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自從李佳琦帶貨直播以來,就成為了熱搜的常客。關於他的事情,哪怕是他的狗打架都會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就在這兩天,他再次登上熱搜,不過這一回,卻是一件在普通人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件,那就是買房子。

網傳李佳琦在上海花1.3億買了某樓盤的二期,和胡歌唐嫣成為了鄰居。但是,他的房子卻胡歌唐嫣的還要大,總面積達到了1000平米。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什麼?就是一個網絡上賣口紅的男人竟然可以賺到這麼多錢?於是,鋪天蓋地的“酸話”也就出來了,

“姐妹們,你們買的每一支口紅,都成了內環線大平層的磚下之魂”

“我只想問一句,這次疫情他捐了多少錢”

這件事情的真假我們不做評論,單單就是看這些評論,就會讓人覺得很可笑。其實,這樣說話的人,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李佳琦買了多少錢的房子,而在於自己沒有能力,但是他們卻盯著別人,而忘記了最應該做的事情本該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讓自己有一天可以擁有和李佳琦一樣的底氣。

01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水平

熟知李佳琦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做主播帶貨,曾經的他和我們一樣,都是淹沒在人群中的“普通人”。

92年出生的李佳琦並不是什麼富二代,他的媽媽是小學老師,爸爸是銀行職員,他們的家庭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了。

而李佳琦在開始做網絡主播之前,是一個月入三四千的商場導購員,幹了三年的時間,他成為了那個櫃檯最專業的導購。

後來,一個公司內部推出了化妝達人培養計劃,而他因為自己的專業成為了第一批學員。之後,李佳琦又從200多名候選者中殺出重圍,成為了主播。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不過,一切並不是到這裡就開始走向美好,一開始李佳琦的業績也是十分慘淡,直到兩年之後才有所起色。

一路以來,李佳琦並不是一個躺賺的人,他付出了別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在365天的時間裡累計直播了389場,為了展示口紅,一場直播裡塗了189支口紅,嘴唇疼得飯都吃不下。

而努力也沒有白費,他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實力,給自己貼上了“帶貨王”的標籤,就連女神章子怡都光臨他的直播,甚至有人說“沒有女人能逃得過李佳琦”。

因為這一切,很多網絡媒體對李佳琦的評價都是“活該他紅”,可是,仍舊有很多人對此視而不見,假裝看不到這背後的無窮無盡的努力,只是將開始與結果簡單地聯繫在一起。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讓人眼紅的故事,一個普通人賺取了許多財富。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而他們更是因為這樣的思維方式,選擇無視自身的缺點,忽視別人的優點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達克效應”,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而之所以會出現“達克效應”,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卑。

02 很多惡意都是來源自自卑

就像是東野圭吾曾經在《惡意》中寫的那樣:“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而這種恨意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自卑。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自卑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一個新鮮詞兒。所謂自卑,簡單來說,就是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因為低估自己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如此看來,自卑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很多人都會產生。比如,別人比我長得好看,又或者學習成績比我好等等,只要是我們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我不如別人的地方,就會因此而產生自卑。

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除了自卑,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叫做自卑情結。

這是什麼意思呢?自卑情結往往不是因為一件事情導致的,而是一種心理模式。擁有自卑情結的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誘發他們那產生自卑。哪怕別人沒有嘲笑他們的意思,他們也會感覺到自卑,覺得自己比如別人。

那麼,自卑孩子會給人帶來哪些其他的影響呢?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裡的祁廳長?看起來光鮮亮麗,生活中滿滿的優越感,而且前途無量。可是,只因為他出身寒門,骨子裡卻全都是自卑。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而他也是帶著對自卑進行補償的態度努力去奮鬥。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在自卑驅動下的努力,往往是過度的、不合理的,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讓人生的軌跡發生偏離,不擇手段來實現所謂的“人生理想”。就像武志紅老師說過的那樣,“無論一個人看上去是多麼的優秀,他們的自卑與惶恐和別人實質上都無兩樣”。

除此以外,有自卑情結的人還會非常期待別人的認可。他們習慣問別人,“你覺得我好不好?你覺得我這麼做行不行?”他們無法自己肯定自己,不過,很多時候,就算別人肯定他們,他們也未必真的相信。

但是,這還算好的,要是別人給了差評,他們就更加崩潰了。自卑情結的人對別人的意見會十分敏感,而且在意。他們一直在追求別人的肯定,但是往往卻因為自己的問題,“求而不得”。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這些問題都經常會出現在有自卑情結的人身上,看起來很痛苦也很糾結,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自卑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只要我們願意,自卑也是可以處理的。

03 擺脫自卑,讓別人過別人的生活,而我只負責過好自己的日子

網上有一個群體,叫做酸民,說的就是那些羨慕嫉妒恨,心裡不平衡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他們不會贊同任何事,只會冷言冷語。

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往往骨子裡就充滿了自卑,他們不僅會影響別人,更重要的是也會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窮”。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那麼,一個人究竟應該如何擺脫自卑呢?

首先,瞭解自己的情況,接納自卑。

古語有云,知恥而後勇,知不足而奮進。自卑雖然會影響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自卑也可以激勵我們成長。

就像“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曾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寫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自卑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恐怖,甚至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情況,找到自卑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長相,又或者是家庭條件,還有可能是因為童年經歷導致的。

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先明白自己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而發生的這些事情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之後才有機會對症下藥。

其次,要學會讚美自己,更要學會接受別人的讚美。

讚美自己?是的,我們要學會讚美自己,尤其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讚美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自我認同,就是指自我認同是能夠理智地看待並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夠精力充沛,熱愛生活,不會沉浸在悲嘆、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奮發向上,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會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讚許。

能夠做到自我認同的人,他們會更加自信,面對困境的時候,也會有力量去處理。但是,一個人想要做做到自我認同,最重要的就是來自於父母的認同。父母如何評價我們,我們就會如何看待自己。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但是,很多時候正是父母給我們過多的負面評價導致我們成為一個自卑的人,當我們想要去掉身上自卑的標籤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從自己開始,先學會認同自己,而讚美自己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表現,找到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後在內心稱讚自己,肯定自己,逐步地學會接受自己,這也是我們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我們更要嘗試著接受別人的讚美。低自尊是自卑的人會產生的一個普遍感受。在他們看來,自己是不值得的,哪怕已經做的非常好,但是面對別人的讚美,他們還是會覺得“我不配”。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而接受別人的讚美則是一種能力。我有個朋友事業非常成功,但是每當別人稱讚他的時候,他都會覺得自己其實很一般。

日本電視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隨機邀請4人參加“50日變美計劃”。而節目裡做的事情不是美容,更不是整容,而是誇獎她們。

比如,“你的眼鏡看起來好可愛~”“黑色頭髮和紅色眼鏡,很配噢” “你的肌膚看起來保養得很好啊~”

聽到這些讚美,大家都表現得十分開心,持續50天之後,這些人都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愛笑了。

如果可以,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的讚美,更要接受來自於別人的讚美。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最後,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於自卑的人來說,很多時候,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退縮。明明非常想做成一件事情,可是,還沒有開始做,自己就覺得:

“我不行吧!”

“我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人家那麼厲害,都沒能成功,我可不想成為別人嘲笑的的對象!”

之後,往往也就義無反顧地放棄了。等到下次再有目標的時候,想想連個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都沒有,也就更加沒有勇氣和信息了。而我們的生活也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實際上,就算是一個不自卑的人,做某件事情也未必能百分之百成功,每個人都是在摸索中前進。

不要因為那些負面思維就選擇放棄或是拖延,想做就立馬行動起來!

李佳琦購買1.3億豪宅上熱搜:你可以過得好,但是你不能比我好

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都無法改變的,關鍵在於你是不 是有想改變的決心,是不是有邁出第一步的勇氣。相信我,一旦決定了就去試試,改變也許從這一刻就開始了。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