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左二)和同事

五年前,這名老兵脫下軍裝

成為一名基層衛生執法人員

一個多月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

老兵再次報名上火線

他的武器是拭子(白色長條棉籤)

他的敵人是新冠病毒

他的職責是探環境、找病毒、送樣本

運送病毒乃至和病毒正面“碰撞”

今年50歲的轉業軍人邵叢銀

是海淀區衛生健康監督所疫情分隊一員

也是隊伍中年齡最大的

他和一幫年輕人一起

搶著讓看不見的新冠病毒現身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再上“戰場”的老兵

春節前,邵叢銀原定年三十回山東老家看望父母。老兩口都是80多歲了,父親還有腦梗,邵叢銀放心不下。

隨著疫情防控的啟動,邵叢銀取消了回家計劃,堅守工作崗位。他所在的北下關衛生監督站,就站長陳麗和他兩名執法人員。兩人每天要去醫療機構、酒店、商場、寫字樓等地,檢查醫療機構預檢分診工作,查看有沒有配手消、口罩,有沒有測體溫做登記,酒店入住的房間、客人體溫、外出情況,商場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人員是否密集,等等。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脫下軍裝,穿上制服,軍人本色不改

每天都要有日報,發現的問題要進行整改。尤其是醫療機構,是重中之重。衛生監督站要督促醫院做好院感防控,築牢健康“防火牆”。

大年三十下午五點多,邵叢銀還去了一家醫院和一家酒店。這家醫院上午已經去過了,下午再去,是想看看有沒有登記發熱病人,體溫測量是不是準確。這家酒店規模比較大,客人多,也要心中有數。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給黨組織寫思想彙報

隨著疑似病例的增加,1月30日,海淀區衛生健康監督所準備抽調30人,成立支援疾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調隊。邵叢銀第一時間向組織申請加入。他認為自己的優勢是,有著30年黨齡,又是一名轉業軍人,還在軍校讀了臨床醫學專業。

第二天,他如願以償地進入團隊名單,和其他29名同事一起,組成流調隊。他是這支隊伍裡年紀最大的。

2月1日,流調隊正式上“戰場”,全部是黨員或者入黨積極分子,其中,有3位是黨支部書記,16位是科站長。關鍵時刻,黨員衝在前面。他們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一線排“雷”的勇士

在部隊,邵叢銀曾經手持鋼槍保衛國家。轉業後,成為一名衛生執法人員守護群眾健康生活。如今,身穿防護服,走上了戰“疫”一線,成為一名“排雷兵”。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有可能轉換為疑似病例或者確診病例。北京市衛健委2月24日介紹說:“目前,密切接觸者轉換為確診病例的比例為5.8%左右。”流調隊的工作之一是,採取電話流調、現場流調等方式,調查新冠肺炎病例發病情況、暴露史、接觸史等流行病學相關信息,完成個案調查報告,追溯可疑傳染源、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打電話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流調很重要,可是,並不那麼容易開展。有人一聽詢問密切接觸者的姓名、聯繫方式、住址,就找理由說不方便接電話、不舒服、不能告訴等。在街道衛生監督站工作了幾年,邵叢銀早就練就了耐心、細心的溝通方式。他真誠地解釋,直至獲得受訪者的信任。有一次調查的居民稱不方便接聽電話,邵叢銀就跟他約定時間,一直在值班室等到了晚上十點多,撥通他的電話完成調查任務。

在衛生監督站處理居民投訴時,邵叢銀經常一打電話就說半天,贏得居民的信任,最終做通工作。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準備採樣物資

除了通過流調詢問病人個人情況、家庭情況、接觸人員情況,以及挨個地方查監控,確定密切接觸人員,一個一個排“雷”,邵叢銀等流調隊成員,還要參與病人家中密切接觸者採樣工作,以及對特殊場所中的人群進行新冠病毒採樣排查工作。只有通過一個個採集咽拭子,才能找出陽性患者。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和同事互相練習取咽拭子

流調隊成員都是頭一回參加採樣,為此,互相之間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當試驗對象接受採集咽拭子。全部順利通過考核。

因為都是外出採樣,出發前帶什麼,取樣後消毒,醫療垃圾歸位,樣品移送,這些環節都必須細之又細。儘管已經爛熟於胸,每次出發前還是會一一對照。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將樣本送回車裡

採樣時,要先安慰對方,“會有點不舒服,要有心理準備”。有些病人很敏感,拭子一進嘴,就想嘔吐,只好一遍一遍地來。最擔心的是,採樣時,病人突然咳嗽,飛沫高速衝向防護面罩。邵叢銀和病人貼得很近,以便看清病人兩側扁桃體和中間的懸雍垂。病人一旦咳嗽,風險劇增。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穿好防護服

穿著防護服採樣,並不輕鬆,怕熱也怕冷。有一次,在屋裡採樣,溫度太高,很快,防護服裡就開始冒汗。等脫下時,裡面的衣服已經溼透。還有一次,在室外採樣,雖然是中午,但脫掉羽絨服穿上防護服,還是感到特別冷,只有忍著堅持做完。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流調隊還有一項任務,負責醫療機構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取樣。接過醫院裡醫生或護士遞過來的塑料袋,消毒;放進桶裡,消毒;再放進車後備箱,第一時間送到海淀區疾控中心。

流調、採樣、取樣,大家輪流來。邵叢銀和年輕的同事一道,按照排班表隨時待命。隊伍裡,有的女生不敢告訴家人,自己抽調來做這項工作了。有任務時,邵叢銀經常衝在前面,給年輕的同事做表率,為大家加油鼓勁。經歷了“非典”的他,又是臨床醫學畢業,他明顯從容淡定許多。流調隊平均年齡35.5歲。這位老大哥,讓這支隊伍,軍心更穩,士氣更旺。

海淀“探毒人”:一個50歲老兵的“疫”線戰記

邵叢銀的同事在地鐵採樣

流調隊除了根據病例排“雷”,還會走進公共場所排“雷”。他們每天2人一組,對海淀區公交、地鐵等人群密集場所,開展新冠病毒外環境監測,評估外環境中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現狀,確保安全運行。主要對座位、門把手、自動售票機等公共設施進行塗抹,把樣本帶回來檢驗。

今天,你在坐公交、地鐵時,除了這裡的工作人員已經進行了相應消毒,流調隊也已經為你檢測了相關設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英雄,為你防控病毒,守護健康安全。

爬30多層樓控煙的人

從2月1日加入流調隊,來到海淀區疾控中心值守,邵叢銀就沒有回家,也沒有回到北下關衛生監督站。站長陳麗經常發微信、打電話,讓他注意安全。他則惦記著轄區的工作。特殊時期,工作量加大,站長陳麗和同事們更忙了。邵叢銀不能跟他們一道騎著車在轄區轉。

邵叢銀在部隊20多年時間,榮立三等功一次,兩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轉業到海淀區衛生健康監督所後,一直在街道衛生監督站上班,榮獲公務員三等功獎勵一次、海淀區委衛生健康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一次。先是在八里莊衛生監督站,後來調到曙光轄紫竹院衛生監督站,2018年進入北下關衛生監督站。他紮根基層,在日常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默默地奉獻著。像他這樣的監督員,有上百人。

在海淀區衛生健康監督所27個監督站裡,北下關衛生監督站工作量最大。公共場所、學校衛生、二次供水、集中空調、醫療機構等,都要下功夫。

2018年,邵叢銀調到北下關衛生監督站,當年,僅控煙投訴舉報全年就達到300多起。其中,有一棟30多層的大樓,吸菸舉報佔100多起。接到舉報後,邵叢銀並不是只到舉報的樓層監督檢查,他從一側的樓梯爬到了頂樓,又從另一側的樓梯爬了下去。這樣能順便看看其他樓層樓梯間有沒有吸菸的,宣傳室內禁止吸菸。轄區還有幾家20多層的大廈,接到控煙舉報時,他也如此處理。到2019年,吸菸投訴舉報降低為208件。爬樓的笨辦法,換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實,處理控煙投訴舉報,並不是邵叢銀的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完成日常“雙隨機”檢查。電腦系統隨機抽取檢查單位,隨機抽選執法人員,分到了任務,就要去現場監督檢查。有的單位留的地址不詳細,有的單位已經搬家了,有的更換了手機號碼,邵叢銀就要找附近居民打聽,儘快找到這家單位的行蹤。邵叢銀一般8點到單位,確定當天去哪裡檢查,把投訴舉報材料準備好,“雙隨機”材料準備好。9點跟站長一塊出去工作。一輛用了五年的自行車,是他的交通工具,風雨無阻。

晚上,有時還要參加街道的綜合執法。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邵叢銀早已習慣了。

兒子在外地上大學。1月13日放寒假回家的。2月1日,邵叢銀進入流調隊後,一直沒有時間陪兒子。兒子買了許多泡麵在家。讓他欣慰的是,今年上大二的兒子,自己在家學習。高考那年,兒子也是報的臨床醫學專業,後來被調劑到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耳濡目染,也就有了子承父業。

採訪最後,記者問邵叢銀,疫情結束後,有什麼打算嗎?他說,監督站事情很多,站長忙不過來,他要趕回去上班。敬業的人,總是在惦記著自己的工作。

倪恆虎/文

海淀區衛生健康監督所 /圖

製作/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