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女子——李子柒



到現在為止,李子柒還不習慣一上來就跟人熟絡。用她的話說,“遇到不認識的人先擋在外面,觀察一下”。


文靜、謹慎、不施粉黛,一襲素雅的對襟褂子。別人閒聊,她安靜地坐著,當有人提問時,才抬起頭,先看看對方再慢慢作答。如果問題和之前接受過的採訪重複,她會毫不掩飾:“你們怎麼老問這個問題啊?”隨後沉默不語。


田園女子——李子柒


在成為火遍海內外的頭部博主之際,李子柒如她看上去的慢熱與低調,婉拒了大多數媒體的採訪,成為謎一般的人物。近日,人民網記者獨家採訪李子柒,請她就外界質疑的、關心的話題聊聊她的想法。


談名字:“柒”是我的幸運數字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在QQ空間還大行其道的十多年前,她就把網名改成了“李子柒”。“‘子’是因為當時好多名人的名字中都有這個字,比如曾子墨啊什麼的,我覺得很好聽。‘柒’來源於我的生日,也是我的幸運數字”。


和許多同齡人比,幸運並不是一直眷顧著李子柒。父母離異,父親早逝,她打小就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婆婆一起做飯,下地幹活。小學五年級,爺爺去世,婆婆撫養她到14歲,生活難以為繼。她孤身一人去城市打工,端過盤子,做過DJ,睡過橋洞,一包方便麵掰成兩半吃。


田園女子——李子柒


生活讓李子柒練就了能吃苦的本事。她的手比較粗糙,看得出來是長期勞作的結果。她的手也很靈巧,在閒聊的過程中,她隨手拿起桌上的餐巾,七疊八疊,一個漂亮的折花就成了。“這個是‘文竹’,這個是‘黛尾’……都是在餐廳打工時學的。除了折花,還要給客人報菜名,介紹每道菜的原料、製作方法以及味型。”


2009年,為了賺更多的錢,李子柒拜師學習了打碟。“當年,這行收入還是很可觀的,一個月能賺一萬到兩萬多。”儘管這段經歷遭到一些人的非議,但李子柒毫不遮掩。對她來說,不論進城打工,還是如今拍視頻,“說到底,都是為了給自己和婆婆一個安穩的生活”。


婆婆是李子柒的命,也是她的底線。2012年,婆婆生了場病,李子柒放棄有著不錯收入的工作,回到老家,開起了網店。2016年,為了讓網店東西好賣,她拍起了短視頻。


談視頻:我並不是十項全能


李子柒的短視頻全程都是在幹活。她會剪窗花、寫對聯、繡花染布、釀造烘焙、造紙刻字……新打下的稻穀,水分大,一袋至少七八十斤,她能背背上,爬坡上坎。才砍下的毛竹,五六米長,三四根一捆,扛在肩上就走。


網友很好奇她怎麼能掌握那麼多生活技能。李子柒回答說:“大家眼中的生活技能,只是我的求生本能。以前是為了生存,現在是生活。”她坦言自己並非什麼都會,比如木工、刺繡、書畫等,都是提前學的,即使是廚藝,在她自己看來也不完美,“比如我包餃子,從來就包不好那個褶,不止一次被嫌棄包得醜。”


在視頻中,她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喜歡蜀繡,就花半年時間搗鼓,“自己去網上搜教程,學著繡。後來遇到困難,確實沒辦法了,才託人找到孟德芝老師(成都蜀繡大師)指點一下。”


攝影也是李子柒自己去鑽研的。她手機裡保存著3年前自學攝影的筆記:WB鍵是白平衡,P檔是自動檔,光圈越大背景就越虛化……那時候,她每天到論壇上去看去學。最初拍視頻時,就簡單寫寫有哪些流程,要拍些什麼場景就完了,兩三行字,其餘的都在腦子裡。白天拍,晚上剪,經常一干就是通宵。


因為付出了這麼多,當網絡上出現質疑她“不是一個人拍攝、有團隊”“作假”的聲音時,李子柒才會特別生氣。2017年,她公佈了自己的20881條拍攝素材。視頻中,她為了拍好一個畫面,來來去去,開機關機。“證明也沒什麼用。”李子柒說,後來她想開了,索性找了一名攝影師和一名助理,“現在內容自己主導,也不用來來回回去按開關,攝影師會排好素材,然後我來剪主體”。


談農村:素材豐富取之不盡


李子柒的視頻充滿鄉風古韻,有著田園牧歌式的村野情趣,這與她自小生活在鄉村息息相關。


“小時候經常到竹林裡逮竹甲蟲,拿回來炸著吃,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說起童年的農村生活,李子柒眼神裡流露出喜悅,“夏天在院子裡看爺爺做蔑活,比如編背篼、做‘kua kua’(二聲,‘竹耙’的意思,川北方言,有音無字),我也學了一些。”


在拍《水稻的一生》時,她從播種到收穫,耙田、拋秧、插秧、守水、巡水,全程親力親為。“小時候爺爺耙田,經常讓我站到上面去壓耙,因為我的體重剛好可以把耙壓得不深不淺。”李子柒說。不過,別看視頻裡她站得穩穩當當的,看上去很瀟灑,實際這個工作並不簡單,還很危險。她的叔叔因為沒站穩,腿上就被耙齒劃拉了一條很長的口子。


拍水稻的一生、辣椒的一生、黃豆的一生,拍大米怎麼來,醬油怎麼釀,李子柒在視頻裡對農作物的生長追根溯源,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她說:“我擔心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前有老師給她微博留言,說孩子們以為水稻是樹上摘下來的,她很震驚。“我希望他們能通過視頻瞭解食物的來源,牢記食物來之不易。”


有人覺得她的視頻更新慢,視頻內容時間跨度拉得也大,但慢對她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天下萬事都有其規律”。至於有人擔心的拍攝靈感和題材枯竭,她搖搖頭說:“中國農村的東西太豐富了,拍不完的。”


談傳播:我只是分享了一種生活


新浪微博粉絲2185萬、抖音粉絲3485萬、B站粉絲310.2萬、Youtube開通兩年多訂閱人數超過800萬……


李子柒的視頻不僅在國內火了,也受到許多外國網友的追捧。白巖松評價她:面向世界的傳播中,沒什麼口號,卻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具體網民反饋回來的口碑,值得借鑑。“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認為,李子柒的視頻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深沉的區域,“通過視頻你能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家庭的意義。”


“美好的東西都具有共通性,我自己喜歡,外國朋友也喜歡。這種美好是不是我帶來的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分享了我想過的生活,恰好你也喜歡。這種共鳴讓人感到滿足。”李子柒說。她坦承自己很幸運,但在其經紀公司——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聯合創始人劉同明眼中,不僅僅是幸運:“她是短視頻領域的天才型選手,全靠她過去的每一步積累,才成就了今天。”


畫面裡,她忙裡忙外,播種犁地、插秧打穀、劈柴生火、飛針走線,張羅一家人的生計,動作嫻熟麻利。畫面外,她要構思視頻架構,思考拍攝內容,處理後期剪輯。當記者問起她的日常,她頗有些無奈,“怎麼形容忙的程度?大概就是戀愛都不敢談了吧”。


作為頭部博主,難免有人捕風捉影。面對外界質疑,李子柒及其團隊一律沉默:一方面,反覆回應讓她感到疲憊,另一方面,骨子裡的倔強讓她寧願把精力投入內容創作。對於未來,李子柒稱並沒有太多計劃,“但肯定會圍繞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還有很多東西在吸引著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