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孩子的教養,藏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


01

最近在看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裡面記敘了他們的女兒,錢媛。看到她被尊敬的一生,不禁感嘆:什麼樣的家庭,便出什麼樣的孩子。

錢鍾書夫婦的剛正、直率、淡薄名利,讓人景仰,並一生熱愛學術,每日在家勤於學問,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並薰陶了女兒,直接造就了其德才兼備的精神風骨。在錢媛的一生中,幫助過很多學生、朋友,即使到了最後的日子,心裡依然惦記著老同學的老伴兒,併為其寄錢買藥。

良好的家教給孩子帶來的人生智慧不言而喻,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子女日後的習慣,這些習慣彙集在一起,便成為他在社會上的形象,受人尊敬,亦或遭人唾棄。

《我們仨》:孩子的教養,藏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


02

一進辦公室,就看見小李在義憤填膺的說著什麼,坐下來聽了幾句便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她早上送孩子時發現孩子不舒服,也沒管那麼多。下午去學校接孩子時瞭解到孩子因為發燒在班裡吐了,正值放學高峰期,老師沒有來得及安慰孩子,她便覺得老師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這麼對待我的孩子呢?

於是,趾高氣昂的找老師理論後還不罷休,直接衝到校長那把孩子的老師投訴了,並要一個交代,校長不停的道歉後,希望小張能理解老師的工作,小李立著眉毛說:“我就是因為理解你們才來找你的,否則我不會讓老師有好果子吃!”

小李還在繪聲繪色的給我們描述,她是怎麼“治”老師的,我卻無心再聽下去,因為真的很丟人。可怕的是,全程她都把孩子帶在身邊。

同樣,前幾天朋友的女兒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把衣服剪掉了一小塊兒,接孩子時老師不停的道歉,朋友笑笑:“沒關係老師,這不怪您。”

回家後只給那位孩子的父親打了一個電話,也沒說什麼,只是說孩子拿剪刀這個動作很危險,家長要及時提醒和糾正孩子不當的行為,然後便結束了這件事。

我聽說這件事後,不禁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同事小李身上呢?

素質即人品,父母的素質暴露在平時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孩子的人品,孩子會有樣學樣,最終成為囂張跋扈的你,或善解人意的你。

03

朋友是老師,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班裡兩位孩子在課間因為籃球的問題,扭打在了一起,其中一位孩子在兩人撕扯的過程中把另一位孩子的胳膊打了一拳,結果因為這一拳讓朋友看到了這一家人的本性。

被打的那位孩子說胳膊特別疼,動不了,送到醫院並通知了家長,家長到時不禁讓朋友驚訝,因為家裡能來的人都來了,包括舅舅姨姨。孩子的父親說:“他舅舅是法院的,平時特別忙,今天專門來看看。”朋友不禁在心裡翻了一個白眼。

做完所有的檢查後,醫生說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回家了。這位父親立馬給孩子使了一個眼色,孩子馬上做出痛苦的表情開始喊疼,可是前幾秒他還在轉胳膊玩。

於是孩子的父親不依不饒:“你看醫生,還不能動,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吧?”最後非讓醫生打上石膏,還說:“他舅舅可是法院的,我們要求把那位孩子抓進去拘留六天。”朋友聽得哭笑不得,因為好巧不巧,一個星期前他的兒子把另外一個同學的手指弄骨折了,到現在還打著石膏,他也只是給人家家長打了電話勉強道了個歉而已。於是,朋友稍微提醒他了這件事,他訕訕的閉了嘴。

人品即教養。想要了解一個孩子,一定要了解他背後的家庭,尤其是他的父母,真正給孩子教養的,是他們的父母。

《我們仨》:孩子的教養,藏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


04

有人會說:我沒有文化,不會教育孩子。

我相信“性本善”,性本善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他的境遇不一樣,於是會從小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品行。

我的母親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沒怎麼上過學,但她卻從小嚴格要求我們,不論是行為習慣還是學習成績,她說:“我這輩子吃了沒文化的虧,我知道沒文化代表著什麼,所以我一定要教育好你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但母親總是有辦法讓我們在接受教育這件事上,和其他人有同等的條件。因為她知道,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日後的品性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千金難買一教養。

好的生活條件,並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讓孩子從小能生活在一個,父母能給予正面的言行舉止的氛圍中,健康而又不失嚴謹的成長。

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仨》:孩子的教養,藏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