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奇葩說》詹青雲最近的言論?

Sweet-Maiden


沒有陳銘的《奇葩說》,總覺得少了一些愛與溫暖。

全靠詹青雲,支撐著我看下去。

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人民日報》談了當下一些年輕人的“精緻生活”:

小家電,非名牌不用;賞櫻花,非日本不‘刷’;吃麵包,非‘全麥’不碰;選服裝,非‘設計款’不穿……

很多年輕人,剛剛進入社會不久,收入比較有限,但是並沒有因為“經濟壓力”,就放棄對“精緻生活”的追求:

用最貴的面膜,搶最熱門的口紅色號,去ins風格的店裡喝下午茶,咖啡點首衝,甜點需要擺盤好看,背景得適合擺拍……

然後“花時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這種為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的行為,被網友們統稱為:“精緻窮”。

窮的明明白白,活得開心閃亮。

《奇葩說》第六季,也“應景”的在雙十一之前,推出了一道關於“精緻窮”的辯題:

在當下,“精緻”是年輕人中的流行詞,並且逐漸開始成為了一種生活態度。

趁年輕,就要努力過精緻,表面光鮮比什麼都重要。

為我的喜歡買單,這有錯嗎?

一!點!也!沒!錯!

而“精緻窮”,指的是當“月薪”與“慾望”無法匹配時,為了追求所謂的“精緻”,而花去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錢去消費。

這就有點“過猶不及”了。

文文大保貝兒非常喜歡詹青雲的觀點:

我們不是在為喜歡的東西買單,而是在為“精緻”這個概念買單,“是因為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在用流量和網紅告訴我們,這就叫精緻”。

《上癮》這本書裡,對“消費一款產品”的過程這樣描述:產品首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激發了使用欲之後才會引起購買慾,從而實現消費。

在鼓吹“精緻”的社會大環境下,我們購買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最初想要選擇的嗎?

不一定,但很有可能,是經過市場環境的“薰陶”之下進化而來的“喜歡”。

就像詹青雲說的:

精緻的定義在於流量、網紅、商家,可是榜樣真的在讀書、榜樣真的在跑步,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而商家們在乎的不是時間,在乎的是你瞬間提升又瞬間破滅的那一個瞬間,那一種轉瞬即逝的爽感。

“什麼時候我們覺得離精緻的距離很近?”

“下單的那一瞬間。”

在別人定義之下、預料之中所打造的“精緻”生活方式,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精緻,而只是精緻生活的“搬運工”。

詹青雲是我的女神,可這場辯論,最能讓我有共鳴的,是傅首爾的發言。

傅首爾說:

三年前的自己,第一次參加奇葩說大會的時候,那件西裝420塊錢,是我那幾年最像樣的一件衣服。

我那幾年白天上班,晚上就是把孩子哄睡了以後,就在寫字檯邊看書寫作。

如果今天的我讓觀眾朋友感受到我身上有一些光芒,是因為我把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那幾年,都花在了那張冷板凳上。

沒有那個粗糙的我,就沒有今天這個閃光的我。

如果沒有那個知道自己應該買什麼的我,就沒有現在這個漂亮衣服可以隨便買的我。

對於很多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奧運會,我們生下來就長在跑道上,一生都要全力奔跑。

所以年紀輕輕需要一些勇氣、需要一些耐心,也需要一些定力。

如果世界對我們不夠好,量步而行小心翼翼,也不失為一種抗擊方式。

傅首爾感謝自己伏案寫作的粗糙光景,塑造了35歲的她——

這是對於辯題最貼近於生活的解釋,也是生動的解答。

黃執中說詹青雲:

貸款100萬,在國外欠了很多錢留學去哈佛,卻能安靜地在地鐵上讀《莊子》。

在我心裡,詹青雲就是羅振宇所說的那類“靈魂精緻的人”。

這類人,你怎麼看他們,都是優雅精緻的。

因為這些人的精緻是由內而外散發的,學識、學歷、談吐,這些需要靠歲月去積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外在的精緻”需要我們不停地去“消耗”,而“內在的精緻”,卻能為我們不停地產出。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有些“粗糙”的,而當我們讓自己即使身在粗糙的環境中、過著粗糙的生活,卻一樣因為內心的富足,而感受到生命的充實。

這種精神層面上的精緻,遠比外在的精緻更讓你閃閃發光,引人注目。

就像詹青雲一開口,你就會覺得,她真是一個精緻又性感的小姐姐。



愛豆萌主idol


只有魔法才能對抗魔法,只有陰謀論能對抗陰謀論。以前的輿論場,中宣廢物了這麼多年,現在還要外交官扯破臉皮親自下場,挺無奈的。外交部強調可能,公知眼裡就是全盤肯定。所以說被公知帶節奏的少嗎。如果你看了外交部發言,你就不這麼說了,你主觀上已經接受詹和周所說的外交部潑髒水,然而人家只說了可能來自美國,要求美國公開數據。

這就類似於:崑山龍哥拔刀砍電驢小哥的時候不阻止,電驢小哥奪刀反殺龍哥的時候蹦出來“支持這電驢小哥殺人的人,要是自家親友被電驢小哥捅了還會不會叫好?”

這個就叫“普遍違法,選擇執法”,標準拉偏架套路,鍵政局淘汰技術。

因為他殺的是我的人,放的是我家的火。別人在輿論場上打了你幾十年,你不能反手一次。別人打你右臉,你把左臉也遞過去?抱歉,我做不到。真是腹背受敵。很正常的一件反懟,也要被國內詹青雲之流嘲諷。新冠被汙名“武漢肺炎”與你無關?

國家層面不存在辯論,邏輯,甚至理由(伊拉克洗衣粉),一切的話術都是為了鬥爭,兩國交鋒不存在理客中,美國紅脖子思想鋼印般的認為你中就該死可曾有半點理客中,哈,個人看法沒有半點不尊重辯論,辯手的意思,國內有很多優秀的辯手與辯論,但往往弱者才要辯論,強者一般直接抽刀砍過去。並沒有證據表明,詹和周認為前者,即病毒來自P4,是可信的啊。他們只是diss了後者,軍運會的說法,而沒有diss前者,並不代表他們認可前者。更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diss武漢P4為來源的說法,所以沒必要特意diss而為什麼特意diss軍運會的說法,因為全民為這個話題嗨,所以有必要專門diss一下。

打個比方。您自詡理性客觀,在不知道A和B哪個是對的的情況下,敢站出來嘲諷據您所瞭解的B的推導過程是不對的嗎?儘管A的推導過程也證據不足而您選擇閉口不談。作為一名理性客觀的公眾人物,如果某天B被證實了是正確的,您不怕被打臉麼?如果不怕,那麼是不是因為您壓根不信B是對的。答主所說的“認知能力受到其本人的zz光譜影響。”是不是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如果您說,我不怕,我辯的就是邏輯,就算某天被證實B是對的,也不應該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那樣去推導。那現在,是不是又回到疫情吹哨人那個悖論了?

我覺得和之前傳播的謠言病毒來自p4沒有本質區別,這點不怕打臉 這個是有後續事實可驗證的,如果被事實打臉,很歡迎,因為被打臉意味著美國確實是有重大過失,出於愛國心,這是很好的事情,所以個人的判斷力被打臉不足以掛齒,樂見其成。而至於在博弈中上,是否應該在對方無恥打我們n拳後,我們以其人之道用相同邏輯回一拳,這個與前者又是兩碼事了,這是博弈上的策略,我個人是覺得蠻痛快。但官方採用此博弈會有一點點副作用,畢竟我們的官方和米國的不一樣,米國的某些位置和某些部門的人,長久以來在國際事務上的對外言論和潑婦罵街、甚至和放屁沒啥兩樣,翻臉比翻書還快,這早就是眾所周知的,早就被大家看笑話一樣看待。而我們的官方對外發言長久以來都是公正公平有公信力,實誠的讓人著急。

因此在此背景下,咋們突然用對方的套路出牌,還他一個輿論拳,明白人跟著樂呵,把這事就限定在質疑的性質上,大家起個哄,反擊反擊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然而副作用是,我們官方對外發言長久以來的威信加大部分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力,直接把這事定性為官方的確鑿證據了,證明了病毒確實是軍運會帶來的。我是比較理性愛講道理的人,而有的人比我更理性更愛較真。因此第一個副作用就帶來了眼前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大家貌似要裹挾所有相信這事就是對的,這事容不得質疑。一有反對意見就要上升到不愛國,別人用反諷手法就要上升到不愛國,而反諷只是大部分文人的通病,看來他們這個臭毛病確實在這個事情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訓,哈哈。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然後關於屁股決定腦袋,屁股決定言論,米國這一招用的是非常的熟練和無恥,但米國國內也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有覺得丟臉的人。而我們是否在判斷事情上要屁股決定腦袋呢,我覺得有的時候也無可厚非,特別是現在不失為一種保護手段,但是不代表我們要裹挾所有人在判斷事情上都要屁股決定腦袋。

但現在有人跟我說美國起源論的時候我還是會跟他說,要講證據,現在沒有明確證據。外交部也說目前來說要講證據,是學術爭端,要相信科學。倒是某些大v,天天陰陽怪氣,高高在上迫不及待地顯示自己多麼理智,多麼客觀。手上握著千萬流量,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立場是什麼,不是蠢就是壞。詹青雲不知道是腦子抽了,還是故意,敢在這個明顯是在暗示立場的話題上抖機靈,哪怕她有理有據的說一頓現在病毒的確大概率還是起源於國內,那也算是討論,沒人會像現在這樣噴她,畢竟張文宏醫生也說了不認同病毒外來說。

說白了,不是每個海外人士都是專業領悟的人,但他們卻相信身邊人和所在國政府所說的言論。最讓人無語的是,他們還要傳播暗示,這才是重點啊。如果你真的是p4內部人員有聯繫,你有資格說,一個個什麼都沒看見,但卻喜歡反駁,“你覺得病毒會憑空來嗎?”然後再給你說幾個自己也不是很懂的生物小知識,把別人給整蒙了。不知真相,不是親歷者,就不用傳播來標新立異,搞得國內好像一群傻子被騙,你也不過是另一個政府的被利用者而已。


歷史深度揭秘


她有一個讀書人的樣子。

剛上臺的時候,她就頂著巨大的光環。她是邱晨的徒弟;她是哈佛女博士;她是華語辯論的最高榮光。

揹負著這樣的榮譽,站上了奇葩說的舞臺,有許多人說她不接地氣,她的思考維度太高,辯題太深,又不煽情,使人覺得不夠溫暖,顯得涼薄。但是作為一個新奇葩,她在許多時候坐在了結辯的位置上;她跟陳銘開槓,成了神仙吵架;她上了微博熱搜。

結合她的經歷,恍然讓人覺得,她並沒有站在至高點慷慨激昂,她是真的這麼想的,也真的,是這麼做的。

能去哈佛讀博士的人,不多;但是敢揹負100萬的債務,去讀博士,更少。這就是眼界的高低。以後,她底薪的底線會是很多人高薪的上限。她跨越了一個階級,但是她卻看的更多,堅守的更多。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讀書的意義,讀書人的樣子。



點頭像看視頻


詹青雲,都是因為她在綜藝節目《奇葩說》的優秀表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辯論水平一流,很快她就成了全網“女神”和崇拜的對象。但今天這個曾經被奉為女神的人,卻被人罵上了熱搜。

詹青雲今天又被送上了熱搜,但是這次不是因為她滿腹學識,而是因為她發了一條微博。

本來我並沒有覺得這條微博有什麼,但有博主卻給詹青雲蓋上了“抖機靈”的帽子,還義正言辭的說,詹青雲太讓人失望,這個時候出來秀智商之類的話。

原諒我天生愚鈍,詹青雲發那條微博,我只覺得她是在批判那個人的邏輯不清,不構成因果關係。但那些無所事事的“高人“卻解讀出了詹青雲是“美國舔狗”之類的深層意思。

在網友的抨擊下,詹青雲隨後刪除微博。雖然詹青雲刪博了,但是我確實沒有再她那條微博上解讀出那些網友解讀的意思呀。公眾人物就是這麼難當的,一句營銷號就會被人解讀出不一樣的意思,最後還有理說不清。

在這次疫情中,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強大,對祖國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又多了許多。但是我覺得愛國是一回事,但是過度解讀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都不應該拿自己愛國去抨擊別人呀。這樣的歪曲不是愛國,我看到的只是狹隘。理智愛國,才能真正凸顯你的愛國情,如果靠汙衊別人,抨擊別人你才能獲得優越感,這份感情希望你還是收好。




曲苑砸壇


我認為經常辯論的人往往是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即使有也會經常犯職業病,不管見到啥都想辯論下一較高低。像我這種一根筋的人肯定是無法參加辯論,就算是公孫龍在世,白馬它也照樣是馬,就算它一半白一半黑它也只能是馬,不可能治感冒,彩色也沒用它也還是馬,不可能是風雨。

辯論本身沒錯,但站錯立場了肯定就是錯的,如果那個言論不是由外交部人發出,我們當然可以任意的辯論,我都可以接著辯論下去,就拿例舉的手機來說,現在的科技這麼厲害了,既然用了你手機,那麼他給你在程序上做做手腳,放個病毒啥的難道就沒可能嗎?當我們是個體時就立不立場都無所謂,我們只代表個體。但當這個言論是由外交部人發出時就不一樣了,外交部代表的是啥?是國家是人民,當你習慣的作為反方辯論的時候,反對的也就是這個國家和人民了,大眾肯定不樂意了。雖然及時道歉,但大眾見到的書面道歉太多,早就不好糊弄了,大眾要的是實際行動。

都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詹的才華和能力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是認可的,如果這是無心的,那麼希望詹今後能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能夠為身邊的弱小或者說是為國家做點實事,到時流言自然不攻自破。相反那就只能證明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歸來末晚


人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在什麼地方就說什麼樣的話。

在家可以胡說,出門可別亂講,不僅丟人,還丟國家的臉面。


自娛寨


用馬東的話來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要想不被人討伐,在敏感時期或者敏感事情上少說話吧


user239016284078


成年人的社會,有的時候立場比是非更重要,尤其是在國與國之間的事,更是如此。


窗外1225


我覺得沒問題,不要放大苛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