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書丨《水遠山長》:讀詩的最高境界,竟是拎出一字串聯全篇

時間過得好快,三月的第二週又過完了。這一週讀完的書是臺灣學者楊振良的《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


一週一書丨《水遠山長》:讀詩的最高境界,竟是拎出一字串聯全篇


這是“幽雅閱讀”系列叢書,作者通過對漢字中的“眉”“劍”“舟”“竹”“蘭”“梅”等內涵的揭示及背後文化詮釋,闡明人生的價值及境界,文筆流暢,文字優美,使人不忍釋卷。其實這本書在臺灣最早的版本叫做《有趣的中國字》,從副題上也能看得出,這是講漢字的清幽意境。我本人是研習漢字文化的,也在為小學生撰寫一到六年級語文課本的生字字源講解的專欄,所以我很能理解作者說的漢字裡勾勒出的清幽意境,這一點對我來說不是新鮮的感覺了,每日與漢字相處,我懂得它們的美,就像老朋友一樣,所以先不急著介紹,而這本書真正觸動到我的是內心真的對古詩詞的運用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掌握之深。讓我感慨原來古詩詞的閱讀境界要達到這般地高才叫一個妙字。


一週一書丨《水遠山長》:讀詩的最高境界,竟是拎出一字串聯全篇


近年來弘揚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興起,有倡導漢字書寫的,有提倡誦讀古詩詞的,如果你看過這些節目就覺得文化到了最高境界了,那你就應該來讀讀楊振良先生的這本書。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咱們先一個個細品。


首先說說詩詞:

假設我們在一個背誦古詩的場景裡,我給你出一個“花”字,你能想出哪些古詩?你能用這些古詩造一個什麼意境?回答第一個問題或許不難,只要有足夠的詩詞背誦基礎,都可能答得出一些,但要回答後面的問題,可就不只是考驗背誦的功夫了,還有對古詩詞意蘊的把握,最主要的是這些詩詞已經浸潤到你的血和肉裡,成為你身體的心靈的一部分,你要能造出你自己的意境,這可就難了,所以我說非一般不能達到一定國學文化造詣的人,造不出這個境。


一週一書丨《水遠山長》:讀詩的最高境界,竟是拎出一字串聯全篇

以一字串聯出全篇意境

咱們還是以“花”為例,看看漫讀楊振良先生勾勒的清幽意境。首先以佛祖拈花不語,摩訶迦葉見性成佛啟文,講述了由花接引成聖的故事,然後又提到南京城外的雨花臺,勾起梁武帝感動上天落花雨的歷史故事,下一場花雨是怎樣的一種美,我想武漢的櫻花開了,今年應該是一場有特別意義的花雨。

接著又寫到《紅樓夢》裡史湘雲醉眠芍藥裀那一折,電視劇裡的這一場鏡頭卻引來多少畫家爭相試筆;陶淵明看畫別有一番境界——萬物靜觀皆自得,花是可以賦予性格的,每種花都有它獨特的姿態與情調風格,情調風格是一切美的秘訣,所以古人不僅僅是賞花這麼簡單,更有人花費心思為花作傳,唐朝有賈耽的《花譜》,宋朝有張翊的《花經》,明朝有王象晉的《群芳譜》,這些都是“花痴”之人。提到花痴,不得不提《紅樓夢》裡的林黛玉,黛玉葬花最為有名。

花也形容女子容貌的姣好,李白形容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蘇東坡借落在路旁的楊花寫人間不僅的痴情“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劉希夷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來訴心事。花本事草木之物,卻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成為人文精神的一部分。

環顧這千絲萬縷的情感之後,作者以“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終結,道出了“生命的意義是否多姿多彩,你的人生是否豐富,全看自己對生命的處理手法而已。”

全篇說了一通“花”,最後讓花來告訴你:幹我何事?全在君之一心耳。讓你在花中流連忘返,最後又幡然醒悟。這就是造境之美妙。

作者全書更拎出35個字早這樣的意境,我不能在此一一分享,只得感興趣的你們親自去讀,去體會。



再說說漢字:


一週一書丨《水遠山長》:讀詩的最高境界,竟是拎出一字串聯全篇

說漢字之美,或許大家已經從對“花”串聯出的意境中感受到了,只一個草木之華,千百年來在無數人的心目中承載著多少細膩的情感,這就是作者說的有趣中國字,也是漢字之美。

為我今天想分享一點我對研習漢字文化之後的一點心得體會:

說漢字之美,就跟誇讚人一樣,你說一個人真漂亮,第一可能形容她的外在長相啊,穿衣打扮啊,特別耐看、時尚;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人氣質好,學識好,有文化,談吐溫文爾雅。

談論漢字之美也是一樣,首先辨“五官”,看它是什麼體,是甲骨文呀,還是金文啊,是小篆啊,還是楷書啊,所以這就是外觀長相,還有穿了什麼衣服呀?就是看他是什麼書體,是顏體還是柳體,是懷素還是張旭,這就是漢字的外形之美。

漢字還有一種內在美,就是在你瞭解了它的發展歷程之後,瞭解到的古人的造字心思。漢字裡包含古人的生活智慧,處世哲學,人生觀,世界觀;包含一則則趣味故事。這是漢字真正的魅力所在,比如古人造雨字,他畫下雨的過程,這個字描繪的正是我們現在用的一個詞叫做“雨簾”,你能想象到這場景有多浪漫,比如造水字,他想到用流動的水來形容,這就是古人的生活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可是現在我們的漢字文化,只有少數的專家學者在勤修苦學,而大多數的中國人不瞭解中國字,從學校教育到社會宣傳,都做的太少太少,家長們倒是重視培養孩子們寫好漢字,不惜花錢給孩子報各種書法班,可是孩子們不懂得漢字的內在魅力,只知道它們是由筆畫構成的,筆順寫不對還要被老師糾正,煩的很,漸漸對漢字失去了興趣,只有臨摹之書法,沒有孩子們個性創造之書法,漢字裡沒有融入孩子們的熱愛。

為了讓孩子們正視漢字之美,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漢字文化,我決定把小學基礎教育中語文課本的生字,每一個字的字源故事都講一遍,把每一個漢字從它的起源,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隸書、楷書、簡體字的發展過程給講解一遍,讓孩子們瞭解到古人造字的智慧,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國學愛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愛上漢字,愛上語文學習,因為只有熱愛,才有興趣學好。

目前我做完了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生字講解,共15節課的專欄,真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從漢字開始,編織自己的人生美妙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