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國學經典中的名校校訓

校訓往往是一所學校歷史的高度凝結,也象徵了該校的精神追求。在選定校訓時,許多高校都喜歡從古代先賢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書五經”與史學經典更是眾多校訓的原始出處。

究竟哪些書目在校訓裡更受青睞?又有那一句話代表著幾代學人的執著追求?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品品這些校訓裡的“經典”味兒。

一、出自《周易》的名校校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中《乾卦·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中《坤卦·象傳》

翻譯:天的運行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這八個字被寫入校規又成為校訓。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張伯苓在1916年9月在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演講中對《周易》此句談了自己的理解,“《易經》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彼之所謂天行建者,乃指晝夜相承,春秋代繼,無時或已,長此不怠而言也”,並由此而引申出了“日新月異”之說。1934年,張伯苓先生正式宣佈“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南開校訓。

蘭州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獨樹一幟

2009年8月,蘭州大學百年校慶前夕,一塊刻有“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黃河巨石被安放在校門一側,安靜地講述著一個個關於堅守、關於堅韌的故事。“自強不息”為蘭州大學師生即使歷經磨難仍然生生不息之的精神,而“獨樹一幟”則是蘭州大學辦校以來所堅持之宗旨,辦學之機制。

二、出自《論語》的名校校訓

1、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

翻譯: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復旦的校訓一直是“博學篤志切問近思”,這樣才能為創一流大學奠定深厚的學術底蘊。而學問又關注社會民生,正誼明道,認認真真做學問,清清白白做人,學會做人成人、高層次服務社會的道理。

福州大學校訓:明德至誠 博學遠志

勉勵莘莘學子要勤奮、廣博地學習,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事實上,福大的八字校訓最終確定是在2003年,福州大學黨委宣傳部林志凱部長說,“明德至誠,博學遠志”作為校訓,包含了做人和治學兩個方面。

2、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論語·衛靈公》

翻譯:子張問(自己的主張)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敦厚恭敬,即使在蠻貊地區,也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為不篤敬,即使在本鄉州里,能行得通嗎?”

暨南大學校訓:忠信篤敬

校訓旨在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行與人生修養的薰陶。暨南大學校訓具體何時由何人首先提出已無從考究,但早在南京建校時期即以“忠信篤敬”為校訓。校友葉毓光在《南京暨南學校雜憶》中述及:“立身忠信,行篤敬,校訓諄諄誨我曹。”校友鄭文奎在《南京時期的暨南學堂》一文回憶:“校門‘暨南學校’及校訓‘忠信篤敬’皆由清末狀元張謇書定的。”南京、真如時期的《國立暨南大學校歌》中也包含校訓內容:“言忠信,行篤敬,尚勉哉,先哲言,終身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