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媒體這個行業?

幽默的阿龍


我剛剛入行還沒一個月呢。

正好是這個疫情期間,在家裡無所事事,想找一點事做了,就碰到了自媒體。但同樣是這段時間,就因為這個疫情,所以大量的人湧入自媒體這個行業。像我當初看見的,別人說拍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賺很多錢的,這種可能性是沒有了。

當初入行的話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己隨便拍點什麼東西,就會有大把大把的人看,因為是自己拍的總認為是最好的。通過這段時間看別人拍的才知道,自認被落下那不是一點半點的水平。和那些拍的好的人差的太遠了!

從信心滿滿到大受打擊到現在雲淡風輕,我覺得喜歡就去做,不要在乎結果,這就好了。


半個村姑


【傳媒業態類話題】

閨蜜的悉心

我所看到的自媒體人,多為旅居海外的半工半讀疊加的外景採拍直播,身背設備,走街串巷,就地取材,似導遊又特學霸。我以為,自媒體人的特質在於,媒體融合中,藉助時代風,藉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口,各行各業,精準服務,落實落地。

母女的職業

中央電視臺的出鏡主持人,約計在三百到四百人之間,這些人各個都經歷過系統學習、專業訓練和嚴格考核後才持證上崗。與傳媒院校培養的學士、碩士、博士相比,自媒體人自由度大也就不能整齊劃一,也是構不成行業或職業的原因所在之一。


李蘭頌


自媒體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當然了現在也不是了)但在兩年前進場的自媒體人基本上都有所收穫,不過我也沒說現在進場就晚了,雖然風口已經過去,但是這個行業依然屬於朝陽產業,給了那些自視懷才不遇的人一個很大的平臺展示自己,在現在這個世界,顏值即正義,信息即價值,這是很大一塊蛋糕,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蜂擁而入,追逐自己的夢想,其中也不乏有很多成功的經典案例,激勵著後輩,但那只是極少一部分人,絕大多數人都是敗興而歸,在做自媒體之前,你得保證自己的生活狀況不能因此收到太大的影響(我說的是往壞的那一面),至少生活質量還是要保持住,畢竟自媒體這個行業變化太大,有的人可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顆粒無收的,所以,不是什麼事情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成功的,現在這個社會,留條後路總是好的,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狼狽不堪,最好的選擇是有個穩定的收入,自媒體作為你的副業,當你的副業收入超過你的主業,穩定下來的時候,才是你放手一搏的最好時機!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還有,別忘了點個贊哦!


追風少年阿俊


當下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

從馬斯洛的生存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能夠看出每個人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對於自我實現的需求越來越大。

自媒體行業的發展必然會是很多人都想追求的,都想成為自明星,都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但是目前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走在創業的路上,失敗率很高,真正堅持走下去的人不多,更別談自明星了。創業難,難創業,人嘛,總歸是要有所追求的。如果你沒有好的人脈,資源,一定的資金支持,做事還是一個人,成功的幾率也是很小的。

互聯網時期,經濟轉型,傳統生意也要不斷地變革和創新,報團取暖,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才能合作共贏。然而選對一個好的平臺能讓你少走彎路,快速成長,學到知識。我們都聽過羅輯思維的讀書社群,吳曉波的財經社群,眾創思維它是一個專注創業社群+新媒體的創業平臺。讓創業者不在孤單,中國最大最有溫度的創業社群,為創業者服務。

自媒體行業的發展會有美好的明天。


XiaoYu1688


首先我們來說說,自媒體興起於什麼?

當然是互聯網的興起。

我有個同學,畢業後去了地方電視臺,後又輾轉去了地方黨報。我問她,現在地方電視臺和報刊好做嗎?她迴避了我的問題,說道,電視臺和報刊雜誌都在向企業轉移。

是的,現在的事業單位開始向企業轉移了。

為什麼?

因為信息的散發源不再是那幾個傳統媒體渠道了,群眾接受信息的來源不再限於電視臺、報紙,打開手機,你想獲取什麼信息,就能獲取什麼信息,甚至還可以翻牆。這也就是意味著,以前信息是在鄉村土路上跑,現在信息是在高鐵上奔跑。而實際情況是高鐵的幾百倍、幾萬倍。當個人從信息的接納點變成了信息的發送點,成了一張張會說話的嘴,這就形成了自媒體。

但是要做成一個行業,並不僅僅是自己寫一些隨想,發表一些散文就可以成為媒體的。充其量是個自認為的作家罷了。媒體之所以是媒體,它必須把握受眾的需要。自媒體人的核心能力就是要能知道現今大眾的認知能力和欣賞能力,以及關注點在哪裡。

所以才有那麼多蹭熱點的傢伙。

無論什麼行業,都適應商業競爭法則。在任何一本講競爭戰略的書中都講到,行業的入行門檻以及顧客轉移成本,而自媒體呢?很顯然,入行門檻極低,顧客轉移成本?說是零毫不為過。所以它勢必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因為你可以寫得非常高雅,哲理深刻,你也可以輸出非常下里巴人的內容,例如快手(我真不是黑快手用戶)。競爭一旦激烈,必然會什麼?垂直細分。

所以,如果你想做好一個自媒體,切記下面2個問題。

想好你的受眾是什麼人?你要滿足他們什麼需求?


魏晉476


亂來大溼兄:「個人IP定製」什麼是個人IP?

品牌和IP看起來很像,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習慣性地把品牌誤當成IP。但是,品牌和IP一個最大差別在於:品牌過於依附於一個或一種類型的具體產品。

也就是說,不會有人憑空想一個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內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產品?

通常的思考順序是:人們想到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我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呢?——因為我想在這個產品裡融入我的這些理念等。

而IP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價值和文化認同。也就是說: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所以,只要產品本身能夠體現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至於其具體形式是什麼?消費者不會過於在意。

所以,我們會看到由於時代的發展,某某品牌在走下坡路或者“壽終正寢”。但是,真正的IP是可以跨時代、跨行業的。

個人IP的概念

所謂個人IP,是特定個人為依託。以個人的精神內涵為價值核心,以其綜合形象為傳播載體,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和情感特徵。滿足某一特定群眾和大眾的價值,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可以被相應群體和社會接受並長期認同,能夠形成廣泛傳播,並能夠轉化為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種個人無形資產。

簡言之,個人IP就是,給予目標用戶心中建立的差異化識別,或者具有影響力的個人符號系統。直白地說,就是富有影響力的個人價值標籤。

為了方便更好理解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從個人IP的三大要素展開:

一、個人IP是一個價值符號和價值標籤。

個人IP的本質就是鍛造自己的無形資產,要建立你在用戶心裡的價值。如何建立價值呢?首先你要明確你的價值是什麼。需要你通過用戶能夠接受的信息傳遞給他們。所以它是一個價值符號。或者說是一個價值標籤。因為你說到符號或者標籤。你就很容易辨認。設想一下,如果你要用200個字來表達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很囉嗦,用戶根本就記不住。那你用三個字、五個字、八個字呢,就大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要用價值標籤的緣由。

例如我的價值符號就是“亂來大溼兄個人IP定製”在這個價值標籤裡面有3個內容:一從職業上,我是叫亂來大溼兄,是一個知識型網紅,二是從內容上,我提供的是個人IP打造的內容,三是從業務上來說,我是做私人定製服務的,主要通過社群及線下諮詢輔導來完成。

二、個人IP價值符號是差異化的。

個人IP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為了迎接競爭,如果你賣產品供不應求,根本不需要IP,如果你在人才市場上本身就是奇貨可居,那你也就不一定需要打造個人品牌啦。個人IP,其目的就是在同質化嚴重的社會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

縱觀如今的人才市場。一方面到處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去,原因就是人才同質化嚴重。同一個崗位,大家的技能都差不多,這就造成誰都能找到工作,誰也不能找到工作的局面。這時如果你要讓自己具有競爭,就必須通過打造差異化的個人品牌,讓自己具有獨特的價值符號。

再縱觀如今的產品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普通技術也沒有什麼門檻,需要一個產品,滿世界都可以找得到,這時如果你要讓自己具有競爭力,光在產品上做文章肯定是遠遠不夠了,就必須通過自己的產品品牌化、品牌人格化,讓自己具有獨特的價值標籤。

三、個人IP的價值符號要印在你所要傳播的人的心裡的。

如果你要做市場,要贏得客戶。就要印在你的客戶心中。如果你要贏得粉絲,就應在粉絲的心中讓粉絲在腦海裡認同你的價值。這就說明個人IP需要傳播,需要交流互動。即使你才華橫溢,別人不認識你也是枉然。但如果你善於把自己品牌化,並傳播自己,即使你的才能一般,你也能收到品牌帶給你的無窮價值。

正確把握個人IP的週期規律

個人IP形成和發展的四個週期:孵化創建期、爆發期、平穩期、衰亡期

第一個週期:孵化創建期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處於個人IP孵化創建期,我們不能急於求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都是沒有辦法長久發展的。可以肯定的說。郭德綱個人IP、汪峰個人IP的成功都源於他們在孵化期的長期潛心修煉。當然,我這裡只是說了,孵化期個人技能基礎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從個人IP的創建來看,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在於逆向思維揚長避短,做好戰略選擇、建立定位、明確價值標籤以及IP的營銷和基礎管理工作。後面給大家慢慢展開。

第二個週期:爆發期

這個階段是上一個階段一脈相承。孵化醞釀的時間越長,爆發時就越有力量。還是以郭德綱為例。

通過孵化創建期的積累。2006年初,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報道郭德綱。德雲社每週末的演出一票難求。創下返場22次、20多萬人同步觀看新浪網視頻直播的單場紀錄。郭德綱的"鋼絲"遍佈各年齡段,去聽一場郭德綱的相聲也逐漸變成了年輕人的時尚。從三天兩頭佔據娛樂版頭條到電視臺不惜闢出黃金時間播放郭德綱的相聲,這個爆發期可謂是風光無限。

第三個週期:平穩期

平穩期,是指你的個人IP已經建立品牌認知,並且形成了IP效應。繼續往好的階段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和孵化期息息相關,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孵化期積累的能量越多,釋放能量的時間就越長。

真正考驗個人IP實力的大小就在平穩期。20世界80年代,很多港臺歌星在大陸一炮而紅,收穫了大量的粉絲,但是現在卻不見蹤影。這就是單純的商業運作模式的短暫性,因為前期的能量積蓄不夠,後期推動又跟不上,所以生命力自然很短暫。

第四個週期:衰亡期

一般情況下,個人IP在經濟平穩期後就會走入衰亡期,這是因為每一個個人IP都有它適應的市場環境,所謂時勢造英雄。每一個階段的英雄都有它的時代特徵。20世紀50年代的英雄是解放軍,改革開放後是實業家,互聯網時代是互聯網企業家。

當一個個人IP過多的去聚焦於他的生物性特徵,其價值與其生物性的特徵過多關聯時。往往會隨著追隨者熱度的衰減、新人的出場、環境的變遷、等諸多因素,他的個人IP也就隨之消亡了,這是個人IP就成了墓地品牌,人們可能很熟悉,但想不起她。

如果一個個人IP能夠在進入平穩期後,想方設法的將它凝聚在個人品牌的價值,脫離個體的生物,而聚焦於精神上,也就是凝聚在他的價值觀上,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讓這種價值觀與當時的社會時潮相一致,那麼這個人的個人IP就能超越品牌的生命週期,走向無限的永恆。

有福利領取:關注+轉發此文+私信“逆向思維”

贈送大家一本近期很熱的用天道講逆向思維的電子書。

另外,我將系統更新個人IP定製的系統實操方法,保持關注,感謝支持!


逆向思維個人IP打造


自媒體寫手的身份、職業等也不同於傳統媒體的記者。只要你有才,文章寫的好就可以做自媒體寫手。但是自媒體本身也有一些毛病。比如,文章內容審核不是很好,有些自媒體寫手為了某些利益(也可以說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吧!)會寫一些有輿論導向的文章。這就很容易讓類似於水軍這一類的人鑽空子。

不過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是很有職業道德的,畢竟也不是人人想要申請當自媒體寫手都是可以的。自媒體平臺還需要對個人信息審核,還有文章也要審核 。近些年,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或者個人進入了自媒體的領域,我認為,自媒體屬於社交媒體的典型代表,雖然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主體截然不同,很顯然,自媒體除了具備一些傳統媒體的優勢,還具備更靈活、更互動、更緊密等特點,所以,這也使得很多企業將自媒體的運營列為重要營銷手段。

互聯網自媒體現存數量巨大,自媒體的運營者素質也良莠不齊,有些相對欠缺經驗的新手,往往在創造內容方面,某些自媒體過度追求熱度,試圖第一時間發佈相關信息,採取了大量抄襲和杜撰等手段,單純為了提升點擊率和關注度,而往往忽略了信息本身的真實性,導致有些互聯網自媒體在相對靈活自由的信息創作環境之下,信息的權威性與真實性方面都備受考驗,如果自媒體長期無序發展,依然每日產生大量虛假和無底線的內容,這勢必會影響自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可信度。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如果依託更好的管理機制,自媒體在權威性方面也可以得以保障。

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進入了自媒體領域,他們依靠具備顯著特徵的人格魅力及獨特的個性,將有趣的信息發佈給關注的對象(粉絲),在被關注的基礎之上,發佈的相關內容才能達到閱讀者,而由於目前自媒體競爭激烈,往往一些原創者即使創造了大量優質內容,卻也在吸粉方面感覺備受打擊,不得不承認,如今很多自媒體巨擘背後都是從傳統媒體轉戰自媒體且早已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比如羅振宇的邏輯思維,他們並不是依靠廣告去獲得收益,而是依靠一系列商業運作來盈利。

  自媒體蘊藏巨大的商業價值,自媒體運營者如何能更好的兼顧商業盈利,保持初心,在如何實現良好的信息傳播與商業價值開發取得平衡,都是運營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關注樓主不迷路


自打自媒體平臺興起的時候,“內容生態”這個詞就被各大媒體提及了多次,這些自媒體平臺提供流量分發和獎勵措施,就是為了鼓勵大家為平臺生產優質的內容,如果有哪個平臺上邊廣告肆虐,還沒有良好的管理措施,那麼這個平臺距離倒閉就不遠了(沒有哪個網友會去關注滿是廣告的資訊平臺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早在一開始,我們就應該明白,自媒體平臺是個需要用心輸出內容的地方,而不是一個發硬廣的地方,很多人聽說某平臺流量大,就火急火燎的跑去註冊,發了幾天的廣告之後,發現系統給他刪文,也不推薦了,有的甚至被封號了,所以又灰溜溜的放棄了這個平臺,這種情況,嚴格意義上不能叫做了自媒體,只能說是體驗了一把自媒體。


愛玩遊戲的小毛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自新媒體以其便捷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智能化時代的帶來,將進一步革新新媒體的發展。

新媒體只是一種信息承載的一種途徑,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新媒體的發展隨著區塊鏈的深入無疑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趨勢。

未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將更加註重板塊細化專業化,講求精耕細作,個性化需求表現得更為迫切和長久;新媒體行業進入門檻低將向平民化發展,人人都是媒體人,一夜成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行業壟斷將成為過去時。

新媒體不是法外之地,隨著中國依法治國進程不斷完善,未來新媒體的發展更加規範和法制化。

新媒體行業的透明程度越來越高,監督力度無形之中也會得到加強,由於平民化發展,新媒體散戶越來越多,大戶越來越少,但新媒體的專業程度決定了紅利流向專業大戶。


看見光


新生事物,這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在的人們的的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手機有了強大功能的今天,有微信、抖音、頭條、快手等強大功能後,自媒體應運而生,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盡現人們眼前,令人應接不暇。而自己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文章等儘快表達心意,大量的自媒體信息噴湧而出,勢不可擋。我看(1)有浮誇的一面(2)有無為的一面(3)有誠實的一面(4)有追求的一面等,我提倡是真實、實用、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