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戶退耕還草每畝補貼150元,流轉10年是否合適?

用戶5339985259819


老齡化身體無能力種地了,每畝給一百五也行,得點算點熱也得活呀?


明君天下


你所闡述的問題,退耕還草現象的確在農村極為的普遍,至於補貼150塊錢的價格實屬少見,根據目前的物價來分析,150塊錢割不了5斤豬肉,最多也就是買60來斤麵粉,你覺得合適嗎?農村土地要以糧為本,此次疫情足以證明,大災當前慌心的不是那些實實在在吃苦種地農民,因為他們有土地,家中有餘糧,更有自己家的菜園。而心慌意亂的是那些放棄種地,自以為是城裡人的農民。退耕還草補償150塊錢,不合適。藉此,我給你指個一畝地能收益過幾千塊錢的招吧。一畝地就算收成再差也能產500斤玉米,500斤玉米足夠15對種鴿一年的鴿糧。 一對種鴿正常繁殖,一年能出小鴿16只,15對就是240只。以200只小鴿來計算,小鴿剛開始吃食就可以賣掉,目前鴿子市場價每隻童鴿的價格在20至25元之間。以此計算,也就是說一畝的經濟效益不低於4000元。



賽聖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咋尋思也不合適啊。

每畝才150!我們這的地村裡私人包的400-450一畝。我媽家就三畝地流轉給種地大戶每畝1000,這還是五年前。

就算自己種糧食也不至於收入這麼點啊!


轉轉在農1


好合適


農家留客


退種還草的出發點,是從環保和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發展畜牧業的大局考慮的。一般是在草原牧區,或山坡荒地進行退耕還草。如果是基本糧田,是不會強制實施的。同時每畝補助150的標準也太低,還沒有土地流轉合適。不過比起有些地方把土地撂荒的人,這個價格還是合算的。


天知君心


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水土流失會造成坡耕地的生態惡化,而按照自然規律,這些地方,更適合於種樹造林,所以在這些地區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就成了一個必須要做的系統工程了。將荒山變成林地,並且把荒廢閒置的耕地利用起來,這都能大大增加收入,也能搞活農業經濟,對水源、防風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等等,都很有成效。

這場退耕還林,一方面是坡耕地的退耕還林,一方面是在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造林。其實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在1999年的時候,四川、陝西、甘肅,就開始了試點。一直到2002年,開始了全面的退耕還林工作。

不過,各個地區的退耕還林的具體實施方法還是有區別的,最近的一份關於退耕還林的政策文件,是2018年7月27日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一份通知,叫做《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在這裡面,提出了農民很關心的補助問題。其中退耕還林的現金補助標準是:

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退耕地每畝補助125元;

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退耕地每畝補助90元。

補助要求是,補助期限是還生態林補助8年,還經濟林補助5年。

除此外,還有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這個標準是這樣規定的。

一、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的現金補助1200元,5年內發放3次,分別是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二、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的現金補助850元,3年內發放2次,分別是第一年450元,第三年400元。

還是得說一句,標準是標準,具體實施的步驟,還得諮詢當地才行哦。那一畝地能補助多少呢?

按照規定,退耕還林一畝地補助是1500元,退耕還草一畝地補助是1000元。退耕還林的1500元補助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分別是中央補助1200元和發改委種苗補助的300元。而退耕還草補助的1000元則是由中央財政補助的850元和發改委種苗補助的150元組合而成的。

除了這些,有些地方對退耕還林還有一些其他的優惠政策,像是退耕還林地免收承包費用,退耕還林地享受二輪地用水價格等等。


北方大明


退耕還草是從環保和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發展畜牧業的大局考慮的。一般是在草原牧區或山坡荒地進行退耕還草。不是在基本糧田實施,這些地不能種植糧食,只能種草植樹。荒山荒坡種草植樹投資少,每畝補助150元的標準不低,況且長的草還能賣錢,因此這個補貼是合適的。


視微觀


"主人"更應該月月補150元小錢。"公僕"巧立名目的車補、話補、餐補、理髮補、冬夏等補就是月月發的。


延68


自己可以測算,土地種植糧食產量,價格,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加上通貨膨脹,就知道合不合適了!


任我鳴


這就要地域和地區,各個省,市,區縣的政策有區別。退耕還草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