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後一根辮子"

北大和清華一直以來都是"對手",就連留辮子這件事也互不相讓,清華有"千古一辮"王國維,北大則有號稱"世界上最後一根辮子"的辜鴻銘。 辜鴻銘的人生十分繁複,簡而言之,其經歷可以概括為"四大洋":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 辜家先祖本為陳姓,籍貫在福建廈門同安縣,因失手殺人而逃往南洋,因不能釋懷而改姓"辜",以示懺悔之意。他父親辜紫雲幫助英國商人布朗打理馬來西亞橡膠園的生意,還娶了-位葡萄牙妻子。 1857年7月18日, 在馬來西業檳榔嶼,混血兒辜鴻銘出生了。布朗打小喜歡這孩子,收為義子,見他聰穎異常,十歲就帶他去了西洋遊學。剛到英倫時,他很瘦小,還拖著一根小辮子,同學們便叫他"豬尾巴",有回甚至揪著辮子把他推進了女廁所。不過,誰也沒有想到,辜家小子是位天才中的天才,一邊遊遍歐洲,一邊拿下了十三個學位,涉及文、理、工、 哲等各個學科,還學會了九種語言,其中不包括中文、馬來語及閩南話。在與西夷打交道的過程中,他逐漸練就了鬥嘴的功夫。 至於東洋,是因為宰鴻銘娶了一位日本小妾,這在當時其實沒啥,值得特節的是辜氏"婚姻理論",離經叛道差不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其娶妻標準是溫柔賢淑,長得要小足、柳腰、細眉。他尤其對女人的纏足愛若珍寶,聲稱只有一手握足,一手才可下筆千言。 1885年,經廣州知府推薦,辜鴻銘成了兩江總督張之洞的幕僚,擔任文案,開始了北洋生涯。上任伊始, 他即訂外國報紙三十餘份.雜誌五百餘種,為張之潤條分續析,明晰國際大勢,積極參與到洋務運動之中。孫中山曾說:"中國精通英文的,只有三個半。其一辜鴻銘,其二伍朝樞,其三陳友仁,還有半個他不肯說,有人猜可能指王寵惠。 辜鴻銘覺得西方文明太注重實證, 而科學越進步、 戰爭越激烈,最終還是要靠中國的道德文明來消弭災禍。東方的特點是深沉、博大、純樸、靈敏,相較而言,美國人失之深沉,英國人失之博大,德國人失之純樸,都不足以相提並論,唯有法國人勉強過得去。辜鴻銘的這些見解,國內不以為然,在國外卻預言了一戰等,深得俄國皇儲、伊藤博文、托爾斯泰等人推崇,連聖雄甘地都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1913年,辜鴻銘和泰戈爾同時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28年4月30日,辜鴻銘因肺病醫治無效,帶著那根"世界上最後的群子"在北京與世長眠,享年七十一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