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不講理的父母,你該怎麼辦?電視劇《安家》裡,對於房似錦的媽媽,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加糖烏龍茶


遇到這樣的父母,那就互不干涉,互不打擾,各過各的日子很好呀!

儘量少來往,甚至可以不來往!與其讓這種關係總是處在箭在弦上,那倒不如把弓扔了,弦鬆了,就當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東西也很好啊!

至於責任的事,該盡的責任不能逃避!養老送終的事當子女的必須得做,其他的事那就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了!

我的主張一直都是這樣的!父母錯了,當子女可以不接受,不原諒,但是當子女的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去懲罰父母!那不成了拿刀互砍了嗎?

所以,我對待不講理的父母就是這種態度!我不理你,但是父母的生老病死永遠都是我的責任,除了這些之外,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炎焙焙


假如”遇上不講理的,顛倒是非黑白的父母”,勸你遠走高飛、遠走他鄉,去過無憂無擾、自由自在的生活,該有多好啊?

問問自己是從哪裡來,又將去向何方?

”微風輕輕吹,花兒仰天笑;養兒知娘恩,三生難回報。”

我們每一個人的髮膚都受之於父母,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父母含辛茹苦的哺育。天道酬勤,父母是我們人生的標杆。

我們有何理由抱怨父母?又有什麼臉面糟踏父母的名聲?

有道是”虎毒不食兒”,有道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象塊寶。”有道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人行孝,天行健。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識時務的孩子。

所以,為人子女,知恩圖報,情理通達,誠實有信,是理性的迴歸,是人性的復萌。

司馬遷說過:”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請三思!


臺城煙雨


遇上不講理的,顛倒黑白是非黑白的父母怎麼辦?只要你的認為屬於常理,且在常人心裡也是如此說明你是理性之人,沒有受到父母的感染很好。對於這樣的父母平常多見面,少說話不論事、不於其爭執。自已的事情自已默默地處理,關於財物讓著些父母,金錢自己把控。到贍養父母的時候自已感覺適可而止、於心無愧無悔就行。

父母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是他們的事情,我們沒得選擇。必競是他們生育扶養了我們成人,所以我們必須感恩,對於這樣的父母就是儘量避開他們,避不開時多讓著他們,否則,我們於這樣的父母沒有什麼區別!


Luzhanxiao



公正永生


無論你在哪個時間段離開的原生家庭,你的心理上都永遠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嗎?當遇到有不適的父母時,你又該如何?

你與原生家庭形成的關係模式有這樣4種。

第1種你故意與父母的期望相反,永遠是個叛逆者。

第2種你壓抑自己的感情,按父母的吩咐形式,不希望把事情搞砸。

第3種你希望證明父母是不稱職的,並希望他們能夠改進。

第4種你希望和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在你成年後往往在感情上跟原生家庭比較疏遠,你也很少返回到原生家庭,也很少和原生家庭的成員聯繫。

這四種不同的關係就告訴我們。這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並不帶有道德上的綁架。一個人不孝順。就被貼上了不道德的標籤。

那具體你選擇了哪一種關係的模式?這背後當然是有原因的。我沒有辦法幫你分析。現在是答題時間。不是面對面的心理諮詢實踐。所以你自己可以去完成這個作業。

在這4種關係模式中,我們會看到父母的不是。然而問題就在這裡,一個成年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與美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會不會處理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將你在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帶入到你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家庭,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現在自己的家庭。

不能改變父母,那隻剩下一條路就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看法,換一個視角,重新審視原生家庭,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及自己的家庭。

那麼我們又如何處理呢?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 。我們小的時候比較弱小,無法改變,我們長大了這種關係的模式又深深的影響了我們。父母的年齡也大了,我們又怎麼能夠去改變父母呢?那隻剩下一條路就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看法,換一個視角,重新審視原生家庭,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及自己的家庭。

我們用什麼去重新審視,這就要學習。

中國人所講的孝,不僅僅是讓父母餓不著,凍不著,看病有人送。中國古人的孝,首先是你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並要健康的成長,並且更要潔身自好,遠離各種惡習。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別說去自殺,自殘,幾根頭髮都是父母給的,要是女子給了你幾根頭髮,那就是以身相許的意思。

現實生活中有人這樣看問題,笑人無,恨人有。你沒有,我取笑你,看不起你。你有了,我又嫉妒你,甚至譏笑挖苦你。這種道德上的缺失,也是一種人生,沒人教育的大不孝。這就是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寫到此時,兒子來了信息,說他拿了北京市航模比賽的三等獎。他說,爸爸不在家,我也要為爸爸爭氣。這是一個10歲兒子對我的孝順。這也算是我們家一直進行中華文化教育的一個成績。現在對孩子的教育都不大會講這些了。

孩子愛父母是我們的一種天性,是自然而然。

孩子愛父母是我們的一種天性,是自然而然。這是不用教的。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有人跟諸葛亮辯論,諸葛亮說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郎乎。這個人就是6歲時拜見袁術,悄悄將兩個橘子藏入懷中的陸績。 你看這個孩子多好,他看到兩個橘子都會想著捎回家,這不是一種自私。是一種愛父母的態度。

不知我們學習到現在,你的心中對父母的抱怨,你成長中的那麼多的不如意,你的那麼多不知足是否可以放下一些。

弟子規中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父母討厭我們,或者我們感覺到真的受到了傷害,我們依然用愛去包容他們。就像王翔那樣,臥冰求鯉,他不是為自己的母親,而是為他的繼母。

最後我再說幾句實話。無論你心中有多麼的不願意,你是來報恩的,抱怨的,報仇的。父母和你的姻緣各有不同。你唯有用一顆善心去對待。

最後再講講古代的事兒。漢明帝問東平王。處家,何等為樂。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我送給這個朋友的答案,就這四個字。

做了一個圖叫做心行!什麼意思呢?說一千道一萬。就要看心怎麼行!

剛要結束這篇文章的回答。我八歲的小女兒聽到了為善最樂這幾個字。馬上說出了明代的一本書《增廣賢文》中的句子。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勸善如不及,勸惡如探湯。

希望我們天下的孩子們都多讀一些中華文化的經典。你也就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



鐵筆禪心


對此類老人敬而遠之,過年過節該給錢給錢,生病時該關心關心,老了不能動時該接身邊養,不願養花錢顧保姆持候到終去,只要回報老人的養育之恩即可。想多說多煩惱多會把人氣出病犯不上,人想開看開是福,看不開想不開是苦。


開心果165931305


遠走他鄉,隱姓埋名。讓他們找不到,就讓他們以為自己真的死了吧!反正他們也不會心疼,他們只會可惜少了個賺錢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