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被批太假,只因梁山好漢牛肉吃的太多,與宋朝國情不符


導讀:《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歷來是深受讀者喜愛。可是讀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評論也就出來了。其中有褒有貶,評價好的我們今天就不說了,單說說這個吐槽的。其中有的讀者認為,這《水滸傳》太假了。為什麼呢?原因竟然是因為小說裡牛肉吃的太多了。

《水滸傳》被批太假,只因梁山好漢牛肉吃的太多,與宋朝國情不符

有人認為水滸傳太假,是因為牛肉吃多了

為什麼牛肉吃太多就假了呢?我們先看看小說裡的牛肉都是怎麼個吃法。武松在景陽岡吃的是牛肉,林沖被髮配到滄州草料場的時候,已經是落魄至極。可是到這個時候了,他吃的什麼呢?還是牛肉。

再看小說第15回,“吳用說三阮撞籌”,也就是吳用拉阮氏三兄弟入夥劫生辰綱這一段,那牛肉吃的可就不是二斤了。原文裡說“花糕似的牛肉,阮小七足足切了十斤”。

等吳用回請的時候,生熟牛肉又買了20斤。至於大家聚義梁山那回,更是豪吃,牛肉管夠。感覺當時的牛肉是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那麼,當時的牛肉真的這麼供應充足嗎?事實上不是的。

根據史料記載,宋朝禁殺耕牛,並且出臺了專門的法律。“宰殺耕牛之人,配千里,徒三年。知情買肉興販者,徒二年”。意思說私自宰殺耕牛,只要是給逮著了,就得發配到千里之外,三年不能回來。如果你明知是私宰的耕牛,還要買這牛肉或者幫他販賣的話,那也得發配。

這法律定的也太狠了,要知道宋江殺閻婆惜,也不過從山東發配到1000多里外的江州,這殺牛等於殺人啊。那麼在這種嚴苛的法律制度下,市場上還能有多少牛肉賣呢?

《水滸傳》被批太假,只因梁山好漢牛肉吃的太多,與宋朝國情不符

梁山聚義的時候,牛肉是豪吃管夠

所以人家就說了,就這一點,《水滸傳》就太假。可是問題來了,那施耐庵為什麼要這麼寫呢?難道他不瞭解對宋朝的法律嗎?

對於這個問題,有專家認為應該不是這樣,而是為了突出梁山好漢的造反精神。朝廷明令不準私自宰殺耕牛,那更要殺要吃,朝廷不準乾的事,幹起來才過癮呢。


您看人家這個分析有道理,聽起來好像是有些道理。不過對這種分析,咱們別急著認同。接下來咱們要說的真相可能就要讓人大跌眼鏡兒了。什麼真相呢?真相就是梁山好漢愛吃牛肉,其實是迫不得已。

這話從何說起呢?眾所周知,從古到今,咱們吃的肉無非豬、羊、牛三種,宋朝也不例外。那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呢?大詩人蘇東坡有本書《仇池筆記》,他在書裡頭說:“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豕,就是豬。

說宋朝人覺得這豬挺下賤,所以但凡有點身份的人,那是不吃豬肉的,否則就掉價,沒面子。就好比現在好些個有錢人,他不願意吃路邊攤兒,跟這是一個意思。

《水滸傳》被批太假,只因梁山好漢牛肉吃的太多,與宋朝國情不符

戴宗請宋江和李逵吃飯,吃出了事端

在這種情況下,梁山好漢能吃豬肉嗎?那當然不能啊。豬肉不能吃,那羊肉呢?羊肉也很不能吃嗎?《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戴宗請宋江和李逵吃飯。不料想,這李逵食量太大,菜不夠吃,宋江只好讓酒保去切二斤牛肉。

可是沒想到,這一要卻要出了事端。出什麼事端呢?小二說:“我們這裡只有羊肉,沒有牛肉”。我們注意到酒保是怎麼說的呢?這裡是有肉的,不過只賣羊肉,沒有牛肉。

就是這句話,把李逵給惹毛了,為什麼呢?一般人肯定不知道其中的真相。真相就是,店小二之所以強調這裡只賣羊肉,其實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擔心他們吃不起羊肉。那您肯定會問了,怎麼就吃不起羊肉了呢?

史料《續夷堅志》裡頭,收入了宋朝一位官員寫的打油詩,說:“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寫這首詩的呢,是個縣尉,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按說,在一個縣裡面,縣尉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可他居然說不敢買羊肉。為什麼呀?

因為當時縣尉的工資每個月只有7700文,而羊肉多少錢一斤呢?900文錢一斤。也就是說,縣尉幹一個月,他那工資連10斤羊肉都買不著。哎,這就是當時的情況。

那您想一個縣尉都不敢買羊肉吃,你說一般的人哪兒吃的起羊肉。這就是李逵發飆的原因,被人瞧不起了,覺得很沒面子。

《水滸傳》被批太假,只因梁山好漢牛肉吃的太多,與宋朝國情不符

豬羊肉都不能吃,牛肉就成了梁山好漢的美食

那麼牛肉呢?多少錢一斤?根據《宋會要輯稿》的記載,當時朝廷規定牛肉每斤不得超過20文,可以說當時牛肉相當便宜。

但是這種便宜,一般老百姓是不敢沾的。前面說了,萬一吃了私宰的牛肉,那得發配到千里之外,這個風險太大了,誰敢吃啊!

那誰來吃呢?當然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就是108個梁山好漢來吃了,也只有他們的英雄豪情才敢吃這個牛肉。我想這大概是最接近《水滸傳》裡頭關於牛肉的真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