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老年人不再排斥養老院,反而是結伴成團的去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給兒女們添麻煩,再有就是想圖一清淨。

自古以來,這婆媳關係就已經成為家庭問題中的一大難題了,更何況是現在這發達的社會,刁鑽婆婆碰上得理不饒人的兒媳婦,嘿,這一大家子,可熱鬧了,只要是遇上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倆人就能吵得不可開交。

都說"有女人的地方必會有戰爭"這話一點也不假,但"戰爭"期間受委屈的可是男人啊,身為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他站哪一邊兒都不著理,所以聰明的男人一般都會選擇中立的位置。

但生活中也總會出現比較"愚笨"的人。

鄰居張奶奶72歲了,前兩年我還跟我媽說:"這老太太身子骨可真好,沒病沒災的,七十二了腰還挺得倍兒直。"可就在這兩年的時候,從前總出來遛彎的張奶奶也不見了身影,跟其他鄰居一打聽才知道,

張奶奶得了很嚴重的白內障,現在基本看不見了,出行都得靠她兒媳婦攙著。

要知道張奶奶早些年可是生龍活虎的,真敢跟比自己大上20多歲的婆婆較勁兒,有一次跟婆婆鬧了點彆扭,她就拿丈夫當成了擋箭牌,讓丈夫替自己去說話,奈何她丈夫也是個吃軟怕硬的主,沒兩下就服了軟,直接就去找自己親孃算賬了。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有一回當著兒子兒媳婦的面兒,張奶奶就跟自個兒的婆婆吵了起來,正吃著飯直接就把桌子給掀了,當時張奶奶50了,她婆婆都70多了,按理來說張奶奶她婆婆身子挺硬朗的,再活十年也沒問題,可就這麼一折騰,沒兩年就歸西了。

不過張奶奶兒媳婦桂花囂張跋扈這勁兒,跟她還有點兒像,這一點周圍的鄰居都是有目共睹的,整天在樓下哨閒天兒,一聊不順當了,立馬翻臉罵人;這不最近疫情嘛,沒有出入證的是不能出入小區的,但桂花可不管這一套,到了門口一看被人攔了下來,就開始叉著腰破口大罵,一罵就是半小時,社區人無奈,只好報警將她帶走進行了口頭教育。

於是有人問了,這麼"潑辣"的女人,怎麼就有人看上了,對此我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結婚沒幾年,男人看清了桂花的本質,後悔了,想離婚,但桂花不同意,男人只好跟她分居了。

但這一來二去苦的不是別人,是張奶奶。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張奶奶一個月退休金三千塊錢,不算多,但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也不少了,但桂花沒工作也沒收入,只能靠著張奶奶的退休金生活,一來二去最後給到張奶奶手裡的就剩五百塊錢了。

不過張奶奶現在眼睛看不清了,哪兒也去不了了,兒子也不管她,只能依著兒媳婦的意思來,讓交錢就交錢,不讓出門就不出門,桂花每個月啥也不用幹,拿著兩千五百塊時不時的出去開個小灶,而回家卻只給張奶奶買饅頭和鹹菜。

張奶奶賭氣不吃,桂花卻說:"你不吃這個,也沒別的可吃,我跟您兒子都分居了,跟離婚了也沒什麼兩樣,我現在還在您家照顧,您就燒高香吧。"

無奈,張奶奶只好飢一頓飽一頓的吃著饅頭鹹菜,知道情況的鄰居也紛紛在背後議論桂花,"怪不得她男人跟別人跑了,這麼不孝順的媳婦,換我也不敢要"

"不過她現在吃老婆兒的,喝老婆兒的,照顧一下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結果桂花對鄰居的這些言論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的做著自己的事情,白天出去哨閒天兒,晚上天黑了才回去。有一次張奶奶也想出去溜達溜達,但是她也看不見,於是就摸著牆往外走,可誰成想,沒走兩步就摔了個跟頭,一傢伙趴在了地上。

等晚上桂花回去的時候,張奶奶早就暈過去了。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這事兒一出,張奶奶的兒子和孫女都回來了,孫女跟張奶奶親,所以她回來的這幾天一直都跟著張奶奶,日子過得也算是太平,但人家也有家庭,不可能一直拋下家庭不管,所以她呆了兩天就又走了。

孫女走了,張奶奶的生活又恢復到了從前,兒媳婦不給她做飯吃,兒子白天出去上班,晚上才回來,也不怎麼管她,張奶奶心裡有氣啊,嘴裡叨叨著,"成,你們不孝順我,不給我做飯吃,晚上還想睡安生覺,看我怎麼治你們"

於是等到兒子兒媳婦睡著以後,張奶奶便開始一下一下的敲桌子,不僅把家裡人吵起來了,周圍鄰居也是被吵得睡不踏實。

正做著美夢的桂花,一個軲轆從床上爬了起來,怒氣衝衝的走到張奶奶的房門口,"大半夜的你不睡覺,別人還不睡覺了啊,你能不能消停會"

兒子聞聲也連忙趕了過來,"媽,您這是幹什麼啊大半夜的,我這明天還要早起上班呢"

桂花扭臉看向丈夫,"我管不了了,你管管吧"

見張奶奶不為所動,兒子便一腳踢開了面前的桌子,並連連罵道:"你個老東西,找不痛快呢!"

張奶奶怎麼也沒想到兒子會為這事兒罵自己,便"嗚嗚"的哭了起來,"將來以後你們的兒女,一定會像現在你們對待我一樣對待你們"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他們家的事兒周圍鄰居都知道,有人說這是張奶奶的報應,自己年輕的時候就這麼對自己的婆婆,還教唆丈夫一起對付,這場景兒子兒媳都看在眼裡,現在自己老了,被這麼對待也是活該。

我反覆想了很久,他們家為什麼會如此的混亂不堪,明明是一家人為何還要"窩裡鬥"?

原因之一是雙方性格使然。

我一直都認為性格不合的兩個人不應該在一起,更何況是性格不合的一家人,既然結婚就不是兩個人的事兒了,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結婚以後兩家人難免會有交集,如果性格不合,吵架是躲不了的。

就像張奶奶和她的婆婆,桂花和張奶奶似的,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能翻了天兒。

原因之二呢就是男人的問題,婆媳之間的戰爭,作為夾在中間的男人是萬萬不可以幫助任何一方的,因為不管你幫助哪一邊,在別人眼裡你都是不對的。幫助妻子,別人會說你不孝順;幫助母親,別人會說你不夠愛老婆。所以與其當個裡外不是人的人,倒不如成為兩邊的和事佬。

張奶奶的丈夫就是犯了這個大忌,他在婆媳戰爭中沒能保持中立位置,反而是幫助了妻子,於是妻子就會仗著丈夫對自己的愛對本就合不來的婆婆為所欲為。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最後說說張奶奶的兒子,他在這裡面的存在感極低,又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他明知道自己的妻子是這樣的人,還放心大膽的自己出去住,將母親一個人留在了妻子身邊,而且到最後還辱罵自己的母親,在我看來這是不正確的。

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母親也並不都是偉大無私的,但我認為作為兒女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應該去辱罵自己的母親,因為不管如何,兒女都是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來的,生育之恩沒齒難忘。張奶奶的兒子這樣做,在我看來是有違道德的。

我們一直都在探討婆媳問題,婆媳之間該如何更好的相處,至今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但唯一我知道的就是,作為男人在婆媳大戰中,一定要保持中立,因為一旦幫助了任何一方,就會成為害他們的一個導火索。

作為兒女要孝順父母,作為丈夫要愛護妻子,男人夾在中間真的很不容易,但要記住,人在做天在看,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對待身邊人怎麼樣,他們未來也會對身邊人怎麼樣。

(本文為真實故事改編)

被指不孝順婆婆,兒媳直言“跟您兒子分居兩年了,憑什麼照顧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