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侃股|嚴懲公私募基金聯手的老鼠倉

泰信基金公司原基金經理柳某和私募基金公司雲騰投資的創始人姜某君的老鼠倉事件,不久前已二審宣判。此次涉案非法獲利金額達4600多萬元,影響極其惡劣。本欄認為,任何形式的老鼠倉都必須嚴厲處罰,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老鼠倉。尤其是私募基金佔公募基金便宜,如果不加嚴懲,將讓公募基金投資者和廣大股民寒心。

從媒體報道的案情細節看,私募基金先向公募基金經理諮詢股票,然後公募基金經理讓研究員去調研,隨後公募基金經理再把調研結果告訴私募基金,最後大家一起賺錢。如果案情真的只是這麼簡單,那麼從表面看兩邊還是互為有益的補充,但從私募基金公開的說法是,它們進行的投資策略是對熱點的短期炒作,這就是說,所謂的調研並非單純的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不排除有打探未公開信息,或者其它並不合規的情況存在。

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灰色合作中,雙方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值得關注。從邏輯上講,私募基金首先向公募基金諮詢股票,此時不排除私募基金已經完成購買股票的舉動,而所買入的股票大概率為市場熱點股票。此後公募基金再進行調研,對於市場熱點,從上市公司處很難調研出不利的結論,此後公募基金就會進場抬轎,然後私募基金就有機會高位出逃,至於公募基金能否獲利了結,就看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的交易熱情和熱點的熱度,總之,私募基金承擔了更小的風險,獲得了更大的收益,而公募基金後買後賣,將承擔更多的風險,同時獲得更小的收益。投資者可以理解為,公募基金幫助私募基金承擔了一部分風險,讓渡了一部分收益。

這正是老鼠倉的一種很隱蔽的形式,看似大家一起研究,但事實上風險和收益並不對等,如果熱點股票選擇成功,大家都可以勝利大逃亡,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旦出現什麼差池,首先倒黴的將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可以先於公募基金逃跑。

說到底,這與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性質不同有關。私募基金經理往往按照收益與客戶分成,即賺的越多,收益也會等比例或者超比例增加,所以私募基金經理有更強的動機讓基金淨值大幅增長;而公募基金的收益則來源於按照淨值收取的管理費,雖然說賺的多了,淨值也會提升,管理費也能增加,但是在全部投資收益中,按照管理費收取比例計算,絕大多數都歸基民所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所得到的不過是九牛之一毛,所以公募基金更在意的是基金規模,至於基金盈利的多少,其實並不太感興趣。

在世界範圍內的資本市場大調整中,A股市場表現出了更強的韌性,投資機會也更多,在此種背景下,股民和基民的投資熱情也比此前更高漲。此時,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就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在今後,A股投資者結構中公募基金等投資機構的佔比會越來越高,因而,就更應該加強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老鼠倉監控,徹底斬斷相關利益鏈條,更好地保障廣大投資者和基民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