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經典《絕命毒師》: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

追完了號稱美劇巔峰之作的《絕命毒師》,一共5季,一氣呵成,大呼過癮。看完最後一集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老白的不捨,感慨每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感嘆故事最後的結局。

史詩級經典《絕命毒師》: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

劇情接近終點的時候,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老白像父親培養兒子一樣關照和引導Pinkman,把畢生的心血都藏在了他們在第一次製毒的地點,Pinkman卻引來了警察找到他的髒款,騙他供出自我罪行;他全心全意為了家人,冒著極大的風險拼盡全力想把錢留給他們,可最後老婆卻持刀霍霍,兒子也打電話報警,說他是“怪獸”。想起了某網友的影評:“老白有著坑爹的一生: 坑爹的前女友,坑爹的搭檔,坑爹的老婆,坑爹的兒子……”

幸運的是,事情終歸平靜,結局終歸完美。終於完成心願把掙來的錢轉交到兒子手上,雖然數目不如想象的多;終於提供信息讓妻子今後的人生能夠從“悲劇”中脫困,雖然即將陰陽兩隔;一生呵護照料又怒其不爭的Pinkman,到底還是幫他爭取到了自由……所有的壞人都得到了懲治,再也不會有殺戮和冰毒……

塵歸塵,土歸土,一代梟雄,締造了一個神話,又目睹著它歸於平靜。印象最深的,是老白最後對妻子說的那句:“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我喜歡製毒,因為只有在製毒的時候,我才感覺到自己還活著”。


01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

史詩級經典《絕命毒師》: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

《絕命毒師》是為數不多的配得上談“人性”這兩個字的作品,它對各個角色人性的豐富詮釋,讓它成為影響很多人一生的回憶。這部美劇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經典珍藏,而毒師老白也成為了很多人心裡揮之不去的獨特存在。開始的時候,他善良,他懦弱,他糾結,他吶喊…… 後來的時候,他決絕,他冷血,他貪婪,他殘忍……但無論他處於怎樣的愛恨情仇中,我們都能夠讀懂他,懂他早期的善,也懂他後期的痛苦和無奈……

心理學上有個原則:你所看到的外在世界,都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情緒側面,比如慾望、貪婪、膽小、懦弱、控制,當然也有善良、責任、自律和愛……只不過,由於教育的洗禮和文化的馴化,我們只表現出了自己有涵養有道德的一面。榮格說過,每種個別獨立存在的心理內涵都會被擬人化。所以,每一個其他人的身上,其實都有我們自己的影子。

我們總是被傳統的價值觀所裹挾,被教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真善美,什麼又是邪惡與欺騙……所以我們會習慣性地根據一件事情的表象,就評判一個人,用道德綁架一個人,給人貼上標籤。但其實,我們評價的只是別人身上所體現出來自己性格的一部分,評價的也是自己的某個側面。

劇中我們能體會老白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動機,所以讓他顯得與其他只想除之而後快的黑幫老大不同,反而能夠與之產生深刻的理解和共鳴。當窩囊的自己到了生命盡頭,想要追尋真的自我和被尊重時,想做的事是否在法律範圍內又如何限定?當一個人傾注心血售賣非法“工藝品”,只為了讓家人在自己離開後能過上好日子時,又孰對孰錯?當你對一個人傾注了全部的愛和期待卻換來了不解和叛變時,所有的包容都爆發成怒火,又有何過錯?

因為共情和體諒,所以懂得,所以能看到每個人的不容易。而這種對他人的共情和接納,其實也是在接納自己。無論是慈善家還是殺人犯,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而當你理解和接納別人身上“好”或“不好”的那些品質時,其實也是在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側面。

我們只有完全接納了自己,才會對世界沒有評判,才會眼裡有人,才會永遠平和喜樂

02 每個人都做了他當下能做的最好

史詩級經典《絕命毒師》: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是向善向好的,每個人做一件事情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一個窮困的高中化學老師,突然得了癌症,不僅無法為家人留下保障,還一輩子都沒有得到過他人的尊重。所以,這種情況下的鋌而走險,最開始只想靠自己的手藝掙筆小錢的“善良”,是否也無可厚非呢?

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都有向善向好的動機,一定是他在當下的情景裡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

曾有人採訪過一個連環殺手:小時候被吸毒的父母拋棄,在窮人堆長大,從未感受過愛與溫暖,也從未體驗過生命的可貴。直到有一次在路邊快要餓死的時候,一個要飯的老奶奶救了他,後來他去搶劫或做壞事,都是為了這位奶奶。當奶奶去世之後,他內心唯一對生命的眷戀和渴望就徹底消失了,生無可戀,才又成為一個殺手。即使是魔鬼,內心也有善良和軟弱的一面,誰都不是生來就是惡魔。

哪怕是身邊的例子,比如沉迷打遊戲的小孩子,他的行為背後也有自己的動機,他的選擇也符合自己的最佳利益。比如打遊戲可以讓他感到放鬆,在遊戲裡升級打怪能夠找到成就感,或者是有人陪同的“存在感”……我們一定不要去評判,要關注解決方法而不是追究問題的原因。我們要認可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給予接納和共情,因為一個人只有在自己感覺好的時候才會有努力改變的動力。只有這樣之後才能進行引導:你的行為沒有錯,但你的目標是什麼,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可以選擇……

不要總是想改變一個人,要相信每個人都是向善向好的。無論他做這件事的動機是什麼,這個動機一定不會錯,他一定是想從這個行為裡得到什麼結果或價值,或者是滿足自己的某種情感需求。

不要對他人有期待,要充分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構建自己快樂成功的人生

03 追求自我才是永恆的主題

史詩級經典《絕命毒師》: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

劇中有一幕讓我一輩子印象深刻。老白最後對妻子說:“我做這一切,不是為了家人,其實都是為了我自己。我喜歡製毒,因為只有在製毒的時候,我才感覺到自己還活著”。

很多人的一生從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永遠只為他人著想,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他們忙碌一輩子,學習、工作、家人、孩子、掙錢、享樂……卻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目標。往往到了白髮蒼蒼時開始悔恨人生,或突然得了癌症時抱怨命運不公:“我一輩子做好人,老天為什麼這麼懲罰我?”

殊不知,追求自我才是人生永恆的主題。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時刻戴著面具生活,你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可能去照顧別人;只有自己活得快樂喜悅,才能把這種快樂喜悅傳遞給他人。人生的使命,一定是充分活出自己。

①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和攻擊性。弗洛伊德說:人需要活出生命力,生命力一定是具有攻擊性的。千萬不要做老好人,委屈了自己,也一定不能成全他人!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爽勁,勇敢地去表達,讓自己的需要被看見,讓自己的內心擁有力量。永遠相信:我是對的,我是最好的,我值得擁有全世界最好的一切!

②活出自己的天賦使命

。定位到自己的“使命內核”,從事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才能活出自己的最佳狀態。世界瞬息萬變,保持不變的使命內核是最大的智慧,發自內心地去熱愛,不需要自控力地去堅持,簡單快樂地去持之以恆,這樣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單幹還是和夥伴們同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感覺特別快樂、特別踏實。


後記

中國很多30多歲的女性活得非常糾結:事業剛剛起步,孩子又很小,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家庭責任又讓自己無法全然做自己……而國外女性則明智得多,要麼生孩子特別早,孩子大一點就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要麼生孩子特別晚,公司的“凍卵”福利消除了生育顧慮,乾脆先擁有事業,再追求成熟的愛情和養育孩子……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摩西奶奶的樣子,七八十歲開始學畫畫,八十多歲在紐約辦畫展,100歲了還在寫勵志語錄: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