗外靜聽,把麼姑出嫁的難處聽了一清二楚。眾仙姑立刻回到仙洞,一合計,都主張要資助這位貧苦的姑娘。她從小就長在泥裡水裡,到出閣也沒穿過一件好衣裳。仙姑們定要讓鄭么姑出閣排排場場,高高興興。她們七手八腳在仙洞內張羅起來:有的織綾羅綢緞,有的用綵線挑花繡朵,有的裁剪,有的縫製,很快就縫製出幾套鮮豔奪目的新嫁衣。嫁衣縫好以後,眾仙女推選了一位最年小的去鄭么姑家。此時已雄雞三啼,東方發亮,不少人都穿衣起床,出門為生計奔波了。當仙女來給鄭么姑送衣時恰被那個遊閒浪蕩的賴二瞧見了,他瞧著這位仙女體態勻稱,面如桃花好不動人。賴二雙眼直勾勾地盯著不移。他見仙女輕輕放下嫁衣悄悄轉回時,就躡手躡腳,像貓兒捉老鼠般地尾隨其後。只見仙女輕盈地踩著雲彩,飄到山岩洞口就不見了,賴二怔怔地望著懸巖發呆,無可奈何,轉身回村。天大亮了,這賴二一顆心早隨仙女進了石洞,哪有心思種田下地。但懸崖峭壁如何攀得上去?賴二打定主意,不到黃河心不甘,不會仙女心不安。他上山割了幾捆山棕,用心用力地搓了一根索。別人問他,他守口如瓶。搓好棕繩就直奔光溜溜、陡峭峭的懸崖而去。在懸崖的頂上拴好棕繩,把另一頭甩到巖下,如猴子盪鞦韆似的順棕繩溜滑下去。眼看溜到石洞口,賴二伸手揪住石洞旁的小樹,雙腳已登上洞沿。這時雷聲大作,雷公警告賴二,讓他及時回頭,收斂邪念。哪知賴二眼看到手的好事不肯放棄,躬身就朝洞口竄來。雷公發怒了,霹靂一聲,從賴二站的地方,削去懸崖的半邊,雷火將洞口封閉了。削下的石巖連同賴二,“咕嚕嚕”滾下萬丈深澗。

民間故事精選:雷打巖

從此,石洞中的仙女再也沒有出來為人們救急解愁了。鄭麼姑收到仙女的贈衣,很是感激,她出嫁後,夫妻勤儉,攢積了小小一筆錢,在這一壁懸崖的對面,修了一座小小的“仙女庵”,早燒香、晚磕頭,懷念仙女們的恩情。

因為這壁崖被雷公削去了一半,巖壁光溜得如刀砍斧剁一般齊刷,人們就叫它“雷打巖”。仙女庵在鄭么姑夫妻年老故世後,沒人供奉香菸,後來,也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