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一江兩岸“綠”潮湧

春日晴方好,植綠正當時。3月12日,第42個植樹節,一場義務植樹活動在位於長江岸邊的馬鞍山花山區金家莊街道採石港東側舉行。該區域綠化後,將與濱江文化公園、濱江生態溼地、薛家窪生態遊園融為一體,進一步提升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生態環境面貌,助力“城市生態客廳”建設。

近年來,馬鞍山市堅決貫徹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的部署要求,通過鐵腕整治環保亂象,加大源頭治理,逐步修復長江岸線生態,重現詩仙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詩中美景,持續打造“城市生態客廳”。

生態向好、城鄉向美、產業向優,長江馬鞍山段的秀麗鉅變,正是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例證和精彩縮影。

堅持問題導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3月10日,長江西岸,和縣烏江鎮原卜陳船舶廠地塊的復綠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移栽樹木,一顆顆柳樹落地紮根。“這兩天,和縣的防疫風險等級降下來了,工人們做好防護措施後,分散到不同點位‘上陣’,鉚足了幹勁搶抓時節。”烏江鎮林業站站長王賢文介紹。

此處地塊,原先是一家小造船廠,汙染大,環境髒亂差。在2019年全市“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中被拆除並進行生態修復,今年進行復綠、添綠後,將進一步助力長江生態治理。

長江西岸的復綠、添綠工程,只是馬鞍山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改,整改,認真改”。2019年以來,馬鞍山市從問題整改入手,用問題整改的實際成效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提高站位堅決改、精準施策科學改、舉一反三全面改、壓實責任強力改,用鐵腕手段迅速扭轉長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長江馬鞍山段一江兩岸氣象一新,薛家窪生態遊園、濱江生態溼地等組成“城市生態客廳”,成為市民“網紅”打卡地和城市長江風光新名片。

全力推進長江馬鞍山段生態環境“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切實抓好“3 6 21 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即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問題、省委主要領導暗訪反饋問題和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等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改工作。馬鞍山市出臺了《長江馬鞍山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方案》,築牢“1公里生態修復樣板區、5公里產城一體示範區、15公里城鄉融合先行區”三道防線,重點開展禁新建、減存量、關汙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大行動”,打出“鐵腕治江”組合拳。

馬鞍山市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按照自然肌理實施生態修復,不搞大拆大建、過度整改。在23公里長江東岸綜合整治中,注重使用本地樹種進行復綠補綠,保留部分碼頭設施作為觀景平臺,保留部分廠房作為管理用房,保留楊樹林、蘆葦蕩等生態溼地,打造原生態的濱江溼地公園,不僅效果好,而且花錢少,解決了馬鞍山長期以來存在的“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的問題。

同時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加強防護林建設和溼地保護。加大田園式森林城市建設,於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另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漁民退捕轉產方面,馬鞍山市1407條持證漁船、3739條輔助漁船全部拆解完成,11260名漁民全部退出捕撈序列,告別“水上漂”,長江水域生態功能逐步修復。首開安徽各市先河,制定出臺《推進工業園區“環保管家”試點工作方案》,為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汙染長江的“頑症”提供了新的探索實踐。一體推進雨汙分流、截汙納管、汙水處理廠提標擴能等工作,全面治理城區35處黑臭水體,入選全國首批(20個)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在鐵腕治理之下,昔日生態“痛點”正蝶變為環境“亮點”。長江生態好了,江面上的水鳥更多了。

聚力產業升級,創新綠色發展揚帆遠航

“復工復產的速度大大超過原先預料,為‘四送一服’點個贊。”3月2日,當塗奧克斯智能家電產業園負責人感慨道,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面推進復產復工,產能恢復到春節前水平,日產空調5000套。預計到3月中旬左右,產能可望達到日產7500套。

當塗奧克斯智能家電產業園規模大,總投資超10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45億、用地1500畝,是安徽省在建的最大單體工業項目之一,也是奧克斯集團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奧克斯項目的引進,彰顯馬鞍山市加速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

長江生態環境之“病”,本質是發展方式之“病”、發展理念之“病”。要解決好長江生態環境問題,根本之策在於,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馬鞍山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環境治理,一手抓產業發展,通過環境治理倒逼產業轉型、助推產業升級,走出了一條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

馬鞍山市提出“生態福地、智造名城”的目標定位,在生態保護上,堅決不走以前粗放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老路;在產業轉型上,推動傳統制造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近年來,馬鞍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制造大市加速邁向“智造名城”,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持續提升。

環境治理力度大,產業升級的力度更大。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489家,每萬人有效專利擁有量23.6件,均居全省第三。以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三大基地建設為重點,馬鞍山市戰新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漂亮的上揚線,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斷加快。

環境治理力度大,招大引強的力度更大。組建半導體、通信通訊、新能源及汽車、智能製造四個專業招商小組,加強產業鏈招商,積極承接沿海和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推進寧馬跨界一體化發展,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環境治理力度大,產業培育的力度更大。馬鞍山市出臺了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以“精耕細作”顛覆“大全重廣”,倒逼企業提質增效,破解資源瓶頸之困、結構調整之難、動力不足之憂。馬鞍山市對全市1830戶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評價,針對ABCD四類企業,實行差別化配置資源,做到扶優扶強、優勝劣汰。

今年3月9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業升級突破年”動員大會,發出產業升級“動員令”,吹響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衝鋒號”。

在鄭蒲港新區,東、西梁山隔江相望,激盪著“天門中斷楚江開”的迴響。今天的馬鞍山,在新時代的航道上,搭乘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浩蕩東風,承載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推動“三個走在前列”的歷史重任,擊楫勇進,破浪前行。(周坤 陳邦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