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古時候的女子,骨子裡就帶著雲嬌雨怯的氣質,不論是舉手投足,或是一顰一語間,都表現得格外得體卻微微高冷,愁眉鎖眼,楚楚有致,像一朵水蓮,那一低頭的溫柔,便流出了不勝微風的嬌羞。這種羞澀的源頭,來自儒家所推崇的三綱五常,女子不宜拋頭露面,而對於男歡女愛之事,那更加是諱莫如深了。

男歡女愛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間煙火,可古人卻往往談之色變,尤其女子更甚,假如從她口中說出點這方面的話,就是大逆不道了。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女子出嫁前,渾然如白紙;女子出嫁後,才懂得人事。古代女子基本十五六歲便嫁人,因此這一現象就顯得尤為突出。

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如果說唐代民風還算粗獷,那麼宋代就完全遁入了中庸之道,除去文化圈的那些風流才子,普通人家都是安分守己的,而白衣卿相柳永就是這最不安分守己之人。柳永自從被皇帝公開diss之後,便自稱奉旨填詞,整日遊蕩於鶯紅柳綠之間,因而就遠離了仕途之道。柳永的詞細膩大膽,寫作對象多是青樓女子,能勾起心底的情意。

柳永不僅能寫燈紅酒綠,也能描繪閨中情趣。話說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女剛剛嫁人,可由於她單純得不解人事,因此不能完全適應新婚生活,鬧了不少笑話,使丈夫哭笑不得。這些片段被柳永一一捕捉,寫成一首讓人忍俊不禁的詞,給讀者留下了想象不盡的空間。

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鬥百花》宋·柳永

滿搦(nuò)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jī)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嬌媚。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


《禮記》載:“女子十有五年笄。”“笄”是指成年,這說明此少女剛滿十五歲就嫁人了,所以她才什麼都不懂,才合理地引出了後面的情節。“滿搦”是指一把可以握持,少女纖細的宮腰一把就可以抱過來,說明其身材之曼妙,同時也說明其身姿之孱弱。柳永為何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後文裡寫少女“怯雨羞雲”,一方面是不解人事,另一方面則是柔弱的她可能承受不起。

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雙髻”、“嚴妝”表現了女子婚前婚後的變化。古代女子新婚後,會將兩個垂下的髮髻盤在一起,稱為“上頭”,以表示已為新婦;而新婦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學習嚴妝,即以端莊為主要目的的妝容。然而,形式上都做足了,可她內心裡還是羞澀無比,仍是“怯雨羞雲”,不過,這讓少女顯得更加可愛與嬌媚。

下片裡,柳永著重描寫了少女因不適應而引起的尷尬與笑話。“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可惜她還沒有對丈夫把愛說出口,一來她從來不會,二來也是由於害羞。所以,常常到了深夜時分,她還是不肯入被而眠,就那麼背燈坐著,尷尬之外還是尷尬。這時候丈夫看不下去了,他決定更主動些。

少女不解人事,新婚夜鬧了大笑話,柳永寫下調侃詞,令人回味無窮


“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丈夫幫妻子脫掉了羅裳,可她卻突然背對著銀燈,說道:我現在還不睡,你先睡吧。她誤解了丈夫的舉動,她竟然單純地以為解羅裳就是為了睡眠!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女子啊,她的可愛單純又令丈夫哭笑不得。然而接下來丈夫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後面的事柳永沒說,只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

整個下片可總結為四個方面:一是不懂示愛,二是不肯就寢,三是背燈而立,四是著令丈夫先睡。這真是活脫脫一場欲言又止般的戲,由此可見少女之純真可愛。雖然柳永此詞內容未免俗套,但他卻憑藉其細膩真切的功力,生動傳神的描述,使得這首詞的可閱讀性大大增加,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曲值得玩味的歡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