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發媸是怎樣一個微信公眾號?

ヅ埖兒睡


雖然“深夜發媸”已經在時尚號裡打響了旗號,但創始人徐妍覺得,這個名字挺吃虧的。

中文系出身的徐妍,喜歡研究文字,當初給公號取名時選了個看起來很特別的古文字:媸,讀作chi,一聲,與名字裡的妍相對。

後來她發現,經常有人打錯這個名字,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傳播。於是開始做矩陣號的時候,徐妍就下定決心,名字裡一定不要有生僻字。“畢竟個人的喜好和真正的商業邏輯是不一樣的。”

如今,“深夜發媸”在全網擁有近千萬粉絲,微博@深夜徐老師 在一年半中漲粉近300萬。旗下孵化出的“深夜種草”、“彩妝小兔幾”、“OtherFashion”也擁有了各自的忠實粉絲,翠花、小兔幾(口紅阿姨)、小黃瓜已成為頗具辨識度的時尚圈新晉KOL。

91年出生的徐妍,前段時間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公佈的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她不僅是一位個性鮮明的時尚博主,還是一個70多員工的公司創始人和CEO,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這次採訪的安排調整了好幾次,總算在午飯時間約到了徐老師。

徐妍說話語速很快,熱情洋溢。關於她的創業故事,新榜之前已經講述過(點擊查看),這回,我們主要聊了聊徐妍和她帶領的妍媸文化,在最近一兩年中的一些嘗試和變化。

這群充滿創造力的年輕人,是如何探索新媒體內容形式,又是如何將內容與商業相連接的?

關於員工:

最看重他們是否真的對這個行業感興趣

妍媸文化如今已經有70多名員工,去年的這個時候是40多人。

此前有篇媒體採訪裡說,徐妍招人“非96後不要”,她連忙跟我們澄清了一下,只是比較喜歡96後,覺得很有活力和創造力。但其實公司裡真正的96後就兩個,一個96年,一個99年,其他大部分員工都是93-95年之間。

很多細節顯示出這是一家朝氣蓬勃的新媒體公司。比如很多員工會染五顏六色的頭髮,甚至連門口保安看到不染髮的應聘者,都調侃道“你可能沒戲”。

再比如大家都很喜歡貓貓狗狗,所以很多員工會帶著萌寵一起來上班,今年年會上最特別的獎品是一隻漂亮的英短淨梵貓。集體吸貓成了一項固定活動,快遞小哥誤以為這是家寵物公司。

公司年會給愛貓人士準備的“神秘獎品”

作為主打時尚、美妝內容的自媒體,自然會出現“陰盛陽衰”的局面,員工男女比例大概是2:8。在公司的大攝影棚裡,有一面大大的鏡子,下面堆滿了各式各樣、可隨意取用的護膚和化妝品,公司裡妹子們常常聚集在這裡,將自己打扮成精緻的水晶女孩。

在徐妍招人的標準裡,年齡和顏值其實沒那麼重要,她最看重的一點,是員工是否真的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當你對一件事非常感興趣的時候,成長的速度會更快。如果是為了找份工作維持生活,可能只是每天用八個小時去應付這件事。”

雖然團隊在不斷擴充,內容始終是最核心的部門,很多一開始就跟著徐老師的姑娘,如今已成為各個賬號的主編。

徐妍告訴我們,現在最缺的是攝影師。因為很多合作品牌都希望將內容製作完全交給他們完成,比如一些時裝週的博主街拍、產品照片等等都需要專業的攝影師。就在跟我們聊之前,她剛看了一位攝影師的簡歷。

徐妍的男友兼攝影師@梅川庫子 鏡頭下的她

如今的徐妍,已經不是那個單槍匹馬寫出篇篇爆文的90後女孩,作為70多人公司的管理者,她一方面要統籌所有賬號的內容和運營,還要出鏡拍視頻,以及出席各種活動場合。

因為頻繁接到各類合作拍攝,徐妍只能放棄之前喜歡染的淺藍和粉紅髮色,染回了更容易保持的深棕色。

如此忙碌的徐老師,還會親自做內容嗎?

她說,會,但她並不把產出內容的方式定義為“寫稿”。“深夜發媸”的文風一直都具有明顯的人格化特徵,比如有很多徐老師的個人分享,在沒有足夠時間自己去寫的情況下,她會用口述的形式錄音給編輯,對她來說這是一種更高效的方式。

但遇到一些特殊的活動,徐妍仍然會親自上陣。比如關於《創造101》那篇決賽結束10分鐘後就推出來的圖文,就是由她來完成的。去之前她準備了一些材料,到了現場,再補充所見所聞。

為了及時推送,她甚至跑到衛生間去寫了20分鐘,因為那裡網絡更穩定。

妍媸文化成立才三年,但徐妍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已經習慣現在的角色很久了。在她看來,團隊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公司員工越來越多,承擔的責任和壓力也更大了

關於矩陣號:

時尚美妝領域很大,10個賬號都寫不完

從一個大號到數個不同定位的矩陣號,這似乎是內容創業的必經之路。

“深夜種草”是妍媸文化孵化出來的矩陣號裡比較成熟的一個,全網已有幾百萬粉絲。廈大戲劇文學碩士畢業的翠花,是“深夜種草”的負責人,如今也成為受品牌主青睞的美妝博主。

在創建矩陣號的過程中,團隊會進行一些方向上的調整。比如“深夜種草”最早是比較雜的各類產品種草,後來發現翠花比較擅長時尚美妝內容,然後又發現她對化妝品成分也有所研究,於是內容變得更加專業。

@深夜種草的翠花

另一個號“彩妝小兔幾”,原本叫“口紅阿姨”,做過各式各樣的口紅測評。徐妍非常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很好記,但因為博主本人對其他彩妝也很感興趣,單做口紅限制了團隊的發展,所以選擇改名拓寬品類。

@彩妝小兔幾

在徐妍看來,雖然同樣是時尚美妝賬號,但並不會有重合。“這個領域是很大的,接下來我們還會有其他的矩陣號,又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個號寫不了整個時尚美妝領域,甚至10個號都寫不完。”

如何去發現和培養新的KOL?徐妍說,“真正有潛質的員工其實不太需要去發掘,她自己會被看到。”

比如打造了素人改造系列圖文、負責矩陣號“OtherFashion”的小黃瓜,大學時期就到“深夜發媸”實習,工作一年嘗試了很多東西都不太適合。有一次,她突然說想做一篇直男改造的內容,看到成品的時候,徐老師就覺得挺好玩的,沒想到發佈之後在全網爆紅,不僅公號上獲得百萬+,微博上單篇閱讀量也突破2000萬。於是,小黃瓜得到機會去做了一個單獨的賬號,專注做改造、穿搭類的內容。

@一條小黃瓜兒

徐老師悄悄告訴我們,那些被小黃瓜改造過的直男,並沒有想象中的脫胎換骨,後來大多都回到了原本的樣子,包括她的男朋友褲子。

直男改造系列推出一年後,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同質化的內容,因此“OtherFashion”圍繞改造做了更多的延伸和嘗試,比如之前登上微博熱搜的3unshine女團改造,再比如在廣州與科顏氏合作了一次快閃活動,7天完成了100個直男改造。

而隨著內容形態的升級迭代,“深夜發媸”孵化的矩陣號和KOL也逐漸在向短視頻轉型。

關於內容運營:

每個平臺都要用心去對待

徐妍的微博@深夜徐老師 在過去一年半之內,漲了近300萬粉絲。迅速漲粉背後的關鍵,就是根據微博平臺的特點去定製化內容,而非單純的分發。“你對它投入多少,它就會回報多少。”徐老師本人也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微博上。

對於微博等不同平臺,妍媸文化都有專門的團隊去做精細化的運營,對待每個平臺都非常用心。

徐妍說,兩三年前,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把同樣的內容複製到各個平臺做分發,但發現吃力不討好。後來每個平臺都配置了專人負責,保證內容能適應不同平臺的特點

另一方面則是內容形態的升級,從圖文為主,過渡到圖文和短視頻並行。

“深夜發媸”7月底發佈的招聘信息裡,已經列出了短視頻博主的新職位,徐妍希望更多有特長的人才加入他們。基於內容領域的長期探索,還有相對成熟的網紅經濟體系、商務合作資源,徐妍對公司的“造星”能力非常自信,“對於我們來說,把一個新的賬號從0做到100萬粉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

當然,如果能直接從員工裡孵化出新的KOL更為高效。徐妍在公司內部問誰想來做短視頻時,就有十幾個人報名,最終她從中選擇了兩個人。

其中一個是剛來公司不久的實習生,她對中美文化差異很感興趣,身邊有很多海外的朋友,於是她開了一個講中外文化差異的賬號,幾個星期就漲了30多萬粉絲。

@花花大開花

徐妍也在不斷擴寬內容的邊界,比如跟明星合作的“深夜突襲”視頻節目,去林允的酒店房間打開她的化妝包,或者讓昊然弟弟猜化妝品的價錢,跟雷佳音聊時尚穿搭和生活習慣。甚至她自己也走上了綜藝節目《奇葩大會》的舞臺,去講自己的故事。

因為喜歡吃零食,徐老師還做起了零食測評的短視頻欄目,跟大家分享各種好吃的小零食。做了幾期之後,她發現粉絲還挺喜歡看(“大概是我表情比較誇張吧”),美食內容也會是之後矩陣號的一個方向。

就像當年果斷地從情感號轉向時尚號,徐妍帶領下的妍媸文化每一個轉身,都顯得利落漂亮。他們沒有止步於公眾號圖文優勢,在短視頻領域摸索出自己的風格,時尚+明星、時尚+美食的碰撞,切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喜好,也讓他們在公眾號紅利期過後找到了新的出路。

關於商業化:

想做更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跨界合作

目前妍媸文化的商業模式是以廣告為主,電商為輔。廣告佔營收的70%-80%,不同平臺上會接不同類型的定製化廣告。

什麼樣的品牌合作軟文會有更高的轉化率?徐妍說,現在團隊已經訓練出一種能力,基本上看到產品就知道推文的轉化率好不好,所以會優先選擇他們認為轉化率高的產品合作。

另外,如果全文都是在介紹產品,轉化率自然會高一些,但這種內容可能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傳播效果也不太好。很多品牌在投放時,其實更看重“深夜發媸”團隊的創意能力。

在與品牌的聯名合作上,徐妍也有自己的想法,第一是調性一致,她覺得自己特別喜歡的品牌,粉絲也不會拒絕。第二則是出其不意,去嘗試一些創新的跨界合作。就比如之前跟喜茶的聯名合作,就讓人覺得非常新奇。喜茶小哥在直男改造欄目中炫酷變身,雙方還聯合設計了迷彩杯託。

前段時間,“深夜發媸”上線了小程序電商“Other Fashion Shop”,雖然近期才上線,但其實團隊在兩年前就開始試水電商,當時還是用H5的形式,跟一個海淘App合作賣美國的潮牌T恤,發現特別好賣。

為了小程序店鋪能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徐妍有一次深夜召集團隊開會,連夜改了一版視覺設計。

“深夜發媸”的粉絲通常自稱“水晶女孩”(也有少量“水晶男孩”),提起這群忠實粉絲,徐老師有難掩的自豪和寵溺之情。

她分享了一個最近印象特別深的故事:七夕的時候,徐老師和褲子拍了一條視頻,記錄他們是怎麼在一起的,裡面提到了他們第一次約會的咖啡店。沒想到,一位粉絲找到那家店,在裡面坐了一下午,為徐老師和褲子畫了很多畫。

感覺能在對方生活裡佔據那麼一個小小的部分,真的很神奇。”徐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