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是偽君子,江湖前輩都知道,為何令狐沖卻被矇在鼓裡?

過山小豬


  

  其實,不僅在《笑傲江湖》的世界,在任何世界中,掌握真相的都是極少數人。

  《笑傲江湖》中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絕大多數人都對嶽不群敬仰不已。唯有那些地位、實力與嶽不群相當,與嶽不群有過親密接觸的極少數大人物,方才知道嶽不群本性。

  像嶽不群一路南行,令狐沖遇到了許多江湖豪傑,他們只知道嶽不群是華山掌門,對嶽不群頂多就是在武功上有些不佩服,卻並沒有人去譏諷嶽不群的品性。

  在書中,率先點明嶽不群是偽君子的,是被困在西湖底下的任我行。任我行雖然被困西湖多年,不過,他早年間還是見過嶽不群,以他多年江湖的閱歷,看透嶽不群的本性並不算難。

  當時令狐沖聽了,還極為惱怒,對任我行很生氣。一直到後來少林大戰,嵩山比武,令狐沖才意識到自己的師父心機深沉,到最後見到嶽不群用出辟邪劍法,才徹底看清嶽不群面目。

要想了解真相很難,不僅需要人銳利的目光,深沉的經驗,還需要一個平臺,一個足以俯瞰人生的平臺。

王安石說:“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個最高層,不僅僅是思想境界,更是現實地位。


葉之秋


與其說岳不群是偽君子,倒不如說方正大師,沖虛道長也是偽君子。相比較之下,左冷禪,餘滄海,木高峰這種真小人反而比他們要可愛得多了。

看看劇情發展的順序,先後露出野心的是餘滄海,木高峰,左冷禪,嶽不群,到最後以方正,沖虛為首的武林正道也沒展露出任何野心。因為他們所在的少林,武當,包括丐幫原來就是武林的泰山北斗,江湖第一大幫派,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他們面對即將異軍突起的五嶽派,肯定要極力維護自己的江湖地位。事實也證明了,槍打出頭鳥,先出頭的往往都死的很慘,那些隱藏的很深的人(包括向問天),幾乎都成了人生贏家。

嶽不群比左冷禪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偽裝的極深,單純的甯中則和令狐沖包括小師妹都一直被矇在鼓裡。而令狐沖更是從小父母雙亡,被師傅收養,視為己出,從小到大他接觸的就那麼幾個師兄弟,師傅和師孃小師妹,也沒見過什麼壞人,加上“君子劍“名聲在外,所以理所當然的師傅就是他的父親,是他心中的大英雄,他的偶像!!這種情況下,你讓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去質疑他的偶像?不太現實。換成我們成年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偶像是一個偽君子對不對?當有人質疑你的偶像的時候,你是不是要極力維護他的名聲?所以令狐沖早些時候沒發現嶽不群是一個偽君子是正常的情況。

而那些江湖前輩,任我行,左冷禪,方正和沖虛他們都是見過很多大世面的人物,啥樣人沒見過?誰啥樣不說一眼看出來也差不多,嶽不群比起任我行,方正,沖虛甚至向問天他們還是太嫩了,所以嶽不群被人看出來偽君子的本性也是正常的情況。前面已經說了,越早露頭越早捱打。所以餘滄海,左冷禪,嶽不群下場都很慘,五嶽劍派實力大大削弱,令狐沖淡出江湖以後,隱藏極深的方正+沖虛,向問天幾乎都成了人生贏家。


獨行彩雲間


“君子劍”嶽不群是偽君子,嶽不群又不是大儒教書先生而是江湖人物,君子弱肉強食血雨腥風的江湖能活到第幾集?當偽君子是必然選擇的生存之道,無可厚非。令狐沖不知道師父嶽不群是偽君子根本不奇怪,令狐沖是嶽不群夫婦一手撫養長大的,嶽不群對沒有利益衝突而且還是將來依靠的大弟子令狐沖有必要陰險狠毒扣扣搜搜的算計嗎?現在日常生活,作為父親哪個不會陰謀算計窩兒裡鬥?但是這一套會對自己的孩子嗎?當有了足夠大的利益誘惑時父子反目也不在少數,嶽不群為爭奪“辟邪劍譜”,利益大過了師徒父子之情,對師父一向尊崇依賴的令狐沖當然要吃大虧了


立志成蟲


在《笑傲江湖》後半部分,嶽不群才露出自己偽君子的真面目,在前半部分他是以謙謙君子的身份在江湖上聞名,並沒有提問者說的江湖前輩都知道他是偽君子這個說法。


當然,在嶽不群沒有暴露自己野心的時候,任我行等人就說過他是一個偽君子。但是他們這麼說我認為是出於兩種原因。

第一種:任我行執掌天下第一大教——日月神教,識人能力超乎常人。他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什麼樣的花花心腸看不穿?嶽不群表面斯文,內裡骯髒,假意收容林平之,實則圖謀其家傳劍譜。憑任我行老道的眼光,自然是一眼就能看透。

第二種:除了像任我行這樣眼光老辣,確實看穿了嶽不群真相的人之外,大多數說岳不群是偽君子的,只不過是為了逞口舌之快,汙衊於他。這和人們平常吵架差不多,一吵起來肯定是極盡能事,能想到的最惡毒的詞全部都用上,方才覺得痛快,武林中人汙衊他是偽君子也不足為奇。


再來說一說令狐沖為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師傅是“偽君子”。

首先,令狐沖從小在華山生活,在嶽不群的呵護和教導下慢慢長大,嶽不群就像他的爸爸一樣。有時候嶽不群對他很嚴格,那也是為了讓他成材,而在多數時間裡,嶽不群對令狐沖還是非常慈愛的。天下的兒女們,對自己的父母只有恭敬孝順,別人膽敢說父母的壞話,必然要懟回去。普通人尚且如此,恭孝的令狐沖又怎麼會懷疑自己親如父親的師傅呢?

再者,嶽不群心機深沉,當他修煉成辟邪劍譜以後,才暴露自己的野心。一直以來,他在令狐沖心中的形象都是風度翩翩的“君子劍”,令狐沖閱歷尚淺,根本想不到師傅有如此可怕的心機、恐怖的野心。

最後,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嶽不群由“君子劍”走向“偽君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年輕的時候或許真是一個高雅的君子劍,但是當左冷禪意圖吞併華山的時候,面對強大的對手,華山派可能彈指間就灰飛煙滅,承受著巨大壓力的他,最終才走向了人生的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個虛偽陰險的小人。這種情況下,令狐沖先入為主,師傅謙謙君子的形象已經深入他的記憶,根本沒有意識到發生在嶽不群身上的巨大變化。

#泛文化寫作營#


卓哥的江湖風雲


照例說三點吧。

首先,在一開始的時候,江湖前輩中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這個事實的,也屈指可數

按照《笑傲江湖》小說中的說法,在一開始就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的,不過只有任我行、方證大師、沖虛道長等寥寥數人。這些人均為一派掌門,閱人無數,自然可以從嶽不群的言行中的蛛絲馬跡中,得出他是一個偽君子的結論。而江湖中大多數人,都覺得嶽不群正直不阿、道德水平高,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君子劍”的盛名也是響徹江湖。


再者,就算是偽君子,也有自己在乎、真心對待的人,令狐沖曾經是其中一個

令狐沖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嶽不群、甯中則夫婦將其收養,悉心照料,視為己出,時間長了自然是有感情的,這是人之常情。因此,在“辟邪劍譜”事變之前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嶽不群對令狐沖是真的好,因為就算一個人再虛偽,也不會用到自己的孩子、親人身上。從小說中描述來看,別說令狐沖了,就連嶽不群的枕邊人甯中則,也從來沒把丈夫看成一個偽君子。


最後,信任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之一,沒有人能夠輕易放棄,令狐沖也不例外

嶽不群養育了令狐沖十幾年,並把他當成未來的華山掌門。對此令狐沖非常感恩,對嶽不群是完完全全無條件的信任,就在嶽不群暴露了偽君子的面目之後,令狐沖也不願相信,處處為嶽不群找理由。為什麼呢?因為信任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之一,它能夠帶給我們無比的安全感,失去它的時候,就像失戀一樣痛苦,所以沒有人能夠輕易捨棄。令狐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當然更是如此。所以令狐沖並非是被矇在鼓裡,而只是不願意相信而已。

就這樣。


磊落故人


《笑傲江湖》裡嶽不群這一形象可以說是從頭到尾變化最大的一個了。從最開始的正派掌盟滿口道德,恩愛夫妻到最後徹底黑化為少廉寡恥,心狠手辣,追名逐利的大反派,其偽君子的形象入木三分,可見一斑。至於他的徒弟令狐沖對於師傅的偽善缺乏認識,始終矇在鼓裡的原因,個人以為有如下方面。



其一,嶽不群偽裝的非常好。令狐沖是華山派的大弟子,而華山派呢則是中原六大門派之一,是歷史悠久,血統純正的典型的名門正派。而嶽不群呢則是華山派的掌門,因此基於他的身份,大家對他也都是敬仰與崇拜的。再加上在爭做武林盟主這一事件之前,嶽不群可是一個滿口仁義道德,除魔衛道的衛道士,同時也是一個對妻子,對女兒都非常好的丈夫與父親。他這樣的偽裝著實是騙了不少人,而之所以後來開始露出其偽善的真面目,便是因為觸及到了其切身的利益。



其二,令狐沖是嶽不群養大的。令狐沖從小孤苦伶仃是嶽不群一把手養大的,又收了他作為華山派的大弟子。因此在令狐沖的心裡,嶽不群就像父親一樣慈愛與偉大。他對嶽不群有著非常深的眷戀,敬仰與感激。再加上令狐沖單純,純潔善良的心性,他很難有那麼多心眼去認識到嶽不群的偽善,即使認識到了他的偽善,他也是不願意相信的。他寧願相信自己,所以為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其實到最後,如果不是嶽不群所作過於極端,令狐沖也不至於親手殺了他。

其三,這是作者所故意設定的形象,這樣做更有利於小說的對比。金庸的小說裡男主起初大多數是心地善良,尊師敬長,有點憨憨的形象,後來因為現實的打壓與殘酷逐漸成長。令狐沖也是如此。


迷茫的大學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令狐沖從小在師傅師孃身邊長大,接受的也都是師傅師孃的教育,一直對師傅師孃畢恭畢敬,是不會輕易懷疑師傅的為人的。

再者嶽不群是個偽君子,何謂偽君子?就是行事做人看起來像個君子,但是實際上是個小人,這類人一般偽裝的很好,年幼的令狐沖是不會有這個判斷能力的。再加上從小被師傅養大,肯定有感恩之情,就更不會對師傅有什麼懷疑了。

就像我們小的時候也不會懷疑老師的知識水平和為人一樣,但是不代表老師沒問題。當我們進入青春期開始反叛後,就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開始自己獲取信息,也逐漸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會對以前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令狐沖也是這樣的成長過程。令狐沖後來行走江湖,得到的信息更多也更客觀了,才真正瞭解了嶽不群的為人。


神侃局雷探長


上樑不正下樑歪,嶽不群雖然深居簡出,上點歲數的自然都知道,能在如此詭譎的門派中奪得掌門之位,自然不是什麼善類。嶽不群既沒有師兄弟,也沒有同門長輩,孑然一身,估計不是被害就是隱退了,這樣的人即使裝得再像,稍微有點江湖閱歷的人對他都應該敬而遠之或大為鄙視。

華山派當年劍宗氣宗的鬥爭,其實就暗示著,嶽不群的先人,就是行跡卑劣的。為何這麼說?因為當年華山一戰,劍宗突遭變故,第一大高手風清揚被支走,而剩下的人,絕大多數也都被氣宗所殺死。這是趕盡殺絕的意思,所以風清揚回來以後,發現物是人非,人都沒了。那麼,接下來氣宗是如何對外洗白的呢?

首先是對內要堅持立場,你就是邪派,我才是正道,如此重複一百遍,不光旁人怎麼樣,反正先給自己人洗腦;其次,對外要儘量淡化內鬥事情,就只當這個事情沒有發生過,劍宗離開是因為意見不合,私人是因為“突遭大疫”,即使對內也不能說人是自己殺的,要說是對方“羞憤自盡”!裡裡外外,洗地洗了個乾淨。所以華山派自己人,包括大部分的武林年輕一輩,都不太清楚華山派氣宗和劍宗內鬥的事情。

對於華山派眾人來說,嶽不群是天,他們看不到嶽不群的全貌,只能看到、感受到嶽不群對自己、對自己身邊人的行為與情感。

比如令狐沖,他是被嶽不群收養的孤兒,從感情上說他很難去質疑嶽不群的決定,從見識上看,在他獨身闖蕩江湖之前,他並沒有任何經驗、見識來評判師父的行為,背後到底是怎樣的動機。同理還有嶽靈珊。對父親只有依賴、仰望的孺慕之情。雖然令狐沖很聰明,但它絕對不會懷疑自己的師傅,嶽不群。




東北生態米


令弧少俠仁義之士,深知感恩,對於自己的師傅,種在心靈深處的善良已樞根植於心,所以從不會懷疑師傅。師傅攻於心計,善於偽裝,對於一個忠厚誠實不善鑽營的徒弟來說,一直就是善良的化身。即便有些許懷疑也被他的善良包容了。對於心地善良的俠義之士,欺騙往往更容易成功。


冬日暖陽


一個殺人犯的兒子,別人都可以說他,當兒子的就是不能說。即使不好,你也得維護,但不是盲從。

作為師傅,從小養你到大,大人的事,小孩沒有說話的權利。你不能評判你的師傅。

而且他們兩口子並沒有對他不好,敢把大師兄給他,這個相當於傳衣缽了。所以對令狐沖,他師傅只有恩,沒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