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以前我總覺得,“低效勤奮”是挺沒面子的一件事,網上各種的大V小V都喜歡寫《XXX,讓你擺脫低效勤奮》的文章,自己以前也寫過類似的文章。

但是最近,我開始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低效勤奮”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認識,因為自己去年底開始嘗試自媒體平臺上寫作,而我對寫作的認識也是慢慢由淺入深。

因為這是我近半年來琢磨最多的一件事,所以我就在想,我一直也在倡導要擺脫“低效勤奮”,但是在寫作這件事上,一樣經歷“低效勤奮”這個階段呀。

從一開始的亂寫,到越寫越規範,難道我要全盤否定我“低效勤奮”的階段嗎?

網上大部分教你擺脫“低效勤奮”的文章,大多帶有批判性,讀者每次讀到這樣的文章,都有深深的內疚感,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滿滿的負能量。

今天寫這篇文章,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們如何正確面對這個階段,接納它,讓它成為我們的朋友,並和它一起走出來。


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1. 什麼是低效的勤奮

所謂“低效勤奮”,我的定義是:不思考、不高效的勤奮狀態。

比如:

  • 你每天工作到深夜,產出卻不如別人半天的工作成效;
  • 你讀了很多書,卻不如別人看一本帶來的效果好;
  • 你努力健身,身體卻越來越差。

這樣看來,“低效勤奮”確實罪大惡極,我們就應該批判它,抵制它。

你一定很好奇,不管是那些掉坑無數的企業家,還是那些掌握高效方法的學霸,難道他們就沒有低效的勤奮的階段嗎?

其實並不是,他們只是經歷過該階段而已,然後掌握更高效的方法論。

通過大量事例和我的自身經歷,我發現,很多事情在你把它做到“入門”之前,你是不懂各種原理和方法的,而這個階段的勤奮註定是低效的。

我有個興趣愛好,喜歡打羽毛球,還打得不錯(業餘選手中),在我學打羽毛球球的過程中,就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低效勤奮”。

小時候,老家是在巷子裡,爺爺在路中間拉個球網,然後就有了一個簡易的球場,那是我羽毛球的啟蒙。

羽毛球伴隨著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當時我對如何贏球只有一個認知,那就是用力打到對方的場地內,讓對方接不住,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上大學之前,我都是堅持這種打法,簡單粗暴有效。

但是上了大學,加入羽毛球協會,我知道原來還有“握拍”,還有“步法”,還知道打球不能只是用蠻力,還要通過各種擊球來破壞對方身體的平衡,從而製造進攻的機會 ,而且我也開始明白,為什麼別人看似同一個動作,球卻可以打到不同的方向,為什麼別人可以那麼快接到球,為什麼……

我學打羽毛球的“低效勤奮”階段,竟然長達10幾年。


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2.為什麼“低效勤奮”階段如此重要

前面提到我學打羽毛去的經歷,可能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過去10幾年的球是不是白打了。

是的,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現在看來,恰恰是這段經歷,成為了我後期學習對照很好的模板,讓我可以用新學到理論、技能,不斷去修正以前錯誤的認知。

那十幾年“低效勤奮”階段的努力,讓我成為現在的自己。因為自己以前的每一個錯誤的動作,都讓我對羽毛球的理解更加深刻。

歌手李宗盛說一句話,我特別認可:“每一步,都算數。”不管你以前走得多麼磕磕碰碰,那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我對讀書這件事的認知也是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 一開始以為把書看完就好了
  • 後來發現除了看書,還得做下筆記
  • 再後來發現看完書,畫個思維導圖更好理解
  • 最後發現,讀書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大部分書當作字典來用就好

你能說我以前讀的書都白讀了嗎?

人的認知就是不斷深化的一個過程,在沒經歷過之前,我們就算聽過,你也是不信的,我想這就是很多“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了這一生”的原因。

所以,“低效勤奮”真的不要緊,最重要是承認它,並勇敢地去經歷。

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3. 快速通過“低效勤奮”階段

現在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低效勤奮”階段的價值,至少現在你已經不會在心底排斥自己這個階段的表現。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度過這個階段?我的建議是——快速通過。

想要快速通過,這裡需要藉助兩個概念:一個是精益創業,一個是刻意練習。

精益創業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場中投入一個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通過不斷得到有價值的反饋,對產品進行快速優化和迭代。

刻意練習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

整合起來就是:最小單位刻意練習,並獲得反饋,快速達到入門。

比如你想學會某項技能,比如說寫作,我們就可以嘗試這麼做:

先看幾篇高質量的文章,然後模仿,先不要去管什麼結構,修辭,寫出來再說,寫了十幾篇之後,你便形成了你對寫作這件事的基本認知,算是入門。

接下來,便是系統地學習寫作技巧,把之前忽略的理論補上,用新學到的理論去修正之前錯誤認知,至此,你的學習開始了一個正向的循環中,進入高效勤奮。


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4.擺脫“低效勤奮”要注意的2件事

既然你已經學會了正視“低效勤奮”,也懂得快速通過的方法,那就一定萬無一失了嗎,這裡我還補充兩個注意事項。

① 沒入門之前,不要花大量時間切換各種的方法

如果自己還沒達到入門階段,請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各種高效的方法,因為這個階段的你根本不具備辨別的能力,很多小夥伴喜歡尋找方法,卻從不行動,最後導致放棄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拿學英語來說,一開始就糾結於各種教材,並在各種的教材之前不斷切換的人,大概率是學不好,學英語最重要的是先用起來,用於交流你就專注聽說練習,查資料為主你就多閱讀英文著作,研究語法。

② 向教育者學習,而不是所謂的“高手”

向誰學習也是一個要重視的問題,很多高手只會給你一大堆抽象的概念,但從不給出具體的方法,他們只想證明他高效,你低效而已,沒別的目的。

那要向誰學習呢,向哪些教育者學習,因為他們會讓你明白高手是怎麼做的,而且會給出一系類的方法,讓你成為和他們一樣。


低效勤奮怎麼了?我就看不慣你們瞧不起低效勤奮的樣子

結語:

“低效勤奮”,一定是暫時的,我們要正視這個階段,想辦法讓自己快速通過這個階段:

入門前,最小單位刻意練習,獲得反饋,並向教育者學習,讓自己快速通過這個階段。

等過了這個階段,你便步入了高效勤奮的隊伍,最終你會發現所謂低效和高效只是相對的概念,你現在的“高效”,過段時間就可能變成“低效”,你的“低效”,在別人看來可能是“高效”。

成長的方式,似乎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都應該形成自己對勤奮的理解和態度,畢竟,每個人都適合自己的一種活法。


我是 ,80後知識獵人,專注知識管理與認知升級。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如何學習,用學習活出100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