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https://www.toutiao.com/i6697883417012339213/?group_id=6697883417012339213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目錄:

大雅·文王之什

  1. 文王
  2. 大明
  3. 綿
  4. 棫樸
  5. 旱麓
  6. 思齊
  7. 皇矣
  8. 靈臺
  9. 下武
  10. 文王有聲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文王

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於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鑑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行葦

先秦:佚名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慼慼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餚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黃耇臺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關於此詩的主題背景向來有較大爭議。《毛詩序》雲:“《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此為漢古文經學之說。《序》認為此詩則為周王室與族人飲宴之作。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既醉

先秦:佚名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餚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壺。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僕。

其僕維何?釐爾女士。釐爾女士,從以孫子。

關於此詩的主旨與背景,歷來有多種觀點。嚴粲《詩緝》認為:“此詩成王祭畢而燕(宴)臣也。”朱熹《詩集傳》則說此詩系“父兄所以答《行葦》之詩”。程俊英《詩經譯註》謂此詩“是周王祭祀祖先,祝官代表神主對主祭者周王的祝辭”。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鳧鷖

先秦:佚名

鳧鷖在涇,公屍來燕來寧。爾酒既清,爾餚既馨。公屍燕飲,福祿來成。

鳧鷖在沙,公屍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餚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為。

鳧鷖在渚,公屍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餚伊脯。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鳧鷖在潀,公屍來燕來宗,既燕於宗,福祿攸降。公屍燕飲,福祿來崇。

鳧鷖在亹,公屍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屍燕飲,無有後艱。

關於此詩的創作背景,向來存有爭議。程俊英《詩經譯註》說:“這是周王祭祀祖先的第二天,為酬謝公屍請其赴宴(古稱“賓屍”)時所唱的詩。”高亨《詩經今注》也說:“周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為了酬謝屍的辛勞,擺下酒食,請屍來吃,這叫做‘賓屍’,這首詩正是行賓屍之禮所唱的歌。”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假樂

先秦:佚名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幹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於天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歷代存有爭議。《毛詩序》說:“《假樂》,嘉成王也。”《魯詩》則認為是美宣王。明末清初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為美武王。晚清王闓運《詩經補箋》說:“假,嘉,嘉禮也,蓋冠詞。”現代學者如趙逵夫等認為這是一首為周宣王行冠禮(成年禮)的冠詞。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公劉

先秦:佚名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詩序》說此詩是召康公戒周成王之作。其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大雅·生民》寫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陝西武功縣境內)從事農業生產;此篇寫公劉由北豳遷豳開疆創業;而《大雅·緜》詩則寫古公亶父自豳遷居岐下(在今陝西岐縣),使周之基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泂酌

先秦:佚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對《大雅·泂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歷來有爭議。根據詩意,這可能是一首在家族內部大型宴會上唱的雅歌,疑似與《大雅·公劉》同在一個宴會上,人們對公劉的頌歌。而程俊英《詩經譯註》認為:“這是歌頌統治者能得民心的詩,具體指誰,史無確證。”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卷阿

先秦:佚名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遊矣,優遊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閒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關於此詩的創作背景,尚有爭議。《毛詩序》認為是“召康公戒成王也”;宋代朱熹《詩集傳》認為是“(召康)公從成王遊歌於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為戒”;而今人祝秀權認為《大雅.卷阿》作於西周穆王時期。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民勞

先秦:佚名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洩。無縱詭隨,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關於此詩,《毛詩序》以為“召穆公刺厲王也”,所以可以認為作者是周厲王時期的召穆公(召伯虎)。鄭箋雲:“厲王,成王七世孫也,時賦斂重數,徭役繁多,人民勞苦,輕為奸宄,強陵弱,眾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大雅·板

先秦:佚名

上帝闆闆,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聖管管。不實於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洩洩。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屍。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

這首詩據《毛詩序》記載,是凡伯“刺厲王”之作。西周從夷王起,即衰落不振。厲王執政,朝綱大壞,民不堪命。《儘管當時厲王在國內對敢言者採取了監視和屠殺的嚴厲手段,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人們還是用種種不同的形式來宣洩心中的不滿,這首詩即是為諷刺周厲王而作。

蘇先生讀經典|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共10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