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與馬爾克斯以前寫的東西都不一樣,讀起來有種天鵝絨毛般的快感。這是他給行將消逝的光,寫的一封情書——約翰˙厄普代克

讀完《苦妓回憶錄》的時候,是在一個日落的黃昏,殷紅的晚霞橫跨著天際,散發著溫暖。我聽見了車水馬龍的聲音,路上的行人多了起來,疫情就要過去,迎來綠意盎然的春天。也許是馬爾克斯文字帶來了傷感,也許是他的形象,一個孤獨的患有癌症的老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敘述著像陽光一樣溫暖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就是《苦妓回憶錄》的主旨所在:人們衰老和死去不是因為年齡和疾病,而是因為沒有愛,他說:“愛可以戰勝一切”。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是馬爾克斯繼《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之後的封筆之作,於2004年出版,首印130萬冊,一週內又追加了50萬冊。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述說了一個九十歲的老人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想要與一位年少的處女共度良宵,就找到自己經常光顧的妓院老鴇,以求給自己安排這樣一個姑娘,然而在看到這姑娘後,他卻被她深深的吸引,並未奪取她的貞潔,而是與她逐漸陷入愛河,最終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這個姑娘。故事荒誕詼諧,又坦誠溫暖,有孤獨憂傷的語句描述,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告白,而這一切是圍繞老人即將對時間和生命妥協的時候,遇到了愛情,並用愛追尋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救贖。

這是一部有著淡淡的悲情又充滿溫暖的小說,少女的青春代表著生命力,純潔代表著淨化,神聖代表著寬恕,種種元素疊加一起,使老人獲得心靈上的救贖和解脫,以及對生命的渴望。

那麼,本篇文章就以“孤獨、重生”的角度,來解讀《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一、孤獨的背後:一個醜陋、靦腆又過時的九十歲耄耋老人,用荒誕的方式等待生命的終結

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它呈現的全息、立體感的畫面,像電影上的片段一幕幕隱射在眼前,包含著洞察、悲鳴和反思,雖然沒有震撼的張力,但相對生活化的平時表象同樣引起共鳴。

不少讀者說老人的生活沒有這麼拮据,有報社給的工資,雖然微薄,但可以吃飽肚子,有父母遺留的珍藏的畫、書,可以變賣去妓院,為此我也曾耿耿於懷。後來,我讀到老人到醫院看醫生,被醫生說“這是您的歲數正常的疼痛”;在報社過生日,被同事嘲笑的時候忍住痛哭;年過五旬記憶力出現空白,給朋友們重複講故事,甚至不能把臉和名字對上號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他的孤獨和彷徨,對生命即逝的恐慌,對疾病的痛苦,對過往的懺悔,面對人們嘲諷的無奈,他是悲哀的,無助的一位老人。

在熾熱陽光的街道上,我感覺到了我的九十歲的重量,於是便開始一分一秒地數算我死前所餘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

這讓我想到了農村地區的“空巢老人”,兒女們都去了大城市打工,只留下孫子相互依靠,農村的地荒蕪了沒人耕種,房屋漏水了沒有人修繕,得了疾病沒有人帶著去醫院,老人為兒為女辛苦了、奮鬥了半輩子,操勞了一生,到頭來連個說話的親人都沒有,等到老去了,子女們才悲傷痛苦後悔自責。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中的老人無兒無女,他還需要奢求什麼呢?既然這樣就放開心態從容面對一切吧,他對自己過去放蕩的生活、對性和衰老的問題都有著令人驚訝的坦然,甚至還會幽默調侃。比如他坐車到妓院的時候,出租車司機衝他真心誠意的喊道“乾的愉快!”;在談到自己性無能時還會鬱悶地說“性是一個人在不能得到愛時給自己的安慰自己過了放蕩的一生;在婚禮當晚,逃進了妓院躲避婚姻的束縛,二十二個女人向他承諾了愛和服從。單從這幾個片段可以看出,年輕的時候犯下的錯誤,到年老了默默地承受,即便擺脫了道德評判,

面對孤獨和即將逝去的生命,老人還是要承受。但是服從並不妥協,他用樂觀的態度過著【想過的幸福】。

從心理學上,【想過的幸福】意思是遇到生活困難產生心理障礙時,要經常學會思考,要採取積極行動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動機,調動好心態,用行動替代情緒,消除不利因素。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正因為老人【想過的幸福】,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用自嘲、荒誕的方式釋放自己,體現出主人公不服老的精神以及樂觀的態度,為小說的語言風格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可以說是馬爾克斯自己對於晚年的態度和心境,採取了豁達從容的方式去面對晚年生活。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愛的重生:一個十四歲少女的生命力喚起了老人對生命的信心,以愛為“鑰匙”,打開了孤獨的枷鎖

在老人九十歲生日的前一天,沒有吃午飯,不能專心閱讀,只盼著老鴇的消息,午後的兩點燥熱心煩欲裂,總覺得這一天是最全年中最熱的一天,巴赫六組的大提琴無伴奏曲像一艘離去的悲傷航船的嗚咽,這時候電話鈴響了,讓我活過來了……。馬爾克斯對老人的心理刻畫,襯托出老人的迫不及待表象,為劇情轉折埋下伏筆。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在小說創作中,人物的改變或者轉變被稱為“心路歷程”,《苦妓回憶錄》中,老人與女孩的交集有三次,這三次分別代表著“心路歷程”:

第一次交集是與女孩相遇,老人看到睡熟的她躺在巨大的床上,赤裸而無助,宛如初生,她的美貌深深的吸引了老人,胴體散發著神聖和純潔,那一晚,老人沒有慾望,沒有奪取女孩的貞潔,那一晚就愛上了女孩,他說“如果你不愛我我怎麼辦?”。

第二次交集是老人過九十歲生日的當晚,同事們嘲笑、尖酸地問老人九十歲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報社主編問他專欄寫了沒有?而老人遞交給的是辭呈信,在拆開生日禮物的時候,老鴇打來電話問“跟小姑娘怎麼回事?”,商定把女孩免費送給老人一晚,於是便出現了第二次交集,這一晚,他給小姑娘起了名字叫“黛爾加迪娜”,是一個國王父親追求小女兒的歌曲。

第三次交集是妓院出了事後,沒有了老鴇和女孩的消息,老人渾渾噩噩頹廢到極點,他四處尋找女孩的蹤跡,直到一個月以後,失蹤的老鴇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她們回來了,老人帶著糖果、巧克力和玫瑰,戰戰兢兢地去見面,一直咬著嘴唇,免得自己哭出聲來。

一個孤獨的老人,經歷了九十年的風風雨雨,一生中從來沒有真正愛過一個女人,直到黛爾加迪娜(女孩)的出現

,她的純潔猶如白雪一樣散發著神聖的光芒,無聲地包容著老人在世間所作的惡,淨化了老人。因為她,老人在生命中第九十個年頭,第一次面對了自己的本性,在心靈上得到了救贖。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如果說上面的故事情節是老人的“心路歷程”,下面的內心獨白則是老人愛的重生,能夠照徹靈魂的愛情。

  • 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我們吃早飯時她那憂鬱的目光:為什麼你這麼老了 才認識我?回答她時我說了實話:一個人的年齡並不是他有多少歲,而是他感覺自己有多少歲。
  • 我改變了週日專欄的宗旨,無論什麼主題,我都為她寫,在文中,我為她笑,為她哭,我的生命從每一個詞語中流過。不在以傳統的簡訊完成專欄,而是寫成了一封封屬於每個人的情書。
  • 我睡的很好,醒來時身邊放著一隻毛茸茸的玩偶熊,像北極熊似的用兩條後腿站立,還有一張卡片,上面寫著:給我的醜爸爸。

讀完這三段的時候,真的很感動,觸動著內心深入的純淨的愛戀,愛是一種捨棄世俗的牽掛,是在脆弱的時候,兩個靈魂相互慰藉和依靠,彼此相愛。當老人說“從打開家門的那刻起,我不是孤單一人”時,以愛為“鑰匙”,打開了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人性的光輝:釋放著愛與溫暖,迴歸生命的本真

《苦妓回憶錄》故事的靈感源於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是年長者愛上青春少女的“洛麗塔式愛戀”,在馬爾克斯從事文學創作的歲月中,見識到了人類社會中最為底層的人們的真實樣態(他住在妓院並收入告罄的日子裡),他看到了這些所謂的底層人的真摯的情感與純真的欲求,他也從中瞭解了拉丁美洲的孤獨的深刻的來源於意義所在,通過日常的、破敗的、痛苦的生活發出對生命的禮讚

小說最後,老人懷 疑女孩變心成為富人的玩偶,大發雷霆,精神上受到打擊,當遇到老情人,向她訴說這段愛戀的時候,老情人對他說“做你想做的事吧,但別失去那孩子”。在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之後,老人平安的活過了九十一歲,而這一刻,老人的內心卻變得安然,他明白即便女孩變心,他也要把所有的遺產留給女孩,讓她過上安穩的生活。

當老鴇告訴老人“您是老了,但不是傻瓜。這個可憐的小傢伙正深深地愛著你呢!”。至此,老人的愛終於有了回報,他感到真正的生活開始了,而這一切歸因於愛。

我想這是馬爾克斯為老人尋找的一份勇氣,一份寄託,更是塑造了人性的光輝,迴歸本真。

《苦妓回憶錄》:以愛為“鑰匙”,打開孤獨的枷鎖

《苦妓回憶錄》中的老人最終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馬爾克斯也書寫了“一封給遲暮之年的情書”,這是一封和諧與完滿的情書。

感謝馬爾克斯的《苦妓回憶錄》,它讓我們看到了孤獨背後的溫暖,用愛的力量釋放人性的光輝,迴歸生命的本真;感謝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在黑暗迷途中點亮希望的燈塔,照耀回家的方向。

此時的你,如果在愛情的道路上迷茫和彷徨,那麼,請你細細品讀馬爾克斯的《苦妓回憶錄》,我想你會從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