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即使在生病期間,人也不能離開食物。但是食物和藥物也存在著“相愛相殺”,飲食配合得當,可增強物的療效,飲食配合不當,可使藥效下降,甚至發生不良反應。另外,吃藥的時間對藥物療效也有一定的影響。

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關於服藥時間,藥品說明書中除了會寫明服藥時間和服藥間隔外,有的還會指明飯前服、飯時服或飯後服等。但究竟吃飯前多長時間才算飯前?吃飯後多長時間算飯後?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飯前:是指藥物需在吃飯前 30~60 分鐘服用,主要是為了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被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藥物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如某些降糖藥、胃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止瀉藥等。

飯後:是指藥物需在飯後30分鐘左右服藥,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藥物吸收和利用。大部分藥物都可餐後服用,如抗炎藥、抗酸藥、消炎止痛藥、維生素類等。

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飯時:是指進餐少許後服藥,藥服完後可繼續用餐。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油類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可以及時發揮藥效,如助消化藥。

空腹:是指在餐前 1~2小時或餐後2小時左右服藥,可避免食物對其吸收的影響,藥物可迅速進入小腸發揮藥效。如某些抗結核藥、驅蟲藥等。

食物和口服藥物都是通過人體胃腸道攝入、消化、吸收後進入體內而發生作用的。所以它們在一起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相互作用。有些食物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有些食物會破壞藥物的結構,有些食物會增加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當然也有些食物可以增加藥物的療效。民間有句話“吃藥不忌口,壞了醫生手”,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食物和藥物的相互作用。譬如:

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①服哮喘藥時要避免吃烤肉,因為肉類在烤制過程中形成的碳化物會影響茶鹼類藥物的療效,同時,這些碳化物還會誘發哮喘發作。

②服抗骨質疏鬆藥前2小時不宜吃奶製品,因為奶製品中含有的大量鈣質會干擾骨質疏鬆症藥物阿侖磷酸鈉吸收。

③服抗凝藥華法林時儘量少吃綠色蔬菜,因為綠色蔬菜中的維生素K會減弱華法林的藥效。

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④服他汀類藥物前 2小時不要進食高纖維食物,因為高纖維食物會延緩人體對他汀類藥物的吸收而導致血液中藥物水平超標。

⑤服降壓藥時不要吃葡萄柚,因為葡萄柚裡的一種成分能干擾人體對這類藥物的代謝,從而使血液中鈣離子拮抗劑的濃度過高,這可能導致嚴重的低血壓。

藥物和食物“相愛相殺”,飯前、飯時、飯後、空腹吃,真的很重要

可能會有朋友說,這麼多的藥物與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我記不住怎麼辦啊?我們在服藥前,最好要向醫師或藥師諮詢,或者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根據所服藥物合理地搭配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