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漢服知識小科普

龍紋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徵,一般作為皇族專用圖案使用。而蟒紋、飛魚紋、鬥牛紋、麒麟紋等則常作為賜服的紋樣使用。在明代,這些紋樣極為相似,他們都是龍身,頭上有雙角,身上有鱗片。這樣相似的形象給現在的漢服愛好者們提了一個難題。下面,小棠就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些紋樣的區別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化淵源。


龍紋


關於龍的形象,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明代的龍紋的造型則主要體現在:發部粗密上衝;眼部特徵簡潔明朗,只由圓形的眼眶和圓點狀的眼珠構成;嘴部在明代分為開口龍紋和閉口龍紋兩種,其中閉口龍紋只有在明代才出現;龍爪分為三爪和五爪,都成細瘦尖銳狀,和鷹爪相似,三爪多出現於瓷器裝飾中,而明代大部分的器物繪製的則是五爪龍,五爪龍規定不得在民間使用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福壽雜寶紋十二團龍十二章袞服(圖源:控弦司)


蟒紋


蟒原指大蛇,《爾雅》中記載:“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在明代,蟒是僅次於龍的高級紋飾。在賜服體系中的地位高於飛魚、鬥牛、麒麟等紋樣。蟒的整體紋樣與龍極為相似,兩者的最大區別在爪部,所謂“五爪為龍,四爪為蟒”。《萬曆野獲編》記載:“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明朝後期也出現了五爪蟒,稱為“蟒龍”,因此,判斷一件衣服紋飾是龍還是蟒,要通過衣物主任的身份靈活處理。


蟒服中所繪蟒獸紋飾分“行蟒”和“坐蟒”兩種,坐蟒尤貴。《明史·輿服志》記載:“賜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正向,尤貴。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左上:過肩蟒雲肩通袖妝花織金紗曳撒袍(圖源:明華堂)

右上:綠綢畫雲蟒紋袍文物圖(圖源:《斯文在茲:孔府舊藏服飾》山東博物館出版)

右下:柿蒂四季海水紋坐蟒袍(圖源:控弦司)

左下:柿蒂四季海水紋坐蟒袍細節圖(圖源:控弦司)


飛魚紋


飛魚是一種神獸類動物,其狀如蟒,龍首,魚尾,頭有兩角,身有鱗鰭,除足爪具備外,左右帶有翼翅。上古稱“文鰩魚”,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山海經·西山經》載:“泰器之山……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而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又有《太平御覽》卷 939 引《林邑國記》載:“飛魚身圓,長丈餘,羽重沓,翼如胡蟬,出入群飛,遊翔翳薈,而沉則泳海底。”


飛魚紋在明代賜服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蟒紋。《中國文物大辭典》中記:飛魚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亦有兩角,惟較短。”飛魚服在明武宗正德年間被規定為二品常服。


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經典服飾之一,《明史·職官志》載:“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除錦衣衛外,朝臣、宦官、名門望族也有穿著飛魚服的。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香色麻飛魚袍文物圖(圖源:《斯文在茲:孔府舊藏服飾》山東博物館出版)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四合如意雲紋柿蒂窠飛魚袍(圖源:控弦司)


麒麟紋


麒麟,傳說中的瑞獸,與龍、鳳、龜共稱為“四靈”,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麒麟”二字作出解釋:“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麒麟大體形狀像鹿,全身有鱗甲,牛尾馬蹄,有一隻肉角。不過麒麟的形象在歷朝歷代多有變化,甚至有說法指長頸鹿為麒麟。明代的麒麟形象經過變化,大致固定為龍首兩角,有蹄子。麒麟紋與前文介紹的幾種紋樣最大的區別在於麒麟無爪,取而代之的則是蹄子。


麒麟紋的使用對於品級的要求相對較寬,四五品也可穿著。《明史·輿服志》記:“車駕還京......尋賜群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另外也有“令錦衣衛指揮、侍衛者,得衣麒麟。”的記載,可見部分錦衣衛指揮也可穿著麒麟紋樣的服飾。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纏枝蓮四獸麒麟圓領長襖(局部)(圖源:控弦司)

鬥牛紋


鬥牛原指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晉書·張華傳》中曾有“斗牛之間常有紫氣”的典故。


鬥牛並非牛狀。《宸垣識略》記:“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且視之,湖冰破裂一道已縱去。”由此可見鬥牛其實是一種形象類似於虯螭之類的生物。又有《名義考》記:“鬥牛如龍而觩角。” 觩,即為彎曲狀。明代的鬥牛為蟒形、魚尾、頭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鬥牛在明代的賜服體系中又次於飛魚。清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記:“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鬥牛服者。”


漢服科普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四季纏枝柿蒂鬥牛袍(圖源:控弦司)


總結

爪:龍爪五指,蟒、飛魚、鬥牛爪四指,麒麟無爪有蹄。

角:鬥牛角彎曲,和其他紋樣顯著不同。

尾:鬥牛、麒麟、飛魚皆為魚尾;龍和蟒為龍尾

現在大家都知道如何分辨曳撒的紋樣了嗎?還不知道的話,那就再重頭看一遍呦~

那我們下次小講堂再見吧


[1]秦智雨.飛魚服與繡春刀——明代錦衣衛制服速寫[J].貴陽文史,2013(06):82.

[2]劉冬紅.從出土文物看明代服飾演變[J].南方文物,2013(04):83-93+71.

[3]楊君誼.景德鎮瓷器裝飾飛魚紋圖像學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6,29(01):188-192.

[4]柳彤.龍鳳辨微——從首都博物館藏金銀器上的龍鳳紋樣看明代宮廷的等級規制(上)[J].收藏家,2019(05):51-56.

[5]門捷. 明清時期龍紋形式特徵探析[D].西安工程大學,2012.

[6]範同利.麒麟紋演繹的時代烙印[J].東方收藏,2011(12):42-44.

[7]微博文章:控弦司《明代賜服初探:蟒袍、飛魚袍、鬥牛袍、麒麟袍》

[8]《斯文在茲:孔府舊藏服飾》山東博物館



(注:轉自:季棠漢服社,以上圖文版權及活動解釋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漢服微資訊 | 帶您瞭解更多漢服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