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收家長88元微信紅包返還90元遭拒收,後被教育部門處分,你怎麼看?

龔秀梅


教師收家長紅包一事,只能說家長的做法不當。在春節期間給老師發紅包,老師誤以為是新年紅包,點開後並回贈紅包卻沒收。這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座位,而做出不當的行為,教師被教育部門處分比較冤枉。


教師與家長間的交通不暢,認為家長是為自己挖坑,並且有意藉此來達成換位的目的。教師不應該點開家長的紅包,即使是過年過節的紅包也不能收。雙方都應理性處理此類問題,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著想,不該產生報復心理,造成教師的利益損失。老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公平對待學生,與學生多交流溝通。


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不能隨意送紅包來調節學生的座位。家長這種做法很不理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校領導。根據學校的指示妥善處理家長的要求,並且保障孩子在學校的正常學習。


孩子的座位調整是由教師來完成,依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其他情況,綜合合理的安排學生座位,這件事與家長無關。但有特殊情況,可協調老師的意見,對自己的孩子調整座位。教師應該遵守學校規定,不收任何紅包、禮金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一點利益而違背了教育公平。


如今社會的現狀,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付出了很多代價,而教師為人師表,更應負責人教導學生,與家長多交流建立和諧的關係。


決勝網


如果真如學校負責任所說,是家長給老師挖的坑,就感覺這套路太深了,我雖然不是老師,但我的朋友中有當老師的,有一次同學聚會,一個當老師的同學說,過年的時候,有家長給她發了一個紅包,她沒敢打開,就告訴那個家長心意收到了。家長怎麼說,她都不敢打開,當時同學們還笑她傻。

我的表哥也是一個有十多年教齡的老師,過年的時候,我開玩笑地問他,“有沒有家長送禮啊?”他說有,不能收,也不敢收。他說有一次自己的手機裡多了200元話費,當時沒當回事,因為是表嫂給他充值的,後來和他一個辦公室的老師也說多了200元話費,他們兩個都緊張起來了,後來查出是一個孩子的家長給他們充的,他們趕緊把孩子家長叫到了學校,並將錢還給了他。

可見,老師在面對紅包、金錢誘惑時,也是很害怕的哦。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應該是家長不滿意老師沒有給孩子調座的做法,所以採用了這個策略,坑害老師,而教育局的做法更是令人心寒,事實很清楚,卻處理了老師,恐怕多是不想把事情鬧大,而家長教育局又沒有管轄權,只能拿老師開刀了,委屈老師,以求息事寧人。

這對於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是非常不公平的,這樣的做法也會打擊老師的工作積極性,真希望以後再出現這種事情,相關部門不要犧牲教師的利益來息事寧人,保護老師也應該是教育局應該做好的事情吧。

當然,對於老師來說,也應該潔身自好,在面對紅包時,能堅決地拒絕,不給別人留下口舌。


沛澤媽讀心理


家長是“處心積慮,處處設套”,老師是“左右為難,步步驚心”,某局是“大打出手,嚴厲懲處”。



1、家長給老師發紅包,老師該不該收?

按上面規定不該收。但按情理和傳統習俗可以收,此老師做的沒錯,收了紅包立即回發一個紅包,這就是傳統中的禮尚往來。此種做法一是領了家長的心意,二是體現了老師的職業操守。

問題是此紅包是家長”下的套”,發了紅包後不收老師回贈的紅包。發了之後留下截圖,並上告。家長用心不可謂不深,簡直是居心叵測。



2、老師中招事件不少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老師被設套的情況不少。學生相互配合給老師下套,個別故意激老師,讓老師對自己動手,其他同學拍攝視頻;或者學生先對老師動手,老師被迫還手,截取中間老師動手的視頻傳播。這不,因為紅包下套,讓老師遭受打擊。現在老師真的難當啊!

3、老師受到的處理似有不公

也是,只要家長一告都要調查,拿處理老師平息輿情。老師收了紅包,當時就回發紅包,應該都有時間記錄吧,不能調查清楚?拿處分老師來討好家長,這是什麼做法?

退一萬步說,即便老師得了家長的88塊錢的紅包,為幾十塊錢,大動干戈,對老師揮舞板子,這種做法,除了損害了老師的利益,更傷了廣大教師的心。



老師收88塊紅包,退還90塊,應該沒違法,也沒違人情,既然既沒違法又沒違人情,受到處分,就有失不公平。你說呢?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維護公平,歡迎關注!


文軒閣


教師收家長88元微信紅包返還90元遭拒收,後被教育部門處分,你怎麼看?

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引起社會關注,老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眾人物,老師又與明星不同,老師更多地擔負著社會道德的標杆。

所以很多事情,看似很小,但是都可以上綱上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從一名老師的角度來看,對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明晰:

一、職能部分的職責只在處分嗎?

從近年出現的一些事情看來,職能部分大多會採取處分教師來息事寧人,我們很少看到職能部門保護老師的措施。因為老師也是人,也難免有錯誤,職能部分其職能的一部分是保護一個老師應有的權利,但是更多地看到的是處分。

一處分就一了百了,然而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此事而言,經過核實之後,談談話即可。

二、當事老師究竟做錯了什麼呢?

老師的一時大意,雖是大意,但說明此舉雖小卻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老師面對的群體很複雜,各色人等皆有,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但是對於紅包,只要堅守住一條即可:堅決不收。

在多媒體環境下,每一個平凡中的老師都應學會保護自己,教書育人,良心做人,對於此外的事情保持高度的警惕。

三、家長的行為帶來哪些反思呢?

家長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惡的設計:

1、學校是集體生活,不是為了滿足你一家之需,也不能因得不到滿足就任性,動用心計。

2、家長表面上可能是很解氣,實際上,害的不僅是老師,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波及到更多的孩子,誰都明白,換老師,或者班級出現這種事情,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3、家長用惡的手段獲取的職能部門的支持,我們能夠看到一種對惡的行為的視而不見,這種以惡的方式來挖坑,本身就是一種道德向惡的反應。可惜,無人過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難處,如今,老師的教育之路會變得不由自主,但無論如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必要的。


海底魚


文|廖保平

事情是這這樣的: 1月10日,廣東省連州市一小學教師因收了學生家長88.88元紅包被當地教育局給予誡勉處理引發網友關注。15時許,連州市教育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了上述情況,其表示,“這個紅包涉及的金額雖然小,但性質還是一樣的。”(1月11日《北京青年報》)

過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既然師即父,那麼,再深厚的報答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

現在不這樣了,但學生對老師的淳淳教導,心懷感恩之心,學生或家長禮節性的地向老師表示一點敬意,給那麼一點“意思”,禮輕而情義重,我認為是應該的。

但如果老師收受學生家長紅包過大,輕則觸犯師德紅線,金額較大的還會涉嫌違法。對於此類行為,人們一直深惡痛疾,輿論也基本是人人喊打。

可是對於此次連州市老師張某某因收家長紅包而被當地教育局給予誡勉處理一事,我覺得有點矯枉過正了。

首先,發紅包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這麼一個節慶的喜日子,家長給老師發個幾十元的紅包,金額較小,屬於正常的禮尚往。

其次,當事老師在發現紅包金額為88.88元后,馬上向該學生家長回贈了90.00元的微信紅包,也就是說,這個老師並沒有所謂貪財的主觀意願,而且還加價返回。

其三,至於家長沒有點擊領取,可能是因為忘記了,又可能是不好意思將送出去的“禮”直接又拿回來,也可能是“釣魚”的嫌疑。但無論如何,都不能說老師有主觀貪墨之嫌,只能說微信的設置如此。

當地教育局嚴格執法自是無可厚非,但對於人與人之間正常的禮節性往來,大可不必視為洪水猛獸,如果一針一線都上綱上線,就會“水至清則無魚”,人與人之間就缺少了一些必要的潤滑劑。

法律之上,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空間,這個空間不應該被法律所消滅,如果把這個空間也消滅了,這個社會會很冷酷無情。

我們需要一個情與法各得其位的社會,而不是冷若冰霜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執法者如何度量自己的裁量權,如何較好地處理好情與法的關係,不矯枉過正,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之所需。


廖保平


微信發紅包,如果是在公眾群裡,沒有明確給哪個人,大家是可以搶的,屬於"娛樂"範疇。如果是私聊或是有針對性的發紅包,那麼作為教師堅決不能點收,這類紅包就涉嫌"賄賂"和"受賄"。


問題中看,老師接收了家長的私人紅包,那麼,老師主觀接受"賄賂"的想法已經構成。即使後來立刻又返了回去,那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事件家長的做法很讓人不恥。發紅包的時候是求老師辦事,當老師反應過來問題不妥時(也有可能是嫌錢少或者反應過來怕出事),家長髮現事情辦不了了,隨即產生了不辦我就報復你的想法。這種人就是小人,過河拆橋!

事件中的老師,對於紅包的主觀想法是想收的,不論多少錢,都是不應該的。至於事後隨即返還有三種可能:一是嫌少。二是沒想到這麼多,不敢收。三是意識到問題,心裡害怕。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麼在大年初一特定時間段,是可以理解的。對於受到家長舉報和學校處分有點委屈。

這件事的警示作用還是有的,一是老師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取"服務對象"即家長或學生的紅包。二是對於部分無德的家長,老師要提高警惕!

不去河邊走,又哪會溼鞋呢?


問心809


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事情的起因是家長想讓老師給自己的孩子調到中間的位置,由於這名學生的個子比較高,會擋住後面的同學,於是老師將這名學生調到了倒數三排,但是家長仍然不依不饒。


正值大年初一,這名老師以為家長是想改善兩方的關係,於是點了之後,馬上返還了90元紅包,只是這名家長未收,把自己轉賬的截圖公佈在網上。

我只能說都不容易,作為班主任,要為所有的學生考慮。要是將這名高個子孩子調到中間,影響了更多的孩子,那會引來更多家長的抗議,除非這名學生有什麼特殊情況。


坐在前排確實更能聽清老師的講課內容,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心,因為很多老師都是不會走到後排的。但是一般的老師都是比較公平的,會定期更換座位表,讓大家輪流坐在前排。


我遇見過兩個老師安排座位比較好的。一個老師是安排每個星期換一次座位,每排都往後移一排,每一排你都有機會坐到。


還有一個是我高中的班主任,高一、高二的時候比較公平,以小組為單位換座位,小組內的人自己協商坐哪一排。到了高三,他就放棄我們這些不搞學習的人了,成績好的坐前排,成績差的就坐後排。


我們也能理解,我們坐在前面不搞學習,會打擾大家。但是後面我因為個人的一些原因,自己搬到了最前面一個人坐,班主任也沒有制止我。很感謝他的成全,讓我度過了一段還比較輕鬆、安靜的學習時光。


作為人民教師,可能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的偏愛,但是他們一定是想要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好的。我們想要解決問題應該坐下來好好聊聊,而不是互相傷害。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不寒而慄。這種設計陷害的宮鬥戲碼居然在現實中發生了,還是這麼明目張膽路人皆知,最最可怕的是居然還得逞了。

關於事件的是非曲直,我想明眼的看客都已經看的很清楚了。我再在這裡痛罵人心醜惡或是處理不當似乎也沒什麼意思。

但是關於這件事,我想引申三點來談一談。

微信是當前非常重要的社交工具,發紅包也成為大家日常娛樂和人情往來的一個手段。平時大家在群裡互搶的基本屬於日常娛樂。

但如果是私信發紅包,這就牽涉到一個禮儀問題。眾所周知,微信紅包最大的數值是200,這就直接限制了它會成為一個送禮工具,更多的是人情往來。比如節日問候,表示感謝等。

發出去的紅包無非有兩種結果,對方收,或者不收。收到後無非兩種結果,回或者不回。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尤其是節日的紅包,最有禮貌的做法當然是有來有往。類似我們互相發給孩子的壓歲錢,往往都是換換錢而已,圖個喜慶。

老師的做法是在善意的理解了家長的意圖之下,做出的最得體的選擇。先收了88.88的紅包,然後返回了一個90的。既給了對方面子,又表示不佔便宜。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險惡的人心。

信任危機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微信中,每一次惡人的得逞,都讓我們這個社會的信任再一次遭受打擊。

從扶老人的學生被敲詐,扶孕婦的女孩被殺害,再到這次的事件。我們的善意和信任都在被一次一次的消耗。

我相信這次事件一定會讓本就小心翼翼的老師們更加如履薄冰。

有人說不點紅包不就沒事了嗎?

但誰敢保證,你發在朋友圈,微信群裡的某一句話,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斷章取義的用在他處。

每句話甚至每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都是不同的,別人給你看的往往只是他想讓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實的真相。

你會不會下次發微信前還要小心地考慮下,會不會被截圖。

第三、 教師的權益保護問題。

這件事情發生在2017年大年初一,經過了將近一年的調查研究,主管部門在明知道這件事是家長有意為之而教師蒙冤的情況下,依然給了教師處分,這樣難道不是在助紂為虐。

每次出現糾紛的時候,似乎不論對錯,總是涉事教師被推出去,行政處罰,賠禮道歉。

老師們為了自保,只能小心翼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表面上看是教師的利益受損,長期來看,是學生和教育事業受損。

組織郊遊出現意外,家長索取鉅額賠款,賠。賠完之後呢,學生再無課外活動。

學生沒有告訴老師自己身體有狀況,體育課上做了身體承受不了的劇烈活動,家長索賠,學校還是賠,賠完怎麼辦,減少學生體育課。

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家長在群裡公然指責老師佈置作業太多,並把群裡部分對老師不利的對話截圖發到網上,試問,以後還有哪個老師敢督促這個孩子寫作業。

就這次事件裡的這個孩子,我真的替他在學校裡的處境擔憂。有這樣一個坑娃的家長,即使老師能夠平復自己的心情,如常對待這個孩子。但恐怕再不會與這個家長打交道了。孩子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呢?周圍的同學呢,又會怎麼去議論呢?


朱朱在搬磚


作為一名老師,也作為一名家長,看到這個問題,只有一種心情,那就是氣憤!下面我一一批評涉事人員!

首先,我要問:馬同學,你為什麼要發明微信紅包這一害人之物?


沒有微信紅包這一工具,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杯具!馬同學,你可知錯??

第二,學生

你說你為什麼長這麼高?要是個子矮,放第一桌就沒毛病啦!也不至於家長這麼大動干戈啊!(就像我,小學初中從來沒離開過前兩排,因為個子太矮ヾ(❀╹◡╹)ノ~)。

第三,家長

我只想說:你真閒,無聊不?有這精力和心思,研究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研究如何給孩子正能量,研究如何學會心胸開闊,不挺好的嗎?



第四,老師

是不是也動了貪圖之心?如果能保持時刻警惕之心,嚴守師德底線,也不至於誤入圈套。家長不是你的親朋好友,可以無所顧忌。記住:你們是兩個利益集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五,主管部門

請問您真的作為了嗎?小題大做,導向錯誤,進一步放大了事件的影響!可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在一箇中立的立場來解決問題呢?

第六,社會

吃瓜群眾不要再圍觀了,教師與家長的矛盾已經很深了,社會需要寬容的心態來緩和這種矛盾,不要助長矛盾。

所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要在無聊的事件上浪費寶貴的時間!



我是高中生涯規劃師、高考報考指導師,免費分享生涯規劃、高考報考經驗!



優仕報考指導


勿以惡小而為之。教師應當有底線,自己不能公開接受家長財物或變相獲利。微信給大家提供了方便,發送紅包也成了聯絡感情的有效方式,但每個發送接受紅包都有據可查。別有用心的人,把給別人發紅包做截屏並以此訛詐別人。教師做人還是謹慎為好,勿因細微小事,影響自己大事業。

大家認為我回答得對,請給我點一個贊!我是執業律師,長期關注社會問題,願意回答大家所提問題,請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