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交融相映,人文與自然和諧相生,南通構建宜居宜業生態新格局

在今年召開的南通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南通市政府進一步明確2020年以深化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為重點,提高城市宜居宜業功能和品質。

“小時候桃塢路上優雅的法國梧桐,是我在海外魂牽夢繞的難忘回憶。”再回家鄉,在英國留學的朱楠遺憾如今難覓記憶中的桃塢路,好在他發現了更多的林蔭路、景觀路出現在城市中,比如,園林路法桐、躍龍路櫸樹、世紀大道紅葉李……這些景觀路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也帶來了市民的獲得感。朱楠說出了很多南通遊子的心聲:一座生態園林城市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重民生感受,一年四季有花可賞

“愛花達人”趙女士被圈中好友稱為“博物苑榮譽苑民”,一年四季她都喜歡流連於南通博物苑拍花賞景,她對博物苑每一季的花草都如數家珍。近年來,南通市在公園、小遊園、道路景觀帶及濱水綠地等地方栽種不同花卉品種,尤其推廣引進宿根花卉,實現了各個季節都有花卉綻放,達到了四季有花可賞的效果。

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通市廣泛栽種宿根類花卉,一次栽植,可供多年觀賞。不僅體現了生態園林內涵,同時使城市景觀品位和檔次大大提升。南通市花卉品種從單一色調向組團化發展,由原先的“一片紅”到現在的色彩豐富,花境中除了花卉還有葉色美麗的觀葉植物,這樣花草相互襯托,交相輝映。

記者從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瞭解到,近年來,南通市抓住城市道路大發展契機,全力推進道路綠化建設。2013年創新性提出了道路兩側綠色廊道“503020”模式,即按照快速路兩側50米、主幹道兩側30米、次幹道兩側20米建設生態廊道,並在廊道規劃建設中同步配置連續貫通的遊徑系統和層次豐富的彩葉、花卉類植物群落,實現了城市與外圍生態空間的聯繫,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精彩紛呈、特色迥異的戶外出行、休閒、健身活動空間。

“南通一年四季有花可賞,花事活動不斷。” 家住公園一村的市民黃先生感嘆。近年來,南通市著力注重對已建公園綜合效益的發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園事花事活動,包括各大公園定點定期舉辦的大型展覽和巡迴輪流辦展兩種方式,送花展到家門口,讓廣大市民既有熟悉感,又獲驚喜感。

暢通綠道,串聯優質城市公共空間

濠河景區是南通老城區敞開式城市公園,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城市空間的優質載體。環濠河博物館群以綠道串聯,與綠地交相輝映,城市空間更加精緻流暢,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發展脈絡和“文博之鄉”的古韻今風,成為市民遊客感受通城獨特魅力的勝地。

目前,環濠河周邊有大大小小博物館近20座,以張謇先生於1905年創辦的第一座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為龍頭,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環濠河博物館群,是國內特有的優質城市公共空間。“週末的時候有時會約了同學一起去博物館參觀,向同學們介紹屬於南通的一些歷史文化。”來自南通大學的于娟同學是南通本地人,對通城有著一定的瞭解。她還表示,“寒暑假有空也會去博物館做一些志願活動,有時會遇到幼兒園組織的參觀博物館的活動,我也會向小朋友們介紹一些有趣的故事。”作為歷史文化和博物館文化的雙重載體,環濠河文博館群“續千年古韻”“開一代新風”,使得南通文化獨領風騷、精彩紛呈。中國珠算博物館、中國審計博物館、中國體育博物館、中華慈善博物館等4個國字號博物館以及南通紡織博物館、南通城市博物館、沈壽藝術館、藍印花布藝術館、濠河博物館等14個地方特色鮮明的主題博物館分佈在濠河岸邊,是市民和遊客全方位體驗歷史文化的最美窗口。

“以前遊覽濠河博物館時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路線問題,現在遊覽博物館更加方便了,沿著環濠河博物館群遊覽路線,一下就能把所有博物館遊覽個遍。而且,提升改造後的濠河景緻也比以前更加迷人。”市民於女士漫步遊步道讚歎不已。本次濠河綠道貫通與提升建設,按照“環通閉合、品質提升”的要求,重點考慮連通環濠河博物館群遊賞綠道。通過全面梳理現狀、科學規劃設計,在綠地內合理增設綠道打通斷點,或是對局部綠道進行拓寬,並同步對綠道周邊綠化進行梳理調整,在視覺上形成疏密有致的生態空間,打造移步易景的景觀環線;並注重梳理綠道與市政道路的關係,打開沿河視域,將景區局部用地打開,在保證貫通的同時,也給市民遊人提供更多元的休憩城市空間。綠道串聯起濠河景區內優質的文博資源。

如今,漫步環濠河綠道不僅能聞花香,賞花色,還能茗茶弈棋,近聽嬉戲,遠觀遊船,更能將文化宮、沈壽藝術館、南通博物苑、城市博物館、梅庵書苑、城隍廟、濠西書苑盡收眼底,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徜徉浸潤在南通曆史文脈中。

實施綠化條例,503020經驗立法推廣

2020年1月1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南通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從立法層面強化了對綠地的保護和對毀綠行為的處罰,為減少涉綠違法行為,更好地保護綠化成果提供了法制依據。《條例》最大的亮點是將南通市城市道路綠化“503020”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在城市新建區域予以固化。

“這幾年景觀道路越來越多,在林蔭道下漫步更有浪漫的感覺,道路配以綠化才能契合這座城市的底蘊氣質。”金晶是一個有心記錄生活點滴的“80後”,閒暇時分她喜歡和閨蜜漫步各條林蔭路。世紀大道的紅葉李、崇川路的櫻花、幸餘路的欒樹,都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條路都有它獨特的美。”她讚歎家鄉的變化。

近年來,南通全力推進道路綠化建設,打造了具有不同園林景觀特色的道路廊道,充分使用鄉土樹種和色葉樹種,形成“春花、夏蔭、秋葉、冬枝”的道路景觀。

為了全方位增強道路綠化的厚重感,進一步做優做美道路綠色骨架,拓展城市道路綠化服務功能,南通市在2013年創新性地提出了道路綠化“503020”模式,即按照快速路兩側50米、主幹道兩側30米、次幹道兩側20米建設帶狀公園綠地,在保證綠量的同時,敞開空間,提高市民的可進入性,並同步設置慢行系統以及座椅、廊架、公廁等配套設施,方便周邊居民鍛鍊、遊憩。在道路帶狀公園綠地建設過程中,南通始終秉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最大限度加強對城市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利用。“503020”建設為城市營造了大尺度的綠色屏障,如“玉帶”般縈繞於道路兩側,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態景觀效果。建設過程中充分使用鄉土樹種、色葉樹種,營造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植物生態群落。

綠色,是一座城市最亮的發展底色;生態,是一座城市孜孜以求的宜居品牌。山水相依、生態文明,南通這座迷人的城市,正在向人們徐徐展開生態文明的和諧畫卷!記者蔣嬌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