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那年,她還叫魚幼微,是個十歲的小姑娘。年紀雖小,人卻成熟的很,有才又貌美,一首詩就驚羨了無數文人雅士!

那年,他已是四十二歲的大叔,詩名滿天下,功名卻仍無著落。不惑之年的溫庭筠長得很醜,卻不影響他風流成性。

唐854年春天,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在京城長安郊區相遇了,那首驚豔了很多人的詩,也驚豔了溫庭筠。

自此以後,魚幼微和溫庭筠成了忘年之交。他有意栽培她,她卻在不經意間愛上了他。她的悲劇就是從這一刻開始!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少女魚玄機和大叔溫庭筠

她的悲劇:才高有人賞,貌美誰人愛?

魚幼微出身低微,低微到連史書都不願意多寫兩筆。

她是長安近郊鄠(hù)杜人,天生聰慧,有傾城傾國之貌,可以說從小就是神童和美人胚子的結合體。

單從哪一方面發展,看似都不錯。可是,她的發展方向卻出現了偏差,她在不諳世事的年紀,一頭扎進了愛情這個泥潭裡。

854年春天的一個傍晚,暫住在鄠杜的名人溫庭筠(字飛卿)慕名來訪。魚幼微家很貧寒,也沒啥招待的,兩人就來到了河邊散步交談。

雖然兩人差不多隔了兩輩,但一個滿腹經綸,一個才思敏捷,很能談到一塊去。溫庭筠有意要試一試魚幼微的才華,就讓她以江邊柳為題作一首詩。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魚幼微和溫庭筠在河邊相見

魚幼微看了看河邊的景色,不假思索地吟了出來:

賦得江邊柳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一看,當即為魚幼微的才華所傾倒。

這首詩有人說是寫秋景,其實不然。雖然詩中有秋水面這樣的詞,但這只是形容水很平靜清澈,就像明淨的鏡面一樣,和望穿秋水是一個意思。

春天的時候,河岸邊還很荒涼,只有柳色青翠,風姿綽約,裝點著遠樓上望春人的眼睛,搖曳的柳姿在明鏡似的水面上投下倩影,柳絮飄下來落在了釣魚人的頭上。老樹根下棲息著一窩窩魚兒,低垂的柳枝上繫著一葉葉孤舟。風雨飄搖的夜晚,客人從夢中驚醒,平添了一段春愁。

要說這是一個二三十歲的青年才俊寫的詩,倒也不足為奇,可是出自一個十歲的小姑娘之手,就非常了不起了。

自此,溫庭筠常常去看望魚幼微。雖然溫庭筠自己也很窮,但還是會時常接濟魚幼微母女,並且將魚幼微視為知己和門生,指導她讀書與作詩。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別看魚幼微年紀小,但是人小志氣大,她的美貌和才華,讓她有足夠的自信去出人頭地,去贏的寵愛。

她看到賣剩下的牡丹,有感於牡丹的命運,作詩一首:

賣殘牡丹

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

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

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狂風吹過,牡丹花香消玉殞,一年春天又結束了。可能是價高無人買,也因香氣太濃蝴蝶難親近。像牡丹這麼美麗的花就應該生長在宮中御苑,怎麼能夠輕易沾染俗塵呢?等到她移栽到了皇家花苑的時候,王孫公子們才充滿遺憾地感嘆,當初怎麼就沒有買下來!

魚幼微自喻為出塵脫俗高貴的牡丹花,她應該得到貴人賞識,不應該淪落在凡塵俗世裡。

可世間事,總是事與願違,不那麼盡如人意。魚幼微遇到了賞識她的人,但卻將她帶上了一條不歸路。

也許是魚幼微幼年喪父,缺失父愛,所以對於溫庭筠的關懷,她格外珍視。他在她眼裡,是溫情滿懷的長輩,也是才華橫溢的知己,在親情與愛情之間,她的感情開始向後者偏斜。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牡丹只合在富貴

855年,溫庭筠在博學鴻詞科考試中當槍手,同時替8個權貴人家的子弟代考,結果致使考題洩漏,不僅自己沒考中,還被問責了,他只能閒居在家。

秋天是個思念的季節,魚幼微甚是想念溫庭筠,就寄了一首詩去。

早秋

嫩菊含新彩,遠山閒夕煙。

涼風驚綠樹,清韻入朱弦。

思婦機中錦,徵人塞外天。

雁飛魚在水,書信若為傳?

這首詩裡,魚幼微情竇初開的少女心思顯露無遺。她把自己比作剛開放的嫩菊,把閒居在山中的溫庭筠比作夕煙,一個正值青春綻放時節,一個已是日薄西山時候,但這並不影響兩人深厚的感情。

她是思婦,把思念織在錦書中寄給他,他是徵人,奮戰考場卻屢試不第。傳遞書信的魚雁都靠不住,情書靠誰來傳呢?

溫庭筠收到信後,也寫了一首詩唱和:

早秋山居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幹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在溫庭筠的詩裡,卻看不出愛情的跡象。他閒居在山中,只覺得流水無聲,思慮寧靜,雖然寂寥,但有清泉和琴聲相伴似乎就不錯了。也許是忌於世俗眼光,所以他縱然動情也隱忍在心裡了。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不知不覺魚幼微已經是豆蔻年華的少女了,14歲這年,她來到崇真觀遊覽,看見牆壁上新科狀元們的題詩,一時心裡癢癢,忍不住也題了一首:

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看著牆上狀元們龍飛鳳舞的題詩,魚幼微感慨萬千,只恨自己是一個女兒身,雖然才情滿腹,詩思飛揚,但卻無法參加科考,只能羨慕這些青年才俊。在她羨慕的這些才俊中,就有一個人,名叫李億。

李億(字子安)與溫庭筠相熟,在溫庭筠的牽線搭橋下,魚幼微和李億相識了。可是,對魚幼微來說,只有溫庭筠才是她心裡的那個人。

只是一向以風流著稱的溫庭筠這次卻選擇了隱忍,也許是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魚幼微,畢竟魚幼微長得花容月貌,才情不在自己之下,關鍵是年紀和自己兒子差不多,若娶魚幼微,豈不耽誤了這個才女的大好青春。

出於這樣的考慮,溫庭筠牽線搭橋,把魚幼微嫁給了新科狀元李億做妾。李億和魚幼微年齡相仿,也是一位青年才俊,雖然是妾,但好過嫁給自己這個糟老頭子。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你說溫庭筠沒愛過嗎?當然不是,不然,他為何不把魚幼微嫁給自己的兒子溫憲呢?溫憲比魚幼微年長四歲,也是唐朝有名的詩人,當時也還沒有婚娶,兩人可以說是非常登對。但是溫庭筠並沒有納魚幼微為兒媳,而是在魚幼微嫁給李億一年後,給兒子溫憲娶了好友的女兒,和段成式結為了兒女親家。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溫庭筠也愛著魚幼微,正因為愛著,所以無法把自己喜歡的女人嫁給兒子,退而求其次,只能嫁給後生李億了。

可是嫁給李億就是好嗎?一點都不。李億人雖然不錯,但是有一個彪悍的正妻裴氏,看到自己丈夫娶了一個比自己年輕貌美還比自己有才的小妾後,妒火中燒,經常對魚幼微打罵。

魚幼微心裡憋屈,就又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溫庭筠,頻頻寫詩給他:

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露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山明。

珍簟涼風著,瑤琴寄恨生。嵇君懶書札,底物慰秋情。

感懷寄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雲雨會,未起蕙蘭心。

灼灼桃兼李,無妨國士尋。蒼蒼松與桂,仍羨世人欽。

月色苔階淨,歌聲竹院深。門前紅葉地,不掃待知音。

冬夜寄溫飛卿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閒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在這些詩裡,魚幼微的情思表露無疑。能夠安慰她的,只有溫庭筠的書信,門前的一地紅葉也捨不得掃,只等知心人來共賞,自己就像一隻小鳥一樣孤苦無依,何時才能像鳳凰一樣,雙雙棲息在梧桐樹上呀!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溫庭筠雖然也回詩相和,但卻不痛不癢,遮遮掩掩。他在《晚坐寄友人》中寫道:應卷鰕簾看皓齒,鏡中惆悵見梧桐。他心裡想著應該捲起精緻的珠簾看看美人的明媚皓齒,可最終還是沒有勇氣,悵然若失中恍惚看見鏡子中有一棵梧桐樹。梧桐樹上能有什麼?當然是鳳凰。

在寄給魚幼微的《鄠郊別墅寄所知》中,溫庭筠寫道:徒然委搖盪,惆悵春風時。他雖然心神搖盪,但也只是徒然,最後還是隻能在春風中惆悵嘆息。

在《初秋寄友人》,他也只是說:憑將離別恨,江外問同遊。離別後雖然十分想念,但也只能問一問能否一起到江邊同遊。

你看,不是不愛,而是忌於身份、地位、年齡等等因素,不敢愛。

這就應了那句流傳很廣的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早逝:心灰意冷成道姑,風流總被多情誤!

最終,魚幼微成了他人妾。剛開始,魚幼微和李億還是很恩愛的,但是正妻裴氏容不下她,把她趕了出來,而丈夫李億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無力保護她,只能說一些空頭承諾,什麼你在外面等我三年,我處理了家事後,定來迎接你。

天真的魚幼微當了真,苦苦地等著李億,期間她外出遊歷,寫了很多情詩寄給李億,《春情寄子安》《江陵愁望寄子安》《隔漢江寄子安》《情書寄李子安》,中間有“

雖恨獨行冬盡日,終期相見月圓時。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

看看,這全是濃的化不開的相思呀!然而思念雖深,卻是咫尺天涯,更何況漸漸地連李億的回信都收不到了,只能每日對著空空的江面嘆息。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漸漸地,魚幼微看清了李億的嘴臉,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跡:

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名為贈鄰女,其實說的就是她自己的事。珍寶易得,卻難得心上人。每日裡怕見日光,懶得梳妝,都是有原因的,夜夜孤寂流淚,經過花叢也會觸景生情,因相思而肝腸寸斷。自己的才華和美貌就是宋玉那樣的美男子也配得起,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狀元李億呢!

這期間,魚幼微又想起了溫庭筠,這個令她牽腸掛肚的醜男人!魚幼微也寄了很多詩給溫庭筠,溫庭筠還算重感情,都一一作了回覆,這讓她無比高興,寫詩也明快多了:

和友人次韻

何事能消旅館愁,紅箋開處見銀鉤。

蓬山雨灑千峰小,嶰谷風吹萬葉秋。

字字朝看輕碧玉,篇篇夜誦在衾裯。

欲將香匣收藏卻,且喜吟詩在手頭。

溫庭筠的每一個字,魚幼微都視若珍寶,每天晚上都在被子裡誦讀,想著收藏在自己的化妝盒子裡,卻捨不得,還在拿在手裡天天讀更讓人歡喜。

由此可見,雖然魚幼微寫了很多情詩給李億,但她心裡最愛的,還是溫庭筠,可是不管是李億還是溫庭筠,都含含糊糊,沒有男子漢氣概,不能給她一個承諾,許她一個未來。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866年,方才二十二歲的魚幼微回到長安李億家中,李億的妻子依然容不下她,逼迫她在咸宜觀出了家。

自此,魚幼微改名為魚玄機,開始了她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可是自由過了頭,也就成了天妒紅顏的註腳。

成了女道士的魚玄機,對愛情不再有什麼奢望。

她開始放縱自己,吟風弄月,“於是風流之士爭修飾以求狎,或載酒詣之者,必鳴琴賦詩,間以謔浪。”

愛情不可得,但有才男子多的是,只要是入了魚玄機法眼的,她都會詩歌酬唱,留宿共眠,寫下一句句驚豔的詩:“殷勤不得語,紅淚一雙流。”“多情自鬱爭因夢,仙貌長芳又勝花。”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仙貌長芳又勝花

儘管魚玄機時常放飛自我,成了別人眼中的放蕩女道姑,但她仍然很重感情。聽說前夫李億要來,她滿心歡喜,但是此時兩人身份已經天差地別了,她不便相見,就寫了一首詩,讓人代為傳達:

《左名場自澤州至京,使人傳語》

閒居作賦幾年愁,王屋山前是舊遊。詩詠東西千嶂亂,馬隨南北一泉流。

曾陪雨夜同歡席,別後花時獨上樓。忽喜扣門傳語至,為憐鄰巷小房幽。

相如琴罷朱弦斷,雙燕巢分白露秋。莫倦蓬門時一訪,每春忙在曲江頭。

曾經兩人就像相如和文君一樣琴瑟和鳴,如今勞燕分飛,也只能獨自上樓,憑欄遠眺了。但魚玄機最後還是忍不住,焚香出門去迎接曾經的這個負心郎了。

迎李近仁員外

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牛織女家。

詩中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然而相聚時短,李億很快又要回去了,魚玄機又委託自己的心上人溫庭筠去送李億回府,溫庭筠還寫了一首《送李億回府》的詩,訴說離別之情。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在沒有李億的日子裡,魚玄機常常和溫庭筠詩歌唱和往來,日子也算逍遙快活。但她和他的愛情,早就隱藏在心底了,如今只剩下相知相惜,相互欣賞和寬慰,他們的交往,早已無關風月。

魚玄機和溫庭筠在各自的世界裡風流快活著。

再後來,魚玄機因為懷疑婢女綠翹和自己的一個相好偷情,把婢女打死了,自己吃了官司坐了牢。在獄中的魚玄機,依然是那個活力四射的青春美少女,她寫詩道:

獄中作

焚香登玉壇,端簡禮金闕。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

特別是後兩句詩,多麼俏皮可愛。明月穿過監獄的窗戶,清風吹起了短短的衣服,這哪裡像是個赴死之人的心思呀!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清風開短襟

按唐朝的法律,失手打死自己的婢女,只是判刑幾年,但審問魚玄機的官吏溫璋(溫庭筠的遠親),對魚玄機懷恨在心,因為他曾多次想睡魚玄機都被拒絕了,可能是魚玄機覺得他們不是一路人吧。

總之,懷恨在心的溫璋重判了魚玄機死刑。中間魚玄機雖然被人救出了監獄,還改名為虞有賢、魚又玄,但溫璋依然緊追不放,兩年後處死了她,終年27歲。

這是871年的事,在這前後,魚玄機的忘年之交溫庭筠在國子助教的任上,因觸怒宰相而被貶,不久也流落而終了。

這對想愛而不敢愛的苦情人,終於也算是不求同年生,但願同年死了。

魚玄機溫庭筠,妾方十歲君四十,相知相惜難相守,他們真愛過嗎?

魚玄機因打死婢女綠翹而被處死



我是王官令儀(筆名),出版有《大小李杜》《趙一曼》等書,專注文史、評論、詩歌寫作,歡迎關注我哦

往期精彩文章薦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