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在廣東人的食譜中,大米是最普遍的食材。廣東人對大米的利用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從主食到甜點,甚至到飲料,都能用大米制成。而其中最常見的,當屬

“米漿三子”——粿條、河粉和腸粉。這仨看著很像,它們究竟是一物多名還是本就是不同的美食?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01

粿條和河粉

/ 誰是"祖師爺"? /

在“米漿三子”中,粿條和河粉因為長得像,常被人弄混,但二者之間卻不盡相同。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你能分清哪個是粿條哪個是河粉嗎?

  • 起源

粿條和河粉都起源於廣東,前者屬於潮汕,後者屬於廣州,前者起源比後者早。

今人根據明朝潮州府的觀神曲《秋八月觀神之八》推斷,粿條最晚在明代就誕生了,且是祭祀的貢品,其文曰:“箸頭尖,箸尾搖,箸頭尖尖挾針菜,箸尾搖搖挾粿條。”潮汕地區向來有祭神風俗,會以最好的食物作為祭品,而粿條自古便出現在供桌上,它在潮汕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福建的粿條大多比較寬

河粉,最早出現於19世紀下葉的廣州沙河,取白雲山泉泡米磨漿製成,口感爽滑,外觀玉潔,很快便風靡粵瓊桂閩,甚至走出國門。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牛腩湯河粉

由於二者出現的時間有先後之分,便有了一種說法:河粉是由廣府人從潮汕地區引進粿條製作方法並加以創改而成。但無論起源先後如何,在吃貨眼中,好吃便是王道,也不在意誰是“祖師爺”這種細節了。

  • 原料

粿條與河粉都以浸泡過的大米磨漿為主材料,不同的是,用以製作粿條的米漿中沒有添加其他粉類,原封不動用米漿製作而成,口感十分飽嘴滿足;而製作河粉的米漿中會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薯粉和澱粉,以提升軟韌綿滑的口感。

  • 做法

二者以大米磨漿加水或選擇加粉類調成各自所需的米漿後,倒入扁盤中,粿條喜厚鋪河粉喜薄鋪,之後放入蒸籠抽屜中蒸煮。待不了多時熟了,便可取出晾涼後切條。

原料和做法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二者外觀上的差別:粿條更為乳白厚實,河粉偏向晶瑩薄韌。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這下你能分清哪個是粿條哪個是河粉嗎?左河粉右粿條

  • 繽紛吃法

雖然粿條河粉這對米漿兄弟有所差別,可吃法卻大致相近。二者最常見的做法有幹拌、泡法和炒法。

幹拌:用醬油拌、蔥油拌、黃瓜拌、沙茶拌等等……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泡法:(即湯法)用牛骨湯、雞骨湯、菌菇湯、三鮮湯等等……再佐以各類肉丸或豬雜牛肉。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炒法:用香蔥炒、三絲炒、火腿炒、豆芽炒等等……此外有最最大眾化的炒法——用牛肉乾炒和溼炒。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炒河粉

除了這三種吃法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吃法:卷法。客家捆粄、潮州卷粉都屬於卷法。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卷粉

02

腸粉

/ 有傳統,無正宗 /

腸粉相傳起源於唐朝的瀧州(今廣東羅定),古名為“龍龕餈”。與古名比起來,今名接地氣得多。初次聽起腸粉這名字,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大豬腸子,然而與油膩膩的豬腸不同,腸粉卻是爽口嫩滑的米漿製品,堪稱嶺南食物界的小鮮肉——不僅顏值高還美味非常。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相較於粿條和河粉,腸粉的區域分類就細得多了:有廣州西關腸粉(廣式腸粉)、普寧腸粉、潮汕炒粉、客家腸粉、惠來腸粉、河口腸粉等,多達十餘種。

腸粉成為一種傳統美食流傳下來,雖然各個地方都打著“最正宗腸粉”的旗號,但對於製作腸粉這一種技藝來說,不論其如何發展和變化,流傳下來便是最真,沒有正不正宗,只有傳統一說。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最傳統的腸粉主原料也是糙米泡水磨漿,與製作粿條所用的米漿相近,只不過前者為了更加薄透晶瑩,會在米漿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具體加多少水,按口味靈活處理。米漿越稀,口感越綿軟。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若細究原料,腸粉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廣式腸粉為代表的口味清淡的腸粉,製作此類腸粉的米漿一般採用粘米粉,另添加生粉、汀粉等,成品麵皮透亮,醬汁偏甜口味單純,主要品的是粉香。這類腸粉在佛山、雲浮等地也十分流行。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廣式腸粉口味清爽

另一類則以潮汕腸粉為代表,雖然米漿不添加其他任何粉類,但在上鍋蒸煮前會加入各種餡料:雞蛋、鮮肉、魚蝦、青菜、蘑菇等等。出鍋上碟時餡料都裹在麵皮中,醬汁用料豐富,層次感絕佳。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潮汕腸粉餡料豐富

按照製作方法,腸粉可分為三大流派,分別是布拉腸粉、抽屜式腸粉、窩籃腸粉。

顧名思義,布拉腸粉製作過程中所用的工具就是一塊布。將米漿均勻淋在細密的布上,根據個人口味,加上雞蛋、牛肉、蝦仁等配料,上鍋蒸煮,由水蒸氣透過布,將米漿蒸熟,然後一把大刀刮下,淋上醬汁,就可以享用了。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抽屜式腸粉因其製作過程快速便捷而迅速流傳,過去蒸腸粉的抽屜多用木製,後來演變為金屬製的。一般由三四層抽屜為一組合,可以同時製作多條腸粉,一抽一拉之間只需幾分鐘,一條熱乎乎的腸粉便做好了。抽屜式腸粉不僅美味,出品還很快,在三大流派的腸粉中後來居上,風靡各種早餐館。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如今已經很難看到窩籃腸粉的蹤影,製作窩籃腸粉的過程不僅動作幅度大,還要求高超的技巧。在倒入米漿之後,一米寬的窩籃需要迅速地旋轉,使米漿均勻地鋪在上面,然後如大師潑墨一般,把各種配料均勻撒在米漿上,將窩籃送進蒸籠,動作一氣呵成,沒有停頓,這樣做出來的腸粉已經被窩籃過濾掉水汽,上面還帶有竹子的紋路,口感乾爽柔韌,具備了被窩籃洗禮過的靈魂。

這一次,我終於分清了“米漿三子”


.

各位吃貨,嚯嚯完了麵粉雞蛋,不是還有大米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