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鹽城再設立區的話,哪個地區最有可能?

我是劉大本事


我是大豐人,我覺得自從大豐從市變成區後,明顯覺得麻煩了,有好的招商項目以前大豐可以自己撥款自己批現在要申報鹽城降低了效率,而且真正的好項目鹽城不一定批。

我們地方企業還有很多事都變得麻煩了


和清


設區是城市擴大發展的必然選擇。鹽城上一次設區是2015年,設立大豐區,自此,鹽城成為了江蘇省內市區總面積僅次於南京的城市。從短期來看,2015年設區的大豐區雖然即將把財政大權轉移到市區,但是大豐區面積太大,與主城區距離偏遠,消化吸收尚需時日。但是從長期來看,鹽城市市區人口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發展,尤其是修建軌道交通這類需要硬指標的項目無法實施,所以未來還是會選擇併入新區。

從目前來看,鹽城有這樣幾個選擇。

第一,設立建湖區。建湖縣與鹽城市區同宗同源,地理相近,人文相親。總面積1160平方公里,人口80萬。今年市委提出大城北的概念,擁有20萬人口的建湖強鎮上岡鎮被納入規劃。將通過高架快速路把上岡納入大市區統籌發展,而將上岡打造成鹽城市區的衛星鎮也許就是一個建湖設區的重要信號。

第二,設立射陽區。射陽與鹽城的亭湖區,大豐區接壤。總面積2776平方公里,總人口96.67萬。就自然條件和發展潛力而言,射陽高於建湖,而且射陽對接鹽城大市區的積極性更高,很多產業佈局是圍繞大市區的產業在做配套。其實早在2007年,2008年,2011年亭湖就吃掉了射陽的鹽東鎮,黃尖鎮,黃沙港鎮。可以說,射陽和鹽城已經深度融合,雖然地理上還有距離,但是隨著高鐵的開通,和鹽射高速的建設,短短几十公里的距離已經被大大縮短。

第三,濱海港區。濱海港區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了射陽沿海濱海沿海和響水沿海。隨著寶武千億投資的落地,淮河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濱海港作為淮河出海口的戰略位置就越發顯得突出。濱海港將來是鹽城承接長三角重大項目轉移的主體,未來經濟產值不可估量。目前濱海港區已經由市直管,主張市縣共建共享。也許濱海港設區有點不切實際,但是濱海港將來一定是全鹽城發展的主引擎。

說了這麼多,其實無非是希望我們鹽城市能夠得到跨越式的發展,並區已經成為了一個主流的選擇,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偏低,撤縣設區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鹽城高樓迷


鹽城要新設區,只有兩個方向:一是陳李線以東設為沿海灘塗溼地開發區,涵蓋四潮河以北,老陳李線向東,新洋河以南地區至海濱。二是將建湖上岡向東至機場路,北至黃沙河南設為鹽北區,做到東向開發,北向拓展。有利於港城運輸,國土長足利用,充分發展旅遊、輕工、輕化與電子佈局,完成中國黃海經濟帶的海邊特大城市建設,成為蘇北沿海中心,聚焦國際角力,啟動東亞增效劑作用。


鄉娃的春天


射陽位於鹽城東北部,沿海灘塗物產豐富,有射陽閘,黃沙閘,新洋港,有國家一級發電廠,有國家自然保護區,丹頂鶴的故鄉,有享譽上海的射陽大米。有港口,交通便利,射陽建築規模宏偉,道路交通亮麗通暢,工業蒸蒸日上,農業面貌換然一新。


設區獨巨一格,在多年前就有這個大膽的設想,射陽黃海之濱,美麗富饒,物產豐富,打造一流的生態旅遊城市等待天下友好人土來投資發展,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有緣人153832681


我看了下評論,有偏激的,有不實際的。東臺這幾年發展比建湖快,加上上海蘇州的一些企業外遷,落戶東臺的比較多。而建湖這幾年幾乎沒有什麼發展。但建湖的城市發展比東臺超前,建湖的城區規模比東臺大,可能是東臺的三倍。建湖人口比較少,農村幾乎沒人居住。而東臺這幾年人口才向城市集中。建湖人口少,工資高,近年來外來企業落戶很少。東臺人口多,工資低,這就是優勢。東臺將來的發展會更快,也會更好這是肯定的。


建湖老祁


鹽城市的發展應抓住國家戰略機遇,即:一帶一路、江蘇省沿海開發、長三角城市一體化。尤其長三角城市一體化是重中之重!

問鹽城再設區,應選那個轄縣?筆者認為應首選東臺。為什麼?

1.鹽城現轄三區六縣(市),當年大豐撤市設區,為沿海開發邁出了第一步。如東臺再撤市設區,則為鹽城的沿海開發站穩了腳跟。

2.東臺與南通海安接圵。若按直線距離東臺:到南通約108公里、到常州約120公里、到無錫約140公里、到蘇州約160公里、到上海約180公里。即是說東臺是鹽城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

3.交通條件優越。東臺設區後,鹽城新城區南北長約100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市區有沿海高鐵;南北、東西二條高速;有226、201、332等三條省道;有六個出海港口。水陸交通極為發達。

4.若東臺撤市設區。則鹽城的城區(按2017年統計):面積可達814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達326萬人、GDP達2405億元。這樣的實力,也可為全市今後的發展增大動力。


福榮


東臺和建湖是鹽城市下轄的縣市,其經濟實力在蘇北都相對較強。兩地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崇文重教是兩地的傳統,東臺海春軒塔是全國文保單位,董永七仙女的傳說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建湖有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淮劇丶雜技,建湖的花炮製作工藝和東臺陳皮酒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臺繭絲綢有華夏第一美譽,近幾年電子新能源發展迅速,建湖是石油機械和燈具的國家生產基地。

東臺和建湖的民風淳樸勤勞聰明,但是東臺人更節儉,飲食價格相較周邊也低,東臺人不管怎樣,都要在老家砌個房子,哪怕在城裡有大房子。而建湖的民營經濟發達,當年的森達克勝等孵化出一批小老闆,小老闆帶動了茶社的繁榮,建湖人自稱:不砌房孑先買車子,不吃飯先喝茶,因此,建湖農村的房子跟阜寧農村差不多,很破舊。

建湖的老師都往大城市鑽,這幾年高中教育質量下降明顯,而東臺的教育一直保持高位運行。

近年建湖的支柱產業遭迂瓶頸,企業家之間連保情況突出,資金鍊斷裂致企業無法運行不是個別現象,而東臺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因此,近幾年東臺與建湖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

綜上所訴,我個人覺得東臺設區的可能性要大些。其它建湖、射陽、響水、濱海,也都是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的。


風生稿起


鹽城這麼點地方,七八百萬人口,太多了,1.69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也太大了。這麼大的一座地級市不好統籌規劃管理的。

鹽城哪裡設區不重要,響水也行,建湖也行,射陽也行,但是鹽城應該把曾經的臺北縣——今天的大豐區還給東臺,讓東臺單獨成立地級市,脫離鹽城。

東臺市升格為地級市,就管轄原東臺大豐海安三個區縣,成為人口近三百萬的中等地級市,也為振興蘇北,在江蘇沿海重新扶持一座區域中心城市,是一件利於江蘇,利於東臺,也利於鹽城的好事。


武大東湖


鹽城市應當設立射陽區、建湖區,阜寧市,濱海響水合並,稱濱海市。

開發區和城南新區合併鹽南區。


華飛5870123903


還是這樣的話題,

還是這樣的討論,

……

……

也真的難為鹽城的歷屆領導了,

這麼大一個江蘇省最大面積的地級市,

下設9市縣區,真的舉步維艱,轉動費勁!

放眼省內,其他各市近30幾年內,都進行過區域劃分、再調整,唯獨鹽城市,沒有真正意義上調整過!

為什麼?想不通……

不曉得省市、中央是怎麼看待的?

我認為所謂,區域劃分和調整,是為了讓經濟很好的發展,發展機制更加靈活,輻射帶動更加全面,如果脫離這些因素而去調整區劃,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不是各自為政,不是各自佔山為王,也不能因為語言和喜好不同,而是大融合的趨勢……

現在,各類三角區經濟帶、沿江、沿海發展地帶、新區……規劃真不少……所以,鹽城也要從內部市域的幾何的圖形上,折中佈局!劃分區劃!

一個區域,無所謂經濟好差,關鍵是政策和機制靈活,定位到位,跟得上形勢!看看當年的漁村深圳?再看看定位為直轄市的重慶市?再看看華北保定市並不突出的雄縣(雄安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