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四)

四、土字的漢字源流(殷商至今):


中華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四)

1、古籍記載:

①《說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②《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③《禮·月令》:中央土,其曰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④《周禮·春官》:土以黃,其象方。


2、目前學界把古之“土”字釋為(源承前人):

土,象形字。下部一橫表示地面,上部像土塊或土堆,這就把“土”原是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表達出來了。很多人說,土下方的一橫是永遠不變的。


3、本人最新發現的古代(殷前)“土”字及其新釋:


中華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四)

《周禮》曰: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

古之文明,有王有天下,王立土中,都邑土方。人類最早定位天、土(地)、人三位一體的世界觀,擬為天圓、土方、人立,天與土(地)兩極相對,人則立於天土之中。

黃帝屬土,位方土中,含樞紐之府,名曰神鬥。鬥,主也。土精澄靜,四行之主,故謂神鬥。

舉此例,可表明殷前土字是由圖形→符號演變而來(造字是人類思想從成象→描圖→文章(紋彰)→符號→寫字的減法過程,減得越多,字越簡單。),即:


中華文字起源探索——殷前文字(四)


相對於殷前文明,因王朝的變更,所以土字的表達也不盡相同。所以說,造字方法由統治者決定,並按其規定的制度及秩序進行推廣。字源有傳承、有更替、有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