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供應鏈金融是什麼

1.1、有別於傳統信貸的融資模式

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評估融資主體的信用狀況以及抵押物價值來提供授信,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資金提供方弱化對融資主體的信用以及抵押物要求,轉為對產業鏈上的交易狀態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與貨物交易密切相關,二是資金使用具有確定性,三是要求對使用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因此,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償債資金具有“封閉性、自償性”的特點,自償性的保障來自於對融資項下的貿易進行有效控制,封閉性的保障來自於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以及對資金的動態監控。

1.2、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時間雖然不長,但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一是資金來源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保理機構、還有P2P平臺、小貸公司、以及資產證券化等衍生模式提供資金。二是參與主體多樣化。業務的主導方由核心企業拓展到專業供應鏈服務公司、電商平臺等企業類型。業務多樣化也意味著複雜度上升、監管難度加大。

[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供應鏈金融的“雷區”在哪裡?

供應鏈金融是區別於傳統授信的融資模式,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具有“封閉性、自償性”的特點。理論上能夠完美降低信用風險、減少損失,實際業務中的雷區在哪裡?

2.1、對操作監督的要求較高

操作風險是供應鏈金融最難防範的風險。供應鏈金融是以實體經濟中產業鏈上下游真實交易關係為基礎,利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以及可用於抵質押的存貨進行融資服務。理論上,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完美地構築了隔離融資主體信用風險的“防火牆”,但對該融資模式的操作監督要求較高。

2.1.1、雷區一:未能提前識別虛假貿易

金融機構首先審核交易背景是否真實,真實的貿易背景是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基礎,一旦貿易背景失真,該融資業務的償債來源便無從落實。只有真實的貿易關係才能產生現金流,以及相應的物流,及後期的應收賬款收益權。否則,該筆融資無法兌付的可能性較大。

理論上,可以通過嚴格的審核識別交易背景是否真實,這便要求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流程儘可能細緻、完善,將虛假貿易杜絕在外。但這對金融機構風險審核能力要求較高。包括甄別交易流程上的單據、憑證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是否符合常規交易相關的操作。此外,還包括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現問題,否則存在同一筆應收賬款多次質押、重複質押等問題。

業務模式:應收賬款質押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例如,上游供應商從銷售完畢至等待回款這個階段,形成了應收賬款,這個階段的融資需求都是為了加快銷售回款。甚至後續的回款的基礎是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2.1.2、雷區二:對物流/倉儲監管不到位

其次,金融機構需對整個供應鏈交易的流程環節嚴格把控。供應鏈金融業務往往要求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者統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監管壓力、難度較大,尤其是銀行對貨物的監管難度較大。銀行通常缺乏倉儲管理能力,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貨物進行監管,意味著貸後風險管控這一重要環節依託第三方,可能存在物流企業的實際監管能力與金融機構的期望與要求不匹配的風險。部分物流/倉儲企業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低,導致無法及時更新貨物的狀態,造成監管脫節。或者借款企業與物流/倉儲企業合謀偽造倉單,導致同一商品重複質押、質押商品被非法挪用等,進而使得供應鏈金融項下的押品落空。

業務模式:貨權質押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在實際運用中,大宗商品貿易企業擁有貨物的控制權,是這類融資的主要需求主體。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通常根據倉單提供資金支持,以倉單標的物為質權,為債權實現提供擔保手段,並且藉助外部物流倉儲企業作為監管方來實現對貨物的把控。

2.1.3、雷區三:其他操作細節上存在瑕疵

供應鏈金融的監管環節中涉及眾多細節要求,例如,應收賬款是否確權,還款資金是否進入專項管理帳戶,資金/資產的監管是否實現閉環等這些細節上的要求。避免操作細節上的瑕疵,對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安全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

2.2、對市場風險的預判

2.2.1、雷區一:貨物/押品價格下跌

供應鏈金融中的交易基礎主要是商品交易,因此,供應鏈金融中的抵押物主要是動產,表現形式為貨物,業內稱之為“貨押”,並且融資額度往往與貨物價值相掛鉤。

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潛在損失,導致授信敞口擴大。例如,貨物價格大幅度下跌,造成價值小於融資敞口,或者作為抵押物的有價證券市場價格下跌,從而無法起到較好的風險覆蓋作用。

業務模式:未來存貨融資模式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預付款模式下,未來提貨權/存貨可作為融資項下的質物,獲得融資支持。一旦融資主體無法按時償還融資款,金融機構可將餘下貨物/或者剩餘的提貨單處置變現。這要求貨物具有較強的增值保值,耐儲存、易變現等特點。

[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2.2.2、雷區二:產業鏈價值面臨收縮

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於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一旦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產品最終銷售將面臨壓力,產業鏈的價值無法實現會帶來難以抵抗的信用風險。為了規避市場或者行業的風險,供應鏈金融只能在持續或者穩定發展的行業中實施,對於限制性的行業或者夕陽型行業,實施供應鏈金融會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行業形勢走低會直接使供應鏈運營遭受損失,進而影響到融資資金安全。因此,需要分析各個參與成員之間的經營狀況與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前景。

2.3、對信用資質的判斷

2.3.1、雷區一:擔保方的信用資質較弱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交易產生的現金流能夠償付融資額度。但在償付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擔保,或者第三方擔保,從而降低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風險,提升償付的償付能力。此時,需要貸款機構審核擔保人的信用資質,結合其過往的財務表現以及生產經營狀況,綜合評價其償付能力。對於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交叉持股、相互擔保現象需要提高關注。

2.3.2、雷區二: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惡化

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最為常見,金融機構出於對核心企業資信的認可向供應鏈上下游提供資金支持。此類供應鏈一般存在於重資產行業,核心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往往有較強的控制力度,呈現“M+1+N”運作模式,例如汽車、重工機械等。

業務模式: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SCF]供應鏈金融的典型雷區


依託核心企業信用開展供應鏈金融是最為廣泛開展的模式。由於款項回籠依賴核心企業的付款能力,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質量。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隨著供應鏈條擴散到上下游企業,影響到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風險提示

供應鏈金融理論上很完美,但實踐中需要防範“雷區”。從對操作風險審核的角度來講:一是提前識別虛假貿易,二是強化物流/倉儲監管,三是儘可能避免操作上的瑕疵。從對市場風險預判的角度來講:一是選擇增值保值,耐儲存、易變現的貨物;二是對行業產業鏈的發展有前瞻性的認識。從對信用資質判斷的角度來講:一是審核融資項下擔保方的擔保能力及意願;二是審核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總的來講,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需要選擇誠實授信的交易對手,此外融資項下還需要做到“小額、分散、短期”,以期能更好地分散風險。

供應鏈金融往往涉及交易環節上的各方主體,操作存在一定的複雜度,需要密切關注各環節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此外,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來源:亞洲保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