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一週(3.8-3.14)葡萄酒畸形掃碼價:幾十元產品敢標萬元

食品一週(3.8-3.14)葡萄酒畸形掃碼價:幾十元產品敢標萬元

傳播行業信息,打造食品圈交流平臺,——FIW食品工業世界重磅推出《一週週報》欄目,分為“國際熱聞、國內熱聞、食品科技”三個板塊,為讀者朋友帶來食品行業熱點新聞,供大家分享、討論和研究。如您有相關行業新聞爆料或是新產品信息,可聯繫小編【微信:justsales001】,感謝您的關注和參與


一、 食品安全·曝光臺


重罰40萬元!湖北鄂州一生鮮超市頂風哄抬物價被處罰

3月8日,湖北省鄂州市市場監管局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擬對鄂州市武昌大道衛斌生鮮超市在疫情期間涉嫌捏造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處罰40萬元。(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評:鄂州市市場監管局將更加有力做好疫情期間保供穩價工作,採取約談、告誡、警示等多種途徑加強行政指導,加大全市生活必需品價格調控力度,逐步將生活必需品價格降到不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對哄抬價格、不執行政府價格干預措施等價格違法行為,堅決從嚴從重從快予以查處。

大發“疫情財”?大潤發已5次因價格違法被罰 最高將罰百萬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開一批有關疫情防控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其中,紹興大潤發超市因哄抬農產品價格將被處罰100萬元。據市場監管總局通告,2月4日,浙江省紹興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紹興大潤發超市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經查,1月28日,當事人蘆筍進價36元/公斤,售價為98元/公斤;2月2日後,當事人蘆筍進價18元/公斤,售價為71.6元/公斤。紹興市市場監管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2月6日下發《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擬作出罰款100萬元的行政處罰。(中國網)


點評: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根據各地公開曝光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統計,大潤發各地門店因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至少受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5次處罰,其中最高擬罰款100萬元。

用鴨肉製作羊肉串 四被告人銷售偽劣產品獲刑

大家都喜歡色香味俱全的新疆羊肉串,然而誰又能想到,不法分子為了謀取暴利,竟然將鴨肉製作成羊肉串進行銷售……近日,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掛羊頭賣鴨肉”案件,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四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個月至六個月,並處罰金47000元至1000元。2018年1月,被告人甲、乙、丙、丁(均為新疆人)等人以“鴨肉”冒充“羊肉”加工製作了十三萬餘串“羊肉串”準備在2018年春節前後銷售。經鑑定,查獲的肉串中未檢出羊源性成分,檢出鴨成分。(中國法院網)


點評:被告人甲、乙、丙、丁違反國家對食品的管理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破壞市場經濟秩序,銷售金額達8萬餘元,未銷售金額達19萬餘元,各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銷售的“羊肉串”系犯罪未遂,可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量。

葡萄酒畸形掃碼價:幾十元產品敢標萬元 | 聚焦3•15

在葡萄酒行業中,售價超過萬元的產品並不稀奇,但在國內,由於消費者對葡萄酒認知有限,對葡萄酒價格缺乏辨別能力,這也讓一部分酒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在建議零售價上玩起了“貓膩”,幾十元的產品甚至標上萬元的價格。(第一財經)


點評:國內葡萄酒掃碼價虛標的問題由來已久,擾亂了正常的葡萄酒價格體系,但對於這一方面的有效監管卻極為缺乏。要解決掃碼價的頑疾需要靠行業自律,但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的成熟度較低,行業產生自我免疫需要很長時間,因此也建議監管部門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對於酒商惡意定高價再低價銷售的行為給予重罰,加快市場定價的規範化。

原價買到了假茅臺 法院:退一賠十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涉茅臺酒買賣合同糾紛,二審認定食品店銷售假茅臺的行為屬於“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維持一審關於食品店賠償十倍貨款的判決。(人民網)


點評:根據證據規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後果。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食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應當對於食品符合質量標準承擔舉證責任。本案食品店未能提供證據來證明其主張,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高端酒品時,應至正規商家購買,並留存相關購買憑證等,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對白酒產品標註“消毒殺菌”告示的分析處理

2月12日,山東省沂源縣市場監管局在超市內進行防疫用品檢查時,發現轄區內XX超市銷售的XX品牌75%vol高度白酒懸掛有醒目告示,告示上標註有“消毒用”“75°消毒”字樣。平時該超市從未出現過75°高度酒,更沒有發現白酒還張貼“消毒”的告示,這引起了執法人員的警覺。2月21日,執法人員在另一家超市又發現了類似問題,一款60%vol高度白酒上同樣出現了“高度白酒可以用於室內殺菌消毒”的告示。(中國質量報)


點評:沂源縣市場監管局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在疫情防控期間杜絕各類廣告主體藉助疫情製作發佈與防疫無關商品廣告的要求,認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活常識問題,而是商家利用消費者對防疫用品需求急劇增長的心理,掩蓋了高度白酒和食用酒精原本的屬性——食品或者是食品原料,誘導消費者購買。廣告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性明顯,目的就是通過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偽不實的宣傳,誘使消費者購買其商品或服務,這不屬於正常的營銷模式。


二、食品科技


芒果是如何進化和馴化的?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品資所聯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等10家單位,繪製了芒果染色體級別精細基因組圖譜,並從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芒果物種進化機制和栽培品種馴化歷史。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組領域國際頂級雜誌《Genome Biology》上。(中國科學報)

日本研究:多攝入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道,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研究調查得出,經常攝入膳食纖維的人比不經常攝入膳食纖維的人的死亡風險低大約兩成。研究認為,豆類、蔬菜等含有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血壓等,還能預防炎症。(人民網)

“七分飽”可延壽?科學家揭示節食抗衰機制

熱量限制,即飲食節制,在多個物種中被證明是延緩衰老的重要途徑,但其組織細胞特異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中國科學院等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權威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通過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揭示了節食延緩衰老的新型分子機制,在多器官水平證實“七分飽”可延緩衰老。(新華網)

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專家表示:能防住

上熱搜、中央一號文件點名、農業農村部連發通知要求做好防控……近日,一種叫草地貪夜蛾的農業害蟲引發關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振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基於我國完善的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體系、多種多樣的防控手段和技術、健全的防治隊伍,以及去年在監測與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經驗,草地貪夜蛾為害局面在我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會對農作物造成太大的產量損失。”(中國科學報)


三、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0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0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8例。(食品夥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食品中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和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歐盟EFSA: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食品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2020年3月9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佈消息,歐盟食品安全局正在密切關注影響全球多個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食品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可能來源或途徑。(食品夥伴網)


點評:關於食品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 發佈了預防建議,在食品處理和製備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將肉類徹底煮熟煮透後食用以及避免熟食和生食之間的潛在交叉汙染等。

2020年1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更新1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兩批次產品不合格。(食品夥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日本強化中國產冷凍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監控檢查

2020年3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藥生食輸發0311第1號通知,強化對中國產冷凍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監控檢查,解除對中國產牛蒡中毒死蜱的監控檢查。(食品夥伴網)


點評:按照厚生勞動省2019年3月29日發佈的藥生食輸發0329第4號(最終修正:2020年3月4日發佈的藥生食輸發0304第2號)通知,對中國產冷凍菠菜實施檢查時,發現其違反了殘留農藥的標準。因此,將對中國產冷凍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殘留限量的監控檢查頻率提高30%。

美國允許進口我國鮮棗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3月12日,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發佈2020-05015號文件,批准從我國進口鮮棗。(食品夥伴網)


點評:根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已經確定,應用一種或多種植物衛生措施足以減輕從我國進口鮮棗引入或傳播植物害蟲或有害雜草的風險。因此,自2020年3月12日起我國鮮棗被授權出口到美國。

2.國際食品


泰國發布食品生產GMP草案意見徵集

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3月9日消息:該局發佈修改食品生產GMP意見徵集的公告,此次意見收集截止2020年4月20日。(食品夥伴網)


點評:該公告包括以下三份文件:一是食品生產方法、食品生產工具和設備以及食品儲存的草案。此草案內容有廢除了公共衛生部第183號、第239號,第193號、第220號、第298號、第342號和第349號公告,重新規定食品生產GMP的相關要求,含3個附件;二是食品生產地點的通知的草案。此草案內容有評估食品生產場所的基本要求、檢驗食品生產場所的具體要求、檢查標準和食品生產場所審計報告摘要等;三是意見徵集表。

Covid-19疫情影響越南鯰魚向中國出口量大幅下降

越南水產加工與出口協會消息,2020年前兩個月,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運輸以及倉庫環節受阻礙,導致越南鯰魚對中國出口量下降50%。該機構預測疫情得到控制後,越南鯰魚向中國的出口才能恢復正常。因此,越南各相關企業應在鯰魚出口以及加工過程中尋找新途徑,同時,鯰魚養殖場應該重視鯰魚育苗養殖。(食品夥伴網)


點評:許多越南專家認為越南應提前尋找代替市場,如印度。該市場比較特殊,因主要消費水產品、羊肉和雞肉。預計,每年印度鯰魚養殖產量約達60萬噸,但魚肉發黃,到目前為止印度各加工企業未能產出白肉的鯰魚魚片,而越南鯰魚魚片被視為印度各家餐館的高檔食品。

智利獼猴桃對華出口因疫情面臨短暫衝擊 依舊看好中國市場

智利獼猴桃產業協會(CDK)近日稱,智利獼猴桃的對華出口目前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然而從長遠來看,中國仍被視為最具活力的目的地市場。(南美僑報網)


點評:智利獼猴桃產業協會(CDK)主席卡洛斯•克魯薩特(Carlos Cruzat)表示:“獼猴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維生素C含量高,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食用健康食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中國的獼猴桃消費正在增長。”

俄羅斯對我國龍口某水產企業產品實施強化實驗室檢測

俄羅斯聯邦獸醫與植物衛生監督局3月9日消息:當日該局發佈第FS-AR-7/3188-7 號指令,宣佈自2020年3月9日起,對我國山東龍口某企業相關產品實施強化實驗室檢測。(食品夥伴網)


點評:違規產品名稱為魷魚乾,違規項目為汞。


四、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疫情防控指導工作的通知(國衛辦職健函﹝2020﹞201號)|解讀

為貫徹落實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各地進一步推動企業落實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加強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疫情防控指導工作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進口無國標食品“脫蛋白乳礦物乳糖粉” 建議執行標準公開徵求意見

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託,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規範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擬按照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管理的“脫蛋白乳礦物乳糖粉”公開徵求意見,請於2020年4月5日前將意見反饋至我中心,逾期將不予處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關於打擊“炒豬”行為 保障生豬養殖業安全的通知

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部分地區出現“炒豬”行為,嚴重影響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正常開展,嚴重破壞生豬生產恢復秩序,嚴重損害養殖者的合法權益。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嚴厲打擊“炒豬”行為,保障生豬養殖業安全,現就有關事項發佈通知。(農業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令2020年第2號

《遠洋漁業管理規定》已經農業農村部2019年第1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佈,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農業農村部)


2、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疫情過後還要養殖果子狸?某地政府部門請示報告引關注

連日來,一份某地《關於請求將部分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列入國家有關目錄管理的請示》(下稱《請示》)在多個微信群裡傳播,並迅速引發保護界人士的質疑。《請示》請求,將部分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獸類和鳥類野生動物物種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按照《畜牧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管理。其中包括綠頭鴨、斑嘴鴨、藍孔雀、環頸雉(七彩山雞)、鴕鳥、鴻雁、梅花鹿、雜交野豬、果子狸、竹鼠、豪豬等。這份只有1300多字的《請示》,有三處提到了“果子狸”。(第一財經)


點評: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作為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果子狸雖然本身不會攜帶SARS病毒,但它是雜食動物,而且活動範圍廣泛,與其他的野生動物接觸,會沾染上一些病毒。研究發現,野生果子狸身上存在狂犬病毒、旋毛蟲、斯氏狸殖吸蟲等寄生蟲。

疫情之下如何應對農產品貿易救濟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外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困擾,而對於那些正面臨外國貿易救濟調查的出口企業來說,疫情將給案件調查取證和裁決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甚至不利影響。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如何妥善應對貿易救濟案件?如何有效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農民日報)


點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涉華的貿易救濟案件相關事項進行了一些調整,如歐盟委員會調整了涉華的貿易救濟案件調查程序,該委員會2月12日通告稱,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歐盟暫時取消涉華貿易救濟案件的實地核查調查,並適當延長相關調查問卷的答卷截止期。部分國家收緊了對華簽證政策,如美國已對疫情期間來自中國的外國人實施了臨時入境禁令。

湖北省制定發佈《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運營管理指南(試行)》地方標準

3月6日,記者從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批准發佈了《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運營管理指南(試行)》(DB42/T 1540-2020)推薦性地方標準,為農貿市場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與管理提供了標準和依據。(荊楚網)


點評:該標準適用於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運營和管理,明確了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與銷售者責任、從業人員管理、設施設備管理、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應急管理、內審自查與持續改進等管理要求。

全國工商聯成立餐飲業委員會 倡議餐飲企業科學防疫、有序復工復產

全國工商聯9日宣佈成立餐飲業委員會並召開視頻啟動會議。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樊友山出席會議並講話。樊友山表示,受疫情影響,當前民營企業遇到不少困難,中央高度重視,接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餐飲企業中民營企業眾多,全國工商聯組建餐飲業委員會,就是要把企業組織起來,實現餐飲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打造特殊時期共克時艱的聚智平臺,促進行業團結凝聚、共謀發展。。(中國新聞網)


點評:該委員會當日面向中國餐飲服務單位發佈《關於科學精準防疫、有序復工復產的倡議》。倡議各單位結合當前市場特點,強化生產經營場所的安全衛生和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成立企業防控組織,強化防控措施,制定應急工作預案;發揮線上線下優勢,積極開發經營新模式等。

廣東出臺全國首個指導食品生產企業防疫工作現場監督檢查指南

3月10日,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為精準指導各級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防疫工作落實情況現場監督檢查,根據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印發的對工廠企業密閉(半密閉)工作場所復工復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食品生產日常監督檢查要點表》格式,制訂並印發了《疫情防控期間食品生產企業(密閉、半密閉場所)防疫工作現場監督檢查指南》。(央廣網)


點評:《檢查指南》分為“風險研判”“防控責任”“日常管理”三大現場監督檢查類別,涉及防疫工作檢查內容共有12項40個具體檢查指標,不僅根據食品日常現場監督檢查工作模式編制,還明確了防疫工作具體檢查事項和檢查方式,供全省食品生產安全監管人員在防疫期間對食品生產企業防疫工作落實情況現場監督檢查時參考使用。《檢查指南》要求,對檢查中不符合要求或是需要整改的項目,監督檢查人員應在《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記錄表》中記錄整改意見,作為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檢查情況結果;對現場監督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防疫工作嚴重風險的,應立即要求企業主動停業整改並報所在地相關疫情防控指揮部。

江蘇落實“四個最嚴”多措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12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佈《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堅持“四個最嚴”,多舉措確保“舌尖上的安全”。(中國新聞網)


點評:《實施意見》堅持“四個最嚴”,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從食品標準制定、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都作出了嚴格細緻的規定。《實施意見》共分5個部分17條,對今後一個時期江蘇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目標任務、實施舉措、組織保障等作出了安排部署,對每一項工作任務和具體行動都明確了責任單位,設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對同一個職能部門、不同層級的事權也作了劃分和明晰。

“炒豬團”無底線炒豬,兩部門要求行刑銜接加大打擊力度

3月1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下發《關於打擊“炒豬”行為 保障生豬養殖業安全的通知》稱,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部分地區出現“炒豬”行為,嚴重影響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正常開展,嚴重破壞生豬生產恢復秩序,嚴重損害養殖者的合法權益。(第一財經)


點評:“炒豬”的出現,源於非洲豬瘟爆發後,區域性豬價差異明顯,一些不法商人為了牟取暴利,盯上了生豬價格窪地,他們不顧政府禁令,組成炒豬團,跨省收豬、販豬、炒豬,而不管其中有沒有病豬。

國產奶粉不比洋貨差 利好政策提振消費信心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國產嬰幼兒奶粉質量不斷提升。但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國外奶粉品牌依舊佔據了重要地位。嬰幼兒奶粉的品質事關國計民生,備受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關注。2018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和美譽度”的要求;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7部委聯合印發《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中國質量報)


點評: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發佈的抽檢數據鼓舞了奶粉行業發展,有助於提升國產奶粉的品牌形象。《方案》的推出,給國產奶粉行業提供了發展方向和目標,為提振整個行業信心注入了力量。隨著產業的穩定發展,監管部門合格率的信息公示以及製造企業的努力,好產品一定會被市場認可。

中飯協等6家機構聯合發佈《餐飲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安心餐廳”與“無接觸餐廳”實施指南》

當前,各地餐飲商戶已經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原則下,逐步啟動復工復產的工作。為幫助餐飲企業做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方面要求、保障商戶工作人員與消費者兩方面健康安全,加速恢復經營,今日,中國飯店協會、美團點評與北京華天、真功夫、德克士、雲海餚在整合、完善餐飲企業配送、點餐、進貨等環節無接觸操作指引和打造“無接觸餐廳”示範店、“安心餐廳”的經驗基礎上,聯合發佈《餐飲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無接觸餐廳”與“安心餐廳”實施指南》,為餐飲企業提供操作指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點評:餐飲企業應因地制宜,在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復產復工,根據自身餐廳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安心餐廳、無接觸餐廳具體實施方案,確保服務流程化、規範化、並制定異常情況處理預案,做好安全防護,防止病毒傳播。

純牛奶迎來折扣季 乳企大力促銷背後有何小秘密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口罩、消毒液、方便麵和速凍食品被消費者大量搶購,甚至出現斷貨現象。不過,中國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幾家大型超市時發現,一些超市裡的純牛奶卻正在大力度促銷。純牛奶為何迎來“折扣季”,背後有什麼“小秘密”?(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點評:當前,純牛奶等乳製品出現大力促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疫情背景下,超市人流量減少,包括方便麵、榨菜等應急類的快消品消費會出現大增,而飲料、乳製品等帶有禮品性質的快消品消費會出現下滑;二是多數乳企會在春節期間大量備貨,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春節期間牛奶消費大減,目前乳企都在加緊去庫存。

山東在餐飲企業推行堂食分餐制 席位須間隔一米以上,避免面對面就餐

近日,山東省商務廳發佈通知,要在全省餐飲企業推行堂食分餐制,指導餐飲企業藉助分餐制開展正常堂食經營。據瞭解,堂食分餐制主要模式分為“分餐位上”模式、“分餐公勺”模式、“分餐自取”模式三種。(齊魯晚報)


點評:對餐飲企業藉助堂食分餐制展開經營提出了相關要求,餐飲企業要做好從業人員管理和經營場所的衛生防疫工作,對設備設施及餐具實行嚴格消殺,保持室內通風,環境清潔衛生。另外,做好用餐人員管理,顧客進店時須測量體溫,除就餐時間外,用餐人員應全程佩戴口罩,制定用餐人員可追溯制度,登記至少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餐廳座席減量化擺放,兩個席位之間須保持1米以上距離。快餐經營場所適當減少客容量,四周的餐桌靠牆靠窗擺放,中央的餐桌兩桌對擺並在中間增設隔斷進行物理分隔,實行一桌配一椅,避免顧客面對面就餐。採用“分餐公勺”模式的餐飲企業,要為每位顧客配備一次性手套,以防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使用過程中發生交叉傳染。

四川省出臺餐飲業新冠肺炎分區分級防控技術方案

3月9日,記者從省衛健委獲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近日印發《四川省餐飲業新冠肺炎分區分級防控技術方案》,指導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做好新冠肺炎分區分級防控工作。(四川日報)


點評:方案明確,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餐飲服務經營單位正常營業,但限制集體性聚餐、承辦宴席(含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嚴格落實通風、清潔消毒、人員體溫檢測等防控措施;中風險地區有序開放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堂食服務,禁止集體性聚餐、承辦宴席(含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適當降低同時段內餐位密度,提倡電話訂餐、網絡訂餐,鼓勵提供線上供餐和無接觸配送等服務;高風險地區暫停餐飲服務經營單位營業。

人氣暴漲 螺螄粉能打敗方便麵嗎

疫情下方便麵最火?螺螄粉表示不服。近日,“你買的螺螄粉到貨了嗎”已經成為消費者的熱議話題,並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線上購物平臺,多家企業的螺螄粉產品均處於預售狀態。業內人士認為,螺螄粉因其獨特味道受到消費者喜愛,但螺螄粉相對方便麵的產業規模較小,受疫情影響,螺螄粉企業用工緊張,且原材料短缺。(北京商報)


點評:地方特色美食小而散的局面也將影響這些品類的推廣。線上多為小企業,競爭比較激烈,如果不能有大企業進入,品類只能停留在線上,若想成為全國化的產品,需要落地到線下,在超市、便利店等渠道推廣,投入更大規模的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