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射鵰英雄傳》中成吉思汗的功績?

林之詩意



歷史背景:南宋滅亡,我們怎能揹負屈辱論外人功績?

作為一部武俠小說或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歌頌了郭靖等一批江湖俠士的愛國主義和俠義情懷。成吉思汗不是主要人物又是不可迴避的偉大人物。成吉思汗最後滅掉了南宋,用魯迅的話說,“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


客觀評價鐵木真:英勇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無論在史載還是《射鵰英雄傳》中,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他無尚英勇,果敢智慧,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受到了全球高度評價。孫中山評價:“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中國幾千年以來,受過了政治力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毛澤東評價:眾所周知,這詩中所提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特別是“一代天驕”均存反諷意味,並不是正面稱讚之意。蔣介石評價: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



對中國作用:為中國疆土確立奠定了基礎

在我們大宋較弱的情況下,成吉思汗出於他個人的政治目的幫了宋的忙,滅掉了西夏、金國。史載:經二十餘年與西夏的戰爭,屢創西夏軍主力,迫西夏國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順利南下攻金。成吉思汗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

小結

《射鵰英雄傳》中鐵木真是我們應該崇拜的一代天驕,但是作為漢人成吉思汗沒有功績只有罪惡。


俗人老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先說說《射鵰英雄傳》為什麼幾個關鍵時間節點,金庸都要通過對成吉思汗正面或側面的描寫,一句或幾句的對話來承接故事情節?思來想去,我想金庸都是為了小說結尾那一句“英雄,英雄”的問句。金庸就是要最終表述自己對於英雄的理解。

我想大概在金庸的心裡,英雄本就該各有千秋。只是天下與家國的區別而已,這反倒是襯托出來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金庸眼中,暴力與殺戮不該是英雄之舉, 只有在郭靖口中,“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寄託了他心中的英雄主義。顯然,虛構郭靖與成吉思汗對話目的也在此。金庸塑造著他內心認可的英雄,這也是通篇點睛之筆。

接下來聊聊成吉思汗鐵木真,咱只談《射鵰》中鐵木真,非正史中的鐵木真,希望問問題這位朋友不要太較真。以下文字皆是小說中鐵木真語氣,不再贅述。

鐵木真,深諳排兵佈陣,調度得法,指揮有序,勇謀皆備,權術精妙,有太多過人之能,王霸雄圖,有王者之相,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絕非浪得虛名。

說鐵木真是英雄,其實已近奸雄。金庸寫哲別,英姿颯爽,箭術百步穿楊,血性漢子,一片赤子之心。心口如一,全無機謀,敢作敢當。哲別是英雄,乃真心英雄,但同樣是英雄,境界的高低卻大相徑庭。

他與鐵木真相比,終究是氣魄相去甚遠,所以他終為鐵木真收用,實是相宜。“哲別望著鐵木真威風凜凜的神態,不禁折服傾倒”,此一句極為傳神如畫。

再說王罕,只是過時的英雄,草原的上一代霸主。可他偏有一個不爭氣的活寶兒子桑昆,沒有本事,卻又不能容人。哲別受桑昆之辱後,鐵木真親自給哲別敬酒,胸懷真是大極。

面對桑昆侮辱性的挑釁,眾人都憤憤不平,鐵木真卻神色自若,氣魄又是大極。鐵木真乃人中龍鳳,能屈能伸,出頭之日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時有桑昆與札木合安排詭計要害鐵木真,鐵木真矇在鼓裡,幸有郭靖急馳小紅馬追上去報信。場面已經拉開,雙方短兵相接,馬上就要有一番大廝殺,但力量的對比,太過懸殊。

鐵木真這邊的隨從只有數百人,桑昆一方的追兵卻有數千人,千鈞一髮,危如累卵,雖有郭靖哲別等人箭術神奇,但追兵勢大,如潮水般湧來,哪裡抵擋得住!

郭靖再立奇功,再展神勇。郭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敵陣,生擒桑昆之子都史回來,暫時穩住局面。鐵木真放言“要是肯拋下朋友部將,一人怕死逃走,那便不是你們的大汗”。好言辭!好漢子!難怪日後能成一番大事業!

救兵終於來了,鐵木真脫困。不但未加追究,反而厚禮卑辭送走都史。假裝胸口中箭,受了重傷。八日之後,鐵木真大兵忽如天降。殺得王罕、札木合潰不成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鐵木真也終於成為了“成吉思汗”,事業向巔峰走去。

在《射鵰》的大背景中,最後金國之敗已成定局。成吉思汗戰績赫赫,事業如日中天。蒙古軍已揮師直搗金人老巢,千軍席捲,勢如破竹,情緣孽緣,又擺到了桌面上。而成吉思汗的戰書,只有六字,“你要戰,便作戰”。好!一代天驕,形象栩栩如生。每每讀此,恍惚如讀歷史,渾然忘了這只是金庸寫的小說。

最後,成吉思汗與郭靖有一段很是意味深長的對話。兩人在草原上馳騁: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

郭靖喃喃自語:“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刻被他這麼一頓數落,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首,不禁也是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得一聲,大口鮮血噴在地下。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成吉思汗只是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挑,恢復傲色,反而大聲說:“我這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駕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來也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喃喃自語。

我想大概在金庸的心裡,英雄本就該各有千秋。只是天下與家國的區別而已,這反倒是襯托出來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彈指醉流年


真實歷史的成吉思汗絕非《射鵰英雄傳》中所演義的成吉思汗。拋開民族因素對漢人屠殺,成吉思汗被公認為"人類之王",他一生建立的豐功偉績,是所有男人的勵志楷模!

首先: “成吉思汗”鐵木真從小出身低微生存都是問題,“成吉思汗” 意為“擁有海洋四方“是功成各就後尊稱,真名叫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1日—1227年8月25日),生於蒙古一個小部落。當時,中國北方區域處在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鐵木真的祖先們多次反抗金朝的統治,卻都失敗並且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其次: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各部落獨立佔據一個地方,相互合作或是相互廝殺,分分合合並沒有統一的民族部落。成吉思汗使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統一的民族蒙古族。統一蒙古之後,成吉思汗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崛起擴張,多次發動對外戰爭,經過許多年的努力,他最終滅亡了西夏,大大削弱了金朝,還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為他的後代蒙哥和忽必烈創造了統一天下的大好局面。成吉思汗死後其子孫繼

續征戰,滅南宋滅大理,最終統一中國地區,加上此前成吉思汗征伐的中亞,貝加爾湖的領土,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外族統治朝代"元朝"成為了中國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

最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帝國。英國作家哈羅蘭姆稱成吉思汗為“人類帝王”。佔領了中國、印度北部、朝鮮半島、中亞細亞全域、俄羅斯大半、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南部,造成了日耳曼民族大遷移。


港燈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帝國1294年國土面積達3300萬平方公里 ,一說2800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60度左右為界),佔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涵蓋了當時版圖內的1億人口 ,吉尼斯世界紀錄等官方機構和國際史學界均承認蒙古帝國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的人類史上第二大帝國。

1206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時期,大蒙古國控制了金朝北半部、西夏、西遼、花剌子模、高加索山一帶和東歐欽察草原。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國、金朝、南宋、大理國和吐蕃形勢圖,大蒙古國和金朝的東部邊界基本以黃河為界,1227年蒙古滅西夏,1227年金朝領土基本只剩河南和陝西。




濱仔電影


成吉思汗在《射鵰英雄傳》中,是華箏的父親,是郭靖的準岳父。而成吉思汗在這部作品中,他的作用應該是襯托主人公郭靖的大俠情懷,用來發展小說的情節。

所以《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所經歷的,都是作品的需要。總體上來看,對成吉思汗的大體豐功偉績的按照史實來發展的,但是在這個大的框架下,金庸先生加入了自己小說情節,使小說豐滿起來。

比如在完顏洪熙兄弟冊封鐵木真為大金國北強招討使後,繼續北上,準備冊封王罕。

在王罕大帳中,完顏洪烈要獎賞當日戰場上勇不可當的哲別。誰想,心胸狹窄的王罕之子桑昆瞧不起只在鐵木真軍中任十夫長的哲別,竟當著眾人面阻止他喝酒,說他沒資格用金盃。

按蒙古人習俗,阻止飲酒是對人極大的侮辱。鐵木真看義父王罕之面,當時未便發怒,只自稱口渴,飲下哲別手中之酒,壓下一場風波。

走出大帳,鐵木真卻當眾宣稱將作戰勇猛的哲別升職,並用自己鐵盔盛滿酒,自飲一口,而後敬給哲別。哲別滿心感激,一膝半跪,接過來幾口喝乾了,低聲道:“鑲滿天下最貴重寶石的金盃,也不及大汗的鐵盔。”

完顏洪烈見此情景,心想:“鐵木真這人真乃人傑。這時候他就叫哲別死一萬次,那人也是心甘情願。”

也確實如此,鐵木真確為人傑,如此激盪人心之舉,惟有心懷天下之英雄才能做出。

其實,我但是覺得《射鵰英雄傳》中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崛起,抗擊金國,到最後進攻宋朝,這個大的背景,就是要突出郭靖的愛國情懷,就像郭靖所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果說成吉思汗的功績,我們站在當時一個蒙古人的角度上看,成吉思汗就是一個民族的明燈,是領袖,讓受人欺凌的蒙古人團結了起來,讓吃不飽的蒙古人吃飽了。至於他打下的大片版圖,對於當時的蒙古人來言,可能只是要吃的更飽,更好吧。

中國有句話講的特別好,“我之英雄,彼之仇寇”。敵人有多痛恨他,他的子民就有多愛戴他。


墨客觀點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成吉思汗一生的功績列表!希望對你們能有所瞭解。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輦谷。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馬哥自媒體


你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主要功績是“統一漠北”

統一漠北一戰是蒙古帝國陸續消滅中國境內的各個政權以及征服中亞、東歐和西亞各政權的戰爭。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於斡難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國。當時蒙古的宗主國為金朝,由於金朝與其盟國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三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徵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於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名義上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三生侑幸


如果僅僅在《射鵰》書中的話,大汗是打不過江南七怪的。

《射鵰英雄傳》第二回江南七怪中,金庸對江南七怪的外貌特徵和武功路數做了詳細的描寫,七人武功在和丘處機斗酒中體現淋漓盡致。

張阿生:

張阿生心想:“要是再像剛才那樣把銅缸舉在頭頂,怎能喝酒?”當即退後兩步,雙手擋在胸口,待銅缸飛到,雙手向外一分,銅缸正撞在胸口。他生得肥胖,胸口累累的都是肥肉,猶如一個軟墊般托住了銅缸,隨即運氣,胸肌向外彈出,已把銅缸飛來之勢擋住,雙手合圍,緊緊抱住了銅缸,低頭在缸裡喝了一大口酒,讚道:“好酒!”雙手突然縮回,抵在胸前,銅缸尚未下落,已是一招“雙掌移山”,把銅缸猛推出去。這一招勁道既足,變招又快,的是外家的高明功夫。

柯鎮惡:

完顏洪烈心想:“這人眼睛瞎了,又如何接得?”卻不知柯鎮惡位居江南七怪之首,武功也為七人之冠,他聽辨細微暗器尚且不差釐毫,這口巨大的銅缸擲來時呼呼生風,自然辨得清楚,只見他意定神閒的坐著,恍如未覺,直至銅缸飛臨頭頂,這才右手一舉,鐵杖已頂在缸底。那銅缸在鐵杖上的溜溜轉得飛快,猶如耍盤子的人用竹棒頂住了瓷盤玩弄一般。突然間鐵棒略歪,銅缸微微傾側,眼見要跌下來打在他的頭頂,這一下還不打得腦漿迸裂?哪知銅缸傾側,卻不跌下,缸中酒水如一條線般射將下來。柯鎮惡張口接住,上面的酒不住傾下,他咕嘟咕嘟的大口吞飲,飲了三四口,鐵杖稍挪,又已頂在缸底正中,隨即向上一送,銅缸飛了起來。他揮杖橫擊,噹的一聲巨響,震耳欲聾,那缸便飛向丘處機而去,四下裡嗡嗡之聲好一陣不絕。

南希仁:

南希仁一言不發,待銅缸飛到,舉起扁擔在空中擋住,噹的一聲,銅缸在空中受阻,落了下來。南希仁伸手在缸裡抄了一口酒,就手吃了,扁擔打橫,右膝跪倒,扁擔擱在左膝之上,右手在扁擔一端扳落,扁擔另一端托住銅缸之底,扳起銅缸,又飛在空中。

全金髮:

他正待將缸擊還給丘處機,鬧市俠隱全金髮笑道:“兄弟做小生意,愛佔小便宜,就不費力的討口酒吃吧。”搶到南希仁身邊,待銅缸再次落下時,也抄一口酒吃了,忽地躍起,雙足抵住缸邊,空中用力,雙腳一挺,身子如箭般向後射出,那銅缸也給他雙腳蹬了出去。他和銅缸從相反方向飛出,銅缸徑向丘處機飛去。他身子激射到板壁之上,輕輕滑下。妙手書生朱聰搖著摺扇,不住口的道:“妙哉,妙哉!”

朱聰:

丘處機接住銅缸,又喝了一大口酒,說道:“妙哉,妙哉!貧道敬二哥一缸。”朱聰狂叫起來:“啊喲,使不得,小生手無縛雞之力,肚無杯酒之量,不壓死也要醉死……”呼叫未畢,銅缸已向他當頭飛到。朱聰大叫:“壓死人啦,救命,救……”伸扇子在缸中一撈,送人口中,倒轉扇柄,抵住缸邊往外送出,騰的一聲,樓板已被他蹬破一個大洞,身子從洞裡掉了下去,“救命,救命”之聲,不住從洞裡傳將上來。眾人都知他是裝腔作勢,誰也不覺驚訝。完顏洪烈見他扇柄一抵,銅缸便已飛回,小小一柄摺扇,所發勁力竟不弱於南希仁那根沉重的鋼鐵扁擔,心下暗自駭異。

韓小瑩:

越女劍韓小瑩叫道:“我來喝一口”右足一點,身子如飛燕掠波,倏地在銅缸上空躍過,頭一低,已在缸中吸到了一口酒,輕飄飄的落在對面窗格之上。她擅於劍法輕功,曹力卻非所長,心想輪到這口笨重已極的銅缸向自己擲來,接擋固是無力,要擲還給這個道士更是萬萬不能,是以乘機施展輕功吸酒。

韓寶駒:

馬王神韓寶駒身在馬腹之下,左足勾住鐐子,雙子及右足卻托住銅缸,使它端端正正的放在馬鞍之上,不致傾側。那黃馬跑得又快又穩,上樓如馳平地。韓寶駒翻身上馬,探頭在缸中喝了一大口酒,左臂一振,把銅缸推在樓板之上,哈哈大笑,一提韁,那黃馬倏地從窗口竄了出去,猶如天馬行空,穩穩當當的落在街心。韓寶駒躍下馬背,和朱聰挽手上樓。

七人還有其他絕技,這裡不提。

武俠小說中,大汗善於領兵打仗,對江湖中的武功差的太多,全書中似乎只對大汗射鵰過程有過描寫。細緻來分的話,成吉思汗不屬江湖中人。

雖然江南七怪在後面的章回中出彩不多,而且被西毒歐陽鋒虐成渣,那也只能說明五絕武功太霸道,不能說明江南七怪差勁。

江湖中人就是江湖中人,還不至於差到不如成吉思汗這個非江湖中人。


一杆水噠礙


你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部落之後,一直都在出兵攻打鄰近各國,在25年時間裡用20萬人的軍隊打敗了40多個國家,消滅各國軍隊超過千萬,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蒙古帝國。

  穩定時期的國家,領土最大面積超4400萬,是當時人類世界五分之四還要大,在歷史上都沒有過第二個這樣的帝王,成吉思汗將東西方文明在版圖上第一次連接在了一起,他也被各國學者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對人類歷史產生最大影響的人,華盛頓將成吉思汗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

成吉思汗不僅將中國土地第一次擴張這麼大,他為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多貢獻,成吉思汗創建了文字、創建了宗教信仰,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世界上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在各方面領域,都有過巨大的貢獻,但他也是被後人飽受爭議的一位古人。





彬哥視界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衝突史。(易中天教授對“封建”有特定看法,本條採用傳統說法。)

草原文明入侵中原後建立的政權,都會被先進的文明所同化,只有成吉思汗的後代建立的元朝是例外,直至元朝滅亡,仍然保留著較為完整的軍事實力,國外有學者就認為元代就是中國被異族入侵統治的一個朝代。(國內影視劇很少拍元代題材)

射鵰裡面大俠郭靖的襄陽保衛戰,意義非凡,這是真正意義上對強大侵略者的抵抗。蒙古帝國具備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武力,最遼闊的版圖。

看看成吉思汗曾經說過的話。

“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

“找出敵人的下落,把他連根拔起,再奪走他

所有的財產,這是男人最大的快樂。”

“ 爾要戰,那便戰!”

“ 戰勝了敵人,我們共同分配獲得的財物。”

“ 天下地土寬廣,河水眾多,你們儘可以各自去擴 大營盤,征服邦國。”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不管成吉思汗給蒙古帝國植下的“根”是否是其曇花一現的原因,但他們真正做到了僅憑手中的強弓,就創立了世界最大版圖帝國-可以說把侵略事業做到了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