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前請給他立下這六個規矩,受益終生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六歲是兒童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間段,他們即將進入小學,開啟系統性的教育。為了孩子的將來,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在六歲前為他立下這六個規矩,並且要讓他時刻記在心頭,這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孩子六歲前請給他立下這六個規矩,受益終生

一: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有些小孩喜歡把別人的東西歸納到自己的名下,甚至偷偷把別人的玩具藏起來。如果這時候家長沒有在意,反而還逗孩子說:“拿到了就是你的了”,這就很容易讓孩子以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把別人的東西搶過來。

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可以用父母自己的東西和孩子的玩具做對比,告訴孩子“這是你的玩具”,“這是我的揹包”,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之間有個明確的界限。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漸漸明白這樣的道理“我可以支配我的東西,但我不能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學會尊重別人,明白在使用他人物品之前,必須徵得他人的同意。

孩子六歲前請給他立下這六個規矩,受益終生

二:要把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

孩子在六歲前,就應當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了,比如說收拾玩具、準備明天要穿的衣服,整理明天要帶去幼兒園的東西。平時玩的玩具,使用的杯子,盤子,剪刀等物品時,也要養成將使用完的東西歸還原處的好習慣。

這種好習慣,不僅能偶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自主性,還能加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和整理能力,讓他們以後會自覺整理屋子,生活在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裡。

三:明白先來後到的道理

很多父母太溺愛孩子,總是圍著孩子轉,什麼事都以孩子為先。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以為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所有人都要讓著自己。

如果孩子沒有明白“先來後到”的道理,等長大成人後,他可能就會變得非常任性,這就是因為孩子在家從沒有遵守過順序的規則。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明白“先來後到”的道理,比如說誰先拿到的水果就歸誰,誰先拿到的玩具就應該誰先玩,誰先到衛生間就誰先用,後者要排隊……慢慢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規則意識。

四:不要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一些孩子喜歡採取暴力手段,來強迫其他小孩服從自己的意志,要玩具要不到就動手打人、咬人,這種野蠻的行為是相當不可取的。

首先,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暴力行為會讓孩子失去朋友。然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遇到同樣的問題要如何去解決。

有暴力行為的孩子往往很情緒化,這種情緒讓他們只能通過攻擊行為發洩出來,家長要教給孩子如何調整自己情緒,如何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矛盾。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變得更加理智,遇到問題不是一味的發洩,而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一來,孩子今後也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其他困難了。

孩子六歲前請給他立下這六個規矩,受益終生

五、把“謝謝”掛在嘴邊,以禮待人

很多孩子並不擅長說謝謝,每次都要家長催促後,才會不情願地說句“謝謝阿姨,謝謝叔叔”之類的,這是在家裡,父母不會讓孩子跟自己道謝。因此,孩子並沒有把道謝當做一件可以脫口而出的事,反而會覺得說出來會讓自己不太自在。

中國是禮儀之邦,這種行為當然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後不願意道謝,那麼它今後必然會變得孤僻、少朋友。家長千萬不要被“一家人說什麼謝”這種思想所誤導,而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學會道謝,這樣一來,孩子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六: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

家長不僅要讓孩子學會說“謝謝”,還要讓孩子學會說一句“對不起”。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後,讓他們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做錯事時,一定要向那些因為你的錯誤而造成損失的人道歉!”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時,也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應當讓他們學會朝自己說聲“對不起”。

此外,如果是我們做錯了,我們也應當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則。

6歲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和發展戰略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為孩子立好規矩,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幫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品行,相信這份家庭修養,定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