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的世界我們該何處何從?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想一下我們周圍的朋友,這兩年還能像之前那樣賺錢的有幾人?凡是創業和經商的朋友經常會有這種感覺最近這兩年大家普遍都在走下坡路,生意不好做,日子不好過。這樣下去,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為什麼最近這幾年生意不好做了?

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包容開放,未來無論做什麼,競爭都會越來越激烈,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的利潤都會無限制的接近社會的平均利潤率。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利潤的紅利期,往往發生在一個行業的初期,處於爆發階段,當時從業人員較少,社會需求較大,這個階段的利潤率比較高。

由於利潤率較大,就會有很多人插足進來,隨著從業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開始趨向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利潤率就會大幅下降,降到什麼時候為止呢?降到接近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所謂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就是這個社會上一個人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比如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個收入水平在6000——10000元之間,無論你之前是從事什麼暴利行業的,都會被拉到這個水平。

之前貼手機膜的,美甲的,開滴滴的,都曾是暴利行業,現在呢?都淪為了普通職業。

每個行業都會有一種自動調節機制,讓該行業的利潤水平迴歸到平均利潤率,比如之前做培訓很賺錢,當時可以通過各地招商/電話銷售/搜索引擎等形式獲取大量客戶,而現在電話銷售效果越來越差,招商越來越難,搜索引擎越來越貴,因此獲取客戶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於是利潤率大幅下滑,直到迴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止。

當然,當一個行業的利潤率迴歸到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的時候,就不會再降低了,因為從業者的脖子雖然被平臺(比如百度/淘寶/滴滴)卡牢,但是他們不會卡死你,就只給你留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讓你疲於奔命,卻又只能賺到基本的利潤率,維持生存。

未來,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

先舉一個例子:

凡是在大海中游過泳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風平浪靜的時候,應該使勁往前遊,一旦遇到浪頭打來,千萬不要再繼續撲騰,而是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休息一下,等浪過去再使勁遊。

如果這時你一個勁的跟搏擊風浪,不僅會被折騰的精疲力盡,而且很容易被掀翻。

同理,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我們應該大膽的出來賺錢,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我們應該讓自己更值錢,而不是不是胡亂折騰,病急亂投醫。

現在很多人的狀態就是這樣,胡亂折騰,反覆的嘗試,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加速倒下。

未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那是一個三無的世界:無生意可做、無工可打、無機可投。

所謂無生意可做,傳統社會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導致社會的“供給”和“需求”始終是錯位的,這就需要“生意人”去對接,並從中謀利。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變的對稱又透明,“供給”和“需求”都被精準連接,已經不需要生意人去對接了,於是“中間環節”和“賺差價”都不存在了。

所謂無工可打,傳統社會遵循的是大工業邏輯,很多人作為員工只需要執行公司命令就可以了,他們並不需要承擔結果,這就是打工的本質。而在未來的時代,隨著個體開始崛起、公司開始平臺化,你必須主動思考和去解決問題,併發揮特長為社會創造價值,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未來你還是抱著打工者的心態,一定會被淘汰。

所謂無機可投,傳統社會里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導致每個行業都有潛規則,這讓很多人可以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得灰色收入。而在未來,隨著中國法律、法規變越來越完善,投機的空間會越來越少,未來每個人都應該適應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開展活動。

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就是未來老闆和員工的收入也會被無限接近,一起接近一個社會的平均勞動收入。

做老闆很風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其實這兩年日子最難過的就是各種老闆,大到上市公司,小到家庭作坊,日子真的都很難熬,為什麼呢?

因為企業的管理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的人力成本也不斷提高,而商品的利潤率卻越來越低,即:商品越來越便宜,而人卻越來越貴。企業遭遇兩頭難,兩頭都在擠壓。

現在很多老闆整體忙的團團轉,為了找出路整體急得滿頭大汗,而大部分員工卻依然很清閒,朝九晚五的坐著班。究其本質,是絕大部分企業的體制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所以效率緩慢。

現在不像以前了,之前隨便拉攏一幫人就可以攬活賺錢去了,現在作為老闆必須極其善於管理,要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一定賺不到錢。

那麼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不能賺錢的企業總有一天會倒下,擁有專利技術的企業,雖然還能繼續賺錢,但是扣去各種經營成本後,老闆也剩不了多少錢,一個做工廠的,年產值幾個億,辛苦一年下來可能也才幾百萬利潤,而一個高管可能年薪都四五十萬收入了。

因此,未來老闆的收入也會無限接近員工的收入,雙方一起無限接近社會的平均勞動收入,比如一年10萬——20萬。

這真的離不開各大平臺的功勞,淘寶和拼多多先後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現在淘寶上開店,就是得比拼價格,否則很難有銷量;在拼多多上開店就更不用說了,完全薄利多銷。因為它們存在目的就是為了無限拉低商家的利潤率,將商家的利潤維持在僅僅能夠解決溫飽的邊緣線上。

所以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這次疫情對傳統行業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這也要求更多的人藉助互聯網思維去轉型,去探索新的生存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