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在金榜題名前經歷了什麼?

大唐開元二十二年(734)三月初一寅初時刻,京都長安城沉浸在一片漫漫長夜的靜謐之中。城東南隅的敦化坊顏家院內,正在床上酣睡的青年學子顏真卿聽到第一聲金雞打鳴,腦子一激靈挺身坐了起來。他抬頭看看窗戶,窗外還漆黑一片。

北方的仲春之夜乍暖還寒,夜風從紙窗的隙縫鑽進來,依然涼絲絲的。他急忙披了上衣,伸手從床頭小几上摸到火鐮、火石、火絨,“嚓”地一聲打出火花並燃著了火絨。他撮著唇輕輕吹了兩下,火絨“騰”地跳出一朵火苗,映亮了顏真卿的面龐。那是一張渾實的方方正正的國字臉,臉上長著粗粗的眉,細細長長的眼,高挺的鼻樑和厚厚的唇。他眯縫著雙眼,盯著火苗看了會兒,然後又點燃蠟燭。燭苗像一塊透亮的金琥珀,金珀包著血珀,黃中透出鮮紅,燦爛豔麗,賞心悅目。顏真卿那張年輕而疲憊的臉隨之也燦爛光輝了許多。

燭苗搖搖曳曳越燃越旺,漸漸照亮了整個房間,照出了房內的書桌、書櫃、座椅以及牆壁上懸掛的字畫條幅。特別窗眉上懸掛的木匾“弗措齋”三個蒼勁的篆書大字,昭示著室主人堅忍不拔、奮鬥不息的遠大志向。匾額下邊的書桌上置放著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書櫃上堆著一摞摞的書籍卷軸和一札札的手抄詩文,連顏真卿睡覺的窄窄的木板床上也散亂地堆著許多書札和卷帙,地上還橫著幾張顏真卿睡覺前練筆寫的大字斗方,室內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墨香。

一股絲絲涼風從窗隙透入室內,將顏真卿身上最後一點倦意也驅散了。他大概僅睡了一個時辰,無論如何睡不著了。他穿好上衣,用棉被裹了兩腿,如同一尊菩薩靜靜地盤腿坐著,心中卻像汛期的長江、大河一樣,波濤翻滾,洶湧澎湃。

他怎麼能睡得著呢?大唐律制,每年正月下旬尚書省吏部在貢院舉行全國學子科舉大比,三月一日(也就是今天),是放榜的日子,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寒窗苦讀十幾年,有的甚至幾十年,這一天能否金榜題名,是決定一個士子終生前途命運的關鍵一天。這一夜不只是顏真卿一個人難以入眠,全國三都四府十五道、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二十八縣入京參加本年度科舉考試的三千舉子都難以入眠。他們一個個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地等待著東方欲曉、紅日將出的辰時——那個令人怦怦心跳的放榜時刻。

大唐科舉分兩類,一類叫制舉,一類叫常舉。制舉是皇帝為求非常之材親自主持的臨時性招仕考試。所謂非常之材,是根據皇帝的特殊需要而定,實在鳳毛麟角,非常得很。有時一年一招,有時三五年一招。制目試題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出類拔萃可任卿相科,雄才大略堪任將帥科,碩學鴻儒才堪經邦科,公正廉直可宰百里科,疾惡如仇不憚權貴堪任御史科,剛正不阿志烈秋霜忠於社稷科,獨負奇才未逢知己科,懷才抱器高蹈不仕科……雖五花八門,卻目的明確,招之即用。制舉並非一般人所能參加,你就是有非常之材,若沒有高官顯貴的推薦,連皇宮大門都進不了,怎麼可能站在金鑾殿上回答皇帝的策問呢?實際上大唐的科舉取仕主要靠常舉這一條道路。

常舉是定時定點定科目的招仕考試。常舉生員一是各地學館的學子,二是各郡縣推薦的名曰“貢生”和“舉子”的自學人才。常舉科目主要是進士和明經兩大類,兩科之中又以進士為貴,人稱“一品白衫”,不僅考試極其嚴格,而且錄取名額很少。每年大比,三千考生中總取不過百人,百人之中還包括明法、明算、三史、醫藥等科並非官職的專門技術人員,進士一科每年僅錄二三十人。人們常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有些考生一考幾十年,白髮蒼蒼能榜上題名,就算鴻運當頭、三生有幸了。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八月六日,顏真卿出生於長安敦化坊一個仕宦之家,字清臣,號應方,小名羨門子。顏氏家族自“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志不改”的孔門大弟子顏淵起,世代以儒學傳家,以仕途為業,至顏真卿四十代。就近五代來說,顏真卿五世祖顏之推官北周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平原太守,著《家訓》二十篇傳世,家喻戶曉、孺子必讀。高祖父顏思魯博學善文,官隋朝東宮學士,入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曾祖父顏勤禮工篆籀文字,精訓詁,官朝散大夫、著作郎,崇賢、弘文兩館學士;曾伯祖顏師古官太宗朝秘書監,崇賢、弘文兩館學士,有《注漢書》傳世;另一位曾伯祖顏相時官禮部侍郎,貞觀盛世為大唐十八學士之魁。祖父顏昭甫工篆籀草隸,明訓詁,時稱碩儒,官曹王(李治)侍讀。

顏真卿的父輩弟兄兩人。伯父顏元孫,歷官朝議大夫和滁州、沂州、濠州三州刺史。景雲二年(711)唐玄宗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曾令顏元孫獨掌令誥,譽滿朝野。李隆基為了表彰顏元孫才能出眾,作詩讚曰:“孔門稱哲,宋室聞賢。翰墨元捷,莫之與先。”給顏元孫極高評價。顏元孫有五子:顏春卿、顏杲卿、顏曜卿、顏旭卿、顏茂曾。個個滿腹學問,任職於全國各地。

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於武后朝的天授元年(689)科舉糊名考試判入高等,在玄宗李隆基的兄弟薛王李隆業府任王友,從五品下銜。顏真卿同胞兄弟七人(不包括夭折一人),兩個姐姐,共九人,七兄弟分別叫顏闕疑、顏允南、顏喬卿、顏真長、顏幼輿、顏真卿、顏允臧,加上伯父的五個孩子和夭折的兩位族兄,顏真卿排行第十三,所以人稱“十三郎”,弟弟允臧人稱“十四郎”。

先天元年(712)顏真卿四歲時,父親顏惟貞因病去世,一家人頓時陷入困頓之中,母親殷拴女哭幹了眼淚,萬般無奈之下,帶領九個子女千里迢迢南下吳縣,投奔時任吳縣縣令的父親殷子敬。在吳期間,顏真卿的兩個姐姐先後出嫁,大哥顏闕疑明經入仕,出任杭州府參軍,二哥顏允南於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次年分配到洛陽任右武衛兵曹參軍,不久,三哥顏喬卿出為富平縣尉,四哥顏真長明經入仕,分到劍南任職。五哥顏幼輿出任太原兵曹參軍。家中就只剩下顏真卿和弟弟顏允臧。開元十六年,母親帶著弟弟允臧到洛陽與二哥允南一起生活,二十歲的顏真卿辭別外公隻身回到長安,進入國子監太學。不久發現太學皆高官子弟,學費昂貴,學風不正,只好退學,跑到南山進入一所名曰“福山草堂”的義學,苦讀四年,於開元二十年(732)參加大比,不幸落榜。次年又考,再次落榜。

開元二十二年是顏真卿第三次參加全國大比,大考之前,他流著眼淚給二哥顏允南寫了封信,決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如果今年再不中榜 ,就打算走棄筆從戎之路——那是一條“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艱難之路,一般士人不敢涉足。

顏真卿一連考了三場。第一場雜文,一詩一賦,詩題《詠懷》,賦題《象魏》,第二場經帖,第三場策文,文題《武庫》。考試那天雖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硯臺上的墨汁要不斷哈氣釋凍才能行筆寫字,但他這一詩三文寫得卻十分順利。每次作文,他先打好腹稿,然後走筆疾書,腹中的詞句就像山中小溪一樣,奔湧跳躍,汩汩流淌。文章層次分明,立意高遠,對仗工整,言情並茂,引經據典無不得體。文章寫得順手,也就有暇顧及書體。

顏真卿三歲提筆習書,練了二十多年,筆下的字橫平豎直,雄渾敦厚,儼如其人。交卷之前,他從頭至尾讀了兩遍,心中愜意,順手在卷尾題了兩句“皇天不負我,我自報皇恩”的口號。詩賦經策三舉大關順利結束了,可是能否金榜題名,一個月來他心中每天都如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顏真卿坐在床頭胡思亂想,忽然聽到十里之外太極宮承天門城樓鼓臺上的啟門鼓擂響了。那是朝廷太史局司天臺刻漏院下設的指揮鼓。啟門鼓一響,長安城內九衢十三街的街鼓也都聞聲雷動,咕隆隆——咕隆隆——啟門鼓一氣要擂三千槌,此起彼伏,聲撼全城。接著,長安城東西南北幾十座大小城門、宮門,幾百扇街門、坊門無不聞聲而動,到處都是咯咯吱吱的啟門聲。顏真卿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到地上。他穿好衣服,打開房門,抬頭看看,天上仍然黑黢黢的,只有東方天邊剛剛泛出一縷蒼蒼的魚肚白色。

這次大考之前,為了照料顏真卿的起居,母親殷拴女帶著小兒子允臧和丫鬟九菊也回到長安,住在敦化坊老宅。殷拴女這年五十八歲,千辛萬苦將九個子女拉扯大,年未花甲已滿頭白髮,舉止也略顯遲鈍。她聽到啟門鼓聲,急忙起床給兒子做飯。她看兒子有些心急火燎,懷揣了兩塊胡餅就急著到皇宮去看榜。於是將兒子叫到身旁,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十三郎,你老大不小了,遇事一定要沉得住氣,千萬不可心浮氣躁。常言道,每遇大事有靜氣。今日吏部放榜,你要做好兩種準備,中了,是祖上陰德,顏門榮耀,切忌得意忘形;未中,也不要垂頭喪氣,怨天尤人。記住,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心懷高志總是有出路的……”

顏真卿急著去看榜,不想聽母親囉唆,胸一挺說道:“母親放心,今科如不取我,天下無士可取。”

殷拴女柳眉一豎,怒道:“放肆……”正要申斥兒子,顏真卿一跺腳,已經跑出了大門,殷拴女急忙讓小兒子顏允臧與哥哥一同去看吏部放榜。

顏真卿和弟弟顏允臧一氣跑到皇城的東大門景風門外。這時天仍未大亮,景風門外的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晨霧繚繞之中,到處閃爍著形狀各異、忽高忽低、明明滅滅的小紅燈籠,此時此刻,儼然成為京都長安一大景觀。

天漸漸亮了起來,東方的天空浮出一條長長的魚鱗似的雲河,尚在地平線下向上湧動的朝陽射出的光芒給魚鱗白色的雲河鑲上一絲金紅色的邊。人們互相看清了面孔。景風門緊閉著,巨大的城門前列隊站著身著盔甲、手執大刀長矛的八百名高大威武的皇城衛士。

辰時一刻到了,刻漏房鐘樓上的撞鐘小吏攢足了勁,將粗大的紫檀吊樁用力拉了起來,然後使出全身力氣向巨大的金鐘撞去,“咣——”一聲巨響,驚天動地,響徹長安。兩扇釘滿碗口般大的鎦金乳釘的巨大官門被二十名高大威武的門衛緩緩地推開了,宮門洞內傳出咯咯吱吱的啟門聲。舉子中有人大喊一聲“金榜牆張榜了,快看皇榜去啊!”三千舉子和許多看熱鬧的人發威似的“啊嗬”一聲,一齊向景風門的大門洞內衝去。

顏真卿緊緊拉著弟弟顏允臧的手,隨了人流擁進了景風門內。穿過幾條宮道,一直跑到尚書省吏部選院廣場才停下腳步。

張榜牆在吏部選院廣場南邊,緊靠著一座巍峨的大殿,坐南面北,是一座一丈寬、兩丈高、四丈長的長亭式建築,頂上琉璃瓦金光閃閃,飛簷凌空。張榜牆四周豎著一圈鐵柵欄,欄外有二十名身著盔甲、佩刀執戟的衛士守護著。皇榜上金紙黑字,人稱金榜。金榜前人山人海黑壓壓一片,幾千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張榜牆,議論紛紛,嗡嗡一片。

顏真卿和兄弟允臧站在後邊。因為離得遠,只看到榜首寫著“吏部選院”四個大字,榜文和中榜人名金光閃閃一片模糊。

此時,有人高喊一聲“肅靜”,選院廣場上立刻鴉雀無聲一片靜寂。有一個頭戴幞帽、身穿緋袍的考功司宣榜官員,晃動著肥胖的身軀被人攙扶著站在一張高凳上。他神氣十足地舉目環視了一遍廣場人海,然後清了下嗓門,朗聲唱道:

皇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一日詔:

奉天承運,大唐一統,四海晏如,國家昌盛。

皇帝竭慮,憂思民生,詔告天下,薦賢舉能。

舉國英才,雄聚上京,群策安邦,國運永恆。

今科俊傑,如下大名,千秋萬歲,永載汗青。

本科狀元:李琚。

甲科進士:顏真卿、韓液、郗昂、梁洽、楊諫、王澄、魏縝、李史漁。

乙科進士:杜鴻漸、閻防、張茂之、申堂構、崔圓、馬之、盧先之、孫嵩、柳縱、陸據、玉成。

顏真卿恍忽聽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心頭咯噔一下,渾身血液湧上腦門,但他沒有吱聲,只是緊緊抓著兄弟的手有些顫抖。顏允臧聽到了宣榜官叫了哥哥的名字,激動得抱著顏真卿叫道:“哥哥,你中了!你中了!”顏真卿聲音顫顫地問道:“是嗎?你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哥哥,你是甲科第一名呢!”顏允臧大聲說道。

……

本文節選自:《顏真卿大傳》,寇丹 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顏真卿在金榜題名前經歷了什麼?|| 好書試讀

本書首次藝術地再現了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碩學鴻儒——顏真卿。做官,他是一位廉明清正、竭智盡忠、克己奉公、愛民如子的清官廉吏;做人,他是一位懷瑾握瑜、志潔行芳、自強不息、博學多才的槃槃大儒;在朝,他更是一位文可治國、武可安邦、剛正不阿、正色立朝的社稷大臣、國家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