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赚翻的三星终遭反制:反垄断出手 最高可罚80亿

依赖芯片业务在中国大赚的三星电子这次“凉”了。

近日,中国反垄断机构启动了对于三星、SK海力士、美国美光三家存储芯片巨头的反垄断调查。有媒体推测,如裁定三大巨头存在价格垄断行为,以2016-2017年度销售额进行处罚,那么罚金将在8亿-80亿美元之间。

在中国赚翻的三星终遭反制:反垄断出手 最高可罚80亿

此次反垄断调查始于半年前。去年底,有中国手机厂商因存储器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畅,向发改委检举了三星电子。随后,发改委召见了三星中国地区市场负责人了解情况。今年5月,中国反垄断机构约谈了美光,主要就三星、海力士、美光等是否联合操纵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展开调查。目前,三星已经公开回应称“正在协助调查”。

据悉,在全球DRAM市场上,三星等三家芯片企业占据96%的市场份额。去年,三家公司半导体业务在中国营收依次分别为253.86亿美元、89.08亿美元、103.88亿美元,总计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9.16%。

特别是三星,去年营收223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500.39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半导体业务贡献了612亿美元销售额,占总营收的三成,并力促三星超越英特尔首次在全球半导体销售榜单中夺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是三星半导体销售的最大市场,2017年三星半导体业务在中国的收入占其全球半导体总营收的50%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三星等三巨头在DRAM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认为其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结构特点下,中国反垄断机构进行针对性调查,是合乎逻辑和情理的。

本能的疑问是,三巨头是如何垄断中国芯片市场的?按理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下降通道,存储芯片进口金额也应随之降低。但吊诡的是,去年中国进口存储芯片金额不降反增。究其原因,可能是三巨头凭借高度垄断的市场地位,人为操纵市场价格所致。

在中国赚翻的三星终遭反制:反垄断出手 最高可罚80亿

对于三星,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其他两家企业可能相对陌生。其实,海力士与三星一样也是韩国企业,原名现代内存,2001年更名为海力士,按照营收规模排序,于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位列第三,市场占有率达6.3%。而美光总部位于位于美国爱达荷州首府波夕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在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位列第四,市场占有率达5.5%。

自从三星Note7手机接连自燃之后,存储芯片价格疯涨。有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存储芯片从2016年的637.14亿美元增长至889.21美元,同比涨39.56%。同期,三星等巨头的存储芯片业务却在中国的营收大幅增长。

有市场人士分析,在PC业务逐渐萎缩,智能手机也趋饱和以及存储芯片应用的并无明显新增长点的情况下,存储芯片进口额大幅增长,很大程度是因为三星等巨头涨价的因素。这种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本就是违法的,在遭遇了国内部分企业的举报后,自然就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导致监管部门最终出手。

在中国赚翻的三星终遭反制:反垄断出手 最高可罚80亿

事实上,以反垄断调查来看,三星等芯片巨头因此遭罚此前在各国早有先例。

2005-2006年间,美国司法部曾裁定三星、海力士、英飞凌、尔必达、美光在1999-2002年间存在价格垄断行为,对前四家公司处以总计7.29亿美元罚款。今年4月底,三星电子等又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被指控串谋限制DRAM内存芯片供应。

一家名为Hagens Berman事务所律师在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向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提起集体诉讼。该律师事务所声称,他们调查发现这些主要DRAM制造商互相勾结,限制市场上各种DRAM产品的供应,从而人为地推高了DRAM价格。在集体诉讼指控的时间段里,DRAM的价格上涨了130%。而在同一时间段,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的DRAM销售收入增长了一倍多。

从国内市场上来看,这次对三星等芯片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自然有反击的意味,但也留下不少问题。为何这些芯片巨头能肆无忌惮的涨价?说到底,还是自身业务不过硬的问题。只有建立强大的芯片产业,提高国产芯片自给率,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受制于人。


(为方便读者交流和提供新闻线索,财经杂坛将成立读者微信群,不定期大咖群内分享观点,不定期红包砸来。有意者请头条私信。【财经杂坛】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2016年、2017年今日头条财经类自媒体前十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