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第一次登上了南極冰蓋之巔?

誰第一次登上了南極冰蓋之巔?

部署在冰穹A崑崙站的南極巡天望遠鏡,它曾於2017年8月17日參與了對GW170817中子星合併事件的合作觀測。在那次觀測中,人類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05年的一小步,南極科考的一大步。

2005年1月18日,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的隊員們,將一根標誌杆深深地插進地裡,標誌杆上的牌子清晰記錄著“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這組數據。這就是冰穹A,南極冰蓋的最高點,與南極點(美國建站)、南極磁點(法國建站)、南極冰點(俄羅斯建站)並列稱為“南極四級”。這根杆子,既標誌了人類第一次登上了南極冰蓋的最高點,還代表著中國“擁有”了“南極四極”中的一極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南極的最後一極

1985年,中國在西南極洲的喬治王半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1989年,中國又在東南極洲的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

在中山站建成的一年後,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項橫穿南極的科學計劃(The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簡稱ITASE),這個計劃的目的,是通過將南極劃分為網格式的17條線路,開展沿線的一系列鑽孔和氣象研究,以探究過去1000年的氣候變化情況和預測未來1000年南極的氣候趨勢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截止2002年ITASE的完成情況,其中實線為已完成部分,虛線為未完成部分,右側紅色的實線即中國科考隊完成的拉斯曼丘陵-冰穹A的線路。圖/Jezek and others, 2002

在1991年德國不萊梅舉辦的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會議上,17條線路被擺在各國與會者的面前,讓大家自由選擇。當時,代表中國的地質學家劉小漢和冰川學家秦大河,一眼就看中了一條從拉斯曼丘陵開始,經過冰穹A,終點為南極點的線路。如果能夠負責這條線,中國不僅可以利用剛剛建成不久的中山站,還能抵達空白之極冰穹A。中國要承擔中山站到冰穹A的路線!”在拉斯曼丘陵上,除了中山站外,還有澳大利亞和前蘇聯的科考站,他們的科考經驗其實都強於中國。為了不讓機會被別人搶了去,秦大河在第一時間向組委會提出了請求。

秦大河,因為曾在1989年完成了國際徒步橫穿南極大陸壯舉,在國際上頗具聲望,他對於中國科考能力的自信陳述,贏得了大家的充分信任。於是,這條線路,歸屬了中國。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秦大河院士參與國際徒步橫穿南極大陸項目時的合影,上排左一為秦大河。圖/《1989 Transantarctica Expedition》

冰穹,是冰蓋的高點,而冰穹A,是距離南極海岸線最遙遠的一個冰穹,也是海拔最高的冰穹。南極腹地的氣候惡劣,即使是最溫暖的夏季,這裡的溫度也在零下50度左右。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人通過陸路,到達過這個地方。能夠說服與會專家的秦大河,內心裡卻無法完全說服自己:“我們甚至都沒有見過陸路考察所必需的雪地車,任務能不能完成,還是未知數。” 從中山站到冰穹A,是一段1300多公里的高海拔路線,對於任何一支陸路考察隊來說,這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戰。那我們到底為何要到這個又遠、又冷、又高的地方去呢? 雖然冰穹A的自然條件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它卻是天文學家的理想之地:南極內陸是地球上最接近於軌道觀測環境的地方。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位於南極點美國阿蒙森考察站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用來研究宇宙中極高能量的天文物理現象。圖/ICECUBE

整個南極大陸雖然被冰雪覆蓋,但其實這裡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在觀察亞毫米波長的宇宙背景輻射(來自宇宙形成初期)時,乾燥的空氣特別重要,因為水汽會吸收這種微波信號,以至於在地球的其它地方,人們根本無法開展這類觀測。 冰穹A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這裡的空氣不僅純淨、寒冷,還很稀薄。純淨和稀薄,減小了觀測時的大氣噪音,而寒冷,則減弱了紅外干擾。 冰穹A不僅空氣好,地形也特別討巧。整個區域,是一個長60公里,寬15公里的大平臺,非常適合建設大型望遠鏡,而且,僅有2米/秒的年平均風速(相當於1級風),讓望遠鏡在工作時足以保持穩定。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美國在南極設置的宇宙射線探測器。圖/NASA

偏遠的冰穹A,遠離任何人類設施,這裡沒有人工光源的干擾。每一年長達135天的極夜,和高達90%以上的晴天比例,是目前地球上能夠連續觀測時間最長的地方。 冰穹A不僅是天文學家的聖地,還是氣候學家的天堂。從厚厚的冰蓋中,可以採集到有著100萬年曆史的冰芯,這是研究地球氣候變化不可或缺的證據

獨一無二的冰穹A,中國志在必得。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危機四伏的風雪之路

經過幾年的準備,中國南極科考隊開始一次次地向冰穹A挺進。1997,第一次嘗試,前進了300公里;1998年,第二次嘗試,前進了近500公里;1999年,第三次嘗試,科考隊才摸到了冰穹A的邊緣。

到冰穹A去,為什麼這麼難?首先,是冰縫的威脅。超過98%的南極大陸,都覆蓋著厚厚的冰蓋,但看似鐵板一塊的冰蓋,卻無時不刻在運動之中。冰縫,是冰蓋運動中,受力不均時產生的斷裂帶,它們在白茫茫的冰雪荒漠上,很難被人們發現,但它們又極度危險,有的能深達到2、3千米,人和車輛一旦墜入,很可能就是直接車毀人亡。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南極冰蓋上的冰縫。圖/《國家記憶》

面對較窄的冰縫,還可以墊上木板通過,有些冰縫太寬、太長,就必須得找路繞行了。冰蓋在運動,冰縫也在變化,很可能去年剛探好的路,今年再探的時候,就走不通了。為了保證團隊的安全,在車隊的前方,需要有人騎著雪地摩托到為大部隊探路。其次,是設備的限制。中國前往冰穹A,並不是抵達就完成任務,而是要開展測繪和科考工作。大量的設備和補給,人肯定是拉不過去,而是要靠雪地車。 雪地車這種特種車輛,在雪地上行駛時速超不過12公里,速度很慢,而且油耗很大。2004年底,當科考隊再次出發的時候,僅航空重油就帶了200多桶,再加上各類物資,總重量達到了100多噸,這已經接近了隨行的4輛雪地車的運載極限。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1957年南極科考使用的老款雪地車。圖/Wikipedia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2004年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的雪地車和牽引的物資。圖/《國家記憶》

最後,是海拔的挑戰。中山站所在的拉曼斯丘陵地區,平均海拔只有11米,而冰穹A的海拔直接就越過了4000米。一路爬升,不僅對車輛是個考驗,對人來說也是威脅。在南極極端的環境下,疲勞、高原反應的危害都會被數倍放大。2004年12月13日,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隊從中山站出發,再次踏上了前往冰穹A的風雪之路。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南極內陸就是一片雪構成的荒漠,右下角的雪地車在這片荒漠中顯得無力、脆弱。圖/圖蟲·創意

南極科考,就如同登頂珠峰,一不小心,就會有去無回。出發後的第五天,科考隊就出了一次事故。隊長李院生和隊員孫波,在駕駛雪地摩托行進了10千米後,與大部隊失去了聯繫,更為可怕的是,摩托車這時還翻進了一個雪坑之中。每當孫波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都心有餘悸:“一個人站在茫茫雪中,周圍除了雪還是雪,那種冷是由內而外的,是一種無助的感覺!

”最終,經過了一番努力,兩人僥倖脫險,迴歸了大部隊。 在南極內陸惡劣的環境中,即便是堅固耐用的雪地車,也會出現故障。在考察隊爬升到海拔3500米的時候,雪地車爆胎了。車胎的位置,在履帶裡面,要換胎,必須從車底拆掉螺絲,取出輪胎。機械師崔鵬惠鑽進車底,躺在冰面上作業,堅持了兩個小時。冰面的溫度低至零下52攝氏度,讓這位44歲的漢子忍不住眼淚直流。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崔鵬惠躺在雪地車下擰螺絲。圖/《國家記憶》

越接近冰穹A,海拔就越高,高原反應發生的幾率也就更大。就在距離冰穹A還有50公里的地方,隨隊醫生在每天的例行檢查中發現,機械師蓋軍銜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

在高原地區,所有人的血壓都會升高,140、150的高壓是正常現象。而有高血壓病史的蓋軍銜,高、低血壓只剩下了90、70,而且還在繼續下降,心率也只有每分鐘72下,這很可能心臟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醫治,就會有生命危險。

為了隊員的安全,科考隊最終決定向位於南極點的美國阿蒙森科考站求助,但是,從阿蒙森起飛的飛機,裝不下返程的燃油,這就需要中國科考隊提供9桶燃油。燃油,對於12名剩下的陸地科考隊員來說,就是生命,而蓋軍銜的生命,現在正受到威脅。經過反覆交涉,美國的救援飛機最終自帶了3桶油,這樣,科考隊需要提供的油料就從9桶降為了6桶。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南極探險,如同登頂珠峰,哪怕終點就在眼前,也不能冒險,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圖/《國家記憶》

當蓋軍銜登上美國的飛機時,這位年近50歲的科考老將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哽咽地向大家喊道“成功的時候別忘了我!”從祖國不遠萬里來到極地,在風雪之路上克服重重困難,邁過層層阻隔,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然而,卻要在這個時候,宣佈放棄,這樣的結果,無論是誰都無法泰然面對。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登頂“崑崙”

2005年1月9日,歷經28天艱難跋涉的中國科考隊,終於進入冰穹A的北高點,這是人類第一次進入冰穹A的核心區域。不過,南極冰蓋最高點,並非是一個山峰,而是一片平坦的開闊地,科考隊需要每一公里打一個點,反覆來回測量,以測出最高點的位置。

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圖/Wikipedia

經過5天的尋找,科考隊員行程兩百多公里,測繪了超過70平方公里的範圍,終於找到了南極冰蓋最高點的精確位置。“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我有多少個夜晚不能入睡,今天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簡單的三組數字,背後是將近十四年的準備和跋涉。在中國登頂南極冰蓋最高點後的第四年,2009年1月27日,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在這裡建立了崑崙站。2014年2月8日,在中山站和崑崙站之間,我們又建立了泰山站。中國的南極科考之路,越走越寬了谁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2009年1月27日,中國南極崑崙站在冰穹A落成。圖/《國家記憶》

參考文獻

《國家記憶》

《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 中國南極天文中心

- END -

文丨張雨晨

封圖 | NASA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