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以身作則(管理者好好看看)

以身作則

  主管必須相信“管人先管己”之道。《論語》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清朝道光年間,為了抵抗外國列強的侵略,陳化成七十多歲了,仍舊接受了道光帝的使命,率領軍隊駐紮在寶山。一天夜裡,忽然颳起了狂風,暴雨傾盆而下,致使駐地附近的水塘迅速漲溢,大水隨之向營區蔓延開來。隨從的將士請陳化成把帥帳移到高處,以免大水進入影響休息。陳化成說:“我的大帳是士兵們的嚮導,一旦移動了,士兵們不明所以,必然會使軍心動搖,影響士氣。況且士兵們都睡在泥水中,我卻一個人高高在上,這怎麼行!”堅決不準移動帥帳。七十多歲的陳化成堅持在水中處理各種軍事事務,這件事感動了所有的士兵,士兵的士氣大增,作戰英勇無比。

  許多員工眼中的管理者,都具有某種他人所沒有的特質,若你不具備某種獨特的風格,就很難獲得員工的尊敬。在此特質中,最重要的即在於管理者的“自我要求”。你是否對自己的要求遠甚於對員工的要求呢?偶爾,你會站在客觀的立場,為對方設身處地地想想嗎?這種態度與涵養是身為管理者所必備的。一天到晚光為自己打算的人,絕非優秀的管理者。

  員工服從管理者的指導,其理由不外乎下列兩點:

  一是因管理者地位既高,權力又大,不服從則將遭受制裁。

  二是因管理者對事情的想法、看法、知識、經驗較自己更勝一籌。

  這兩個條件無論缺少哪一個,部屬都將叛離而去,而其中第二點尤為重要。因此,作為一個管理者應當時刻不忘如此地反省自己:

  “我的各方面能力比不比員工強?想法、看法以及做法是否比他優秀?我應當怎樣做才能更出色?”

  “在要求員工做一些事情之前,我是否應先負起責任,做好領導工作呢?”

  “我是否太放縱自己了?要求別人做到的,我自己有沒有做到?”

  只有不斷地反省自己,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才能樹立起被別人尊重的自我形象,並以其征服手下所有的員工,使他產生尊敬、信賴、服從的信念,從而推動工作的進展。

  部門管理者還要主動確定其與員工之間應建立何種關係,還要為員工的行為定好基調。如果管理者對客戶魯莽無禮或說三道四,那麼員工也會如此。如果管理者對員工與客戶公平、尊重,這同樣會在員工身上得到體現。然而許多企業管理者並不清楚自己該遵守什麼樣的行為規範。以下10條準則可以幫助管理者營造一種互助的氛圍。

  (1)身先士卒。部門管理者要在各個方面樹立榜樣,從工作到舉止,這一點是基礎。

  (2)尊重所有的員工。不管其性別、種族、宗教信仰,還是個性如何。

  (3)尊重員工的隱私。你也許不得不在一位員工不在時翻他的辦公桌找一份你需要的文件,你當然有權這樣做。但是這不等於你有權翻閱人家的信件。

  (4)經常稱讚、表揚員工。當受到鼓勵時人們會工作得更好、更有效。作為企業管理者,你的工作主要是鼓勵他人。

  (5)注意批評要公正。公正的批評容易讓人體面地接受。

  (6)尊重他人的自主權。組織一個好的團隊,然後放手讓他們自己行事。不要把員工當小孩,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那樣會造成一種敵對的、緊張的辦公氣氛。

  (7)讓員工有機會接觸你。如果可能,每天將你辦公室的大門敞開一會兒。接自己的電話,虛心對待各種意見,甚至是批評你管理方式的意見。

  (8)用員工喜歡的方式稱呼他們。如果你的女秘書比你年長,或者即使不比你年長,也要使用合適的稱呼(小姐、夫人或女士)。

  (9)小事著眼,禮讓他人。你是有權之士,因此你應該在小事上表現出兼讓,讓你的員工感到自在些。

  (10)不要把員工當作你的僕人。員工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惟命是從的。應該自己去拿咖啡,自己結算自己的收入,自己為度假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