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佈投降時,裕仁宣讀投降詔書,日本人民是聽不懂的嗎?為什麼?

mtolao


1945年,9個軍26個美械師的國民黨軍隊獲得雪峰山大捷(湘西會戰),日方死傷3.6萬人,被動防守多年的中國軍隊,終於轉變為主動,大趨勢由防禦轉為正式反攻狀態。

滿清積弱百年,戰亂無數,中國曆盡苦難。在1945年,中國軍隊終於擁有了對列強反攻倒算的實力,在正式交鋒中傷筋動骨的日軍終於做出讓步,自請退出山海關,而中方沒有答應,而是要求日本離開中國本土退至釜山。

萊特島海戰→呂宋島→馬尼拉→硫磺島→沖繩,雖然日本負隅頑抗,付出極大代價,傷亡慘重,但並不能阻擋美國進攻的腳步。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日本不在1945年投降,面對終於將部隊“打磨”出一些戰力的國民黨部隊和作風頑強、戰力彪悍的解放軍,兩線作戰的日本軍隊用不了多久,就會在中國被消磨殆盡。

然而,美國並沒有給中國軍隊通過正面集團化作戰取得最終完勝的機會,1945.04.01 ,已經玩膩了“跳棋”的美國正式派遣24萬部隊登陸日本沖繩,沖繩島血戰拉開序幕。

沖繩島當時有駐守日軍10萬人,美軍在歷時2個半月的時間內,以傷亡7.6萬人的代價,殲滅日軍7.8萬人,最終贏得勝利,併為後續的大轟炸和原子彈投放鋪平了道路。

日本國內的學者是這樣評價的,當時還在為是戰是和爭論不休的日本高層,就是在收到沖繩島血戰戰敗的消息後,迅速統一了思想、步調,決定談和甚至投降的。

我們不去管日本內閣的更迭和日本陸軍強硬的“一億玉碎,死裡求生。”,總之,在波茲坦公告後,在長崎、廣島原子彈威力的震懾下,日本最終接受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併發布投降(終戰)詔書。

“吾人對美英宣戰,確係誠心希望保證日本之自衛及東亞安定。吾人並未思及妨礙其他國家之主權或擴張領土。”

投降詔書的全文我就不貼了,其中充斥著無恥的謊言和自己都不能相信的藉口,由詔書體現的內容可以看出,日本並沒有深刻反省自己的罪責,對於侵犯其他國家主權,他以一句“固非朕之本志”輕飄飄的一帶而過,絲毫不反省自己給其他國家帶來的苦難,致使他國生靈塗炭隻字未提,只看到了自己軍民的傷亡,裕仁表達了痛徹肺腑的悲憤,並對雙手沾滿血腥的日本戰犯表達深深的同情(後來又8次參拜靖國神社)。

他把戰爭描述成了日本為了“東亞安定”而做出的“自存自衛”的行為。

直到裕仁挺屍,從來不承認對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對於日本的戰敗還是耿耿於懷,在死前念念不忘“我低估了中國”,言外之意是什麼?固執的認為自己沒錯,他的計劃失敗,完全是因為低估中國才導致大敗局,對此他耿耿於懷,覺得太可惜了?

裕仁的膽小鬼嘴臉暴露無遺,打別人的時候是把好手,自己被打得時候卻怕被胖揍,這個懦夫如果真有骨氣,大可以一億玉碎,死拼到底,為什麼不呢?一億玉碎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性命,在發佈投降詔書之前,他還在聯絡蘇聯,希望通過外交斡旋的方式解決問題,條件主要是不改天皇制,不動裕仁本人。

即便是發佈投降詔書,都還顧忌著自己虛偽的麵皮,他所宣讀的投降詔書,當時的日本民眾和作戰的日本軍人們聽後,神情木然,因為他們聽不懂......

直到後續他人朗讀出真實意思,跪聽諭旨的日本軍民才哭成一片,原來日本投降(終戰)了呀。

日本皇室自我標榜不同凡人,把自己劃為神族行列,既然是神就要與賤民有所區分,有所不同,包括說話在內,所以就出現了“玉音”或說“鶴音”,這是日本皇族的專屬用語,除了皇室和翻譯,誰都聽不懂,看來保密性還挺強。

玉音並不僅僅是一種口音,它還具有特殊的語法,類似於中國的古文,日本對大唐盛世是非常讚歎的,筆者猜測他們所謂的玉音根本就是借鑑唐朝的語法習慣和發音代代相傳下來的,唐代的字音(口音)和現在相比差別就不小。

裕仁死前,念念不忘的是“我低估了中國”,我們念念不忘是“勿忘國恥”,日本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加之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復甦(其實就沒沉寂過),所以對這個國家需要始終保持警惕。


古今通史


1945年8月14日,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提前誦讀錄製了所謂的《終戰詔書》,並且第二天由當時的日本放送協會正式對外廣播,這件事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作“玉音放送”。

不過錄音播放之後,所有的日本民眾聽得雲裡霧裡根本不知道天皇說了什麼。直到後來播音員放送了翻譯,日本民眾才知道天皇宣佈投降了。


日本天皇說話,日本民眾的確聽不懂

在日本文化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後裔,作為神族來統治人間,尤其是近代尊王攘夷以及幕府的崩潰,再次回到日本中心位置的天皇被徹底神化。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皇是神一樣的存在,而非凡人。

為了維護天皇的“神”的地位,日本對於天皇的神化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近代日本天皇出巡,所有地方都要無菌化處理,踏足的地方通通鋪上紅毯,周圍民眾不準抬頭看天皇。更誇張的是,作為神的天皇如果不舒服、生病了也不能看大夫,這也是古代日本天皇多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是神,與普通人不能一樣,天皇又怎麼說與“凡人”相同的語言呢?所以日本天皇所說的是一種由古漢語文言文演變而來的古典日語,而且天皇發音也很特別,被稱作“鶴音”或者“玉音”。

這種天皇專屬的語言,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學習,別說百姓,就是稍遠支點的皇族都看不懂聽不懂。所以《終戰詔書》播送後,聽得日本民眾一臉茫然不知發生了什麼,而那也是“鶴音”首次出現在普通民眾耳中。

為何要用“鶴音”宣佈投降

雖然日本當時已經戰敗,但裕仁依舊心有所想——天皇依舊是神,依舊是日本至高無上的存在。為了繼續維持所謂的神的地位與神秘感,天皇有必要說一些常人壓根聽不懂的語言。

同時,“玉音放送”使用這種“神語”,也是為了後來讓天皇等躲避審判。由於鶴音晦澀難懂,需要進行翻譯,所以日本到時候可以甩鍋給翻譯人員,說是他們翻譯出錯,弄錯了天皇的詔諭,結果導致了大戰。

二戰後,日本天皇制度被保留了下來,被削去了所有實權的天皇成為了日本的“花瓶”。《人間宣言》發表後,徹底否定了天皇“神的地位”,將天皇從神壇上給拉了下來。


澹奕


聽不懂的《終戰詔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對外發布了天皇的《終戰詔書》(以下簡稱《詔書》),對於絕大部分日本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這對於普通日本民眾來說是很神聖的一件事,所以大多民眾都跪地聆聽天皇的玉音。

(日本民眾跪地聆聽天皇御音)

在時長近5分鐘的玉音廣播完畢後,很多日本人卻集體蒙圈了,天皇這說的是啥?怎麼聽不懂啊?不一會,廣播裡又傳出瞭解說員的聲音,民眾這才知道,原來日本投降了(當時日本稱為終戰)。

這樣的事情並非後人杜撰出來的,而是在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很多日本民眾聽不懂天皇說的話呢?原因有二,下面一一說明。

一、《詔書》為文語體,晦澀難懂


(《詔書》原文)

1945年8月9日,日本內閣在防空洞中召開會議,會議圍繞是否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公告》(也就是是停戰還是繼續作戰)進行表決,結果會開了兩個小時,也沒有表決出結果。最後日本天皇裕仁表明態度,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隨即讓首相鈴木貫太郎起草詔書。

因為當時日本發佈的詔書都要採用“文語體”,所謂“文語體”,就是古典日語,也就是我們中國的文言文,這種文體十分古奧,深邃難懂,對文學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起草完畢後,又找來了日本漢學家川田瑞穗進行潤色。


(《詔書》中文版部分譯文)

所以整篇的《詔書》都是運用一種類似文言文的晦澀語法進行書寫,而這種語法和平時日本人所說的日語大相徑庭,所以別說普通的日本人了,就算是專業的日語教師聽了都可能一知半解。

二、皇室特有的鶴音發音特殊

由於日本皇室在日本的地位非常特殊,所以在那個年代日本皇室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鶴音(鶴在日本有高尚德行之意)。

而鶴音在日本只有皇室才瞭解,普通民眾根本不知道怎麼說,更主要的是鶴音在很多日文中的發音和日常日文發音是不一樣的,而恰恰這次裕仁天皇所說的正是鶴音,所以,日本民眾聽天皇說話就像聽方言一樣,很多人根本聽不懂。2015年8月1日,日本宮內廳公佈了《詔書》的原版錄音,聽起來確實和平時聽到的日語有很大不同。

再加上日本民眾聽到的《詔書》不是裕仁的直播,而且錄播,也就是說,《詔書》是提前錄好的(8月14日天皇就錄製好了《詔書》),而那個年代由於技術條件有限,錄音技術相對現在也不成熟,所以裡面混雜著很多雜音。

所以正是因為以上兩點,才導致了大部分日本民眾沒有聽懂天皇的玉音,好在有解說員加以解說,才讓日本民眾知道日本已經投降,戰爭已經結束。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史,喜歡可以關注哦!


小何嘮史


關於當初日本投降時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宣讀投降詔書,日本老百姓卻聽不懂這個問題並不是刻意誇張,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很多“抗日神劇”中經常會出現播放投降詔書時,日本鬼子抱頭痛哭、當場切腹自殺的劇情,很顯然“神劇”又開始“神”了!聽都聽不懂,哭個屁呀!實際上,當初裕仁天皇廣播投降詔書時,無論日本軍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是通過翻譯“轉播”的!



這所謂聽不懂的天皇詔書採用的實際上是一種古體日文,對於彼時的日本普通百姓而言,大概其就相當於中國先秦時期的《左傳》《戰國策》等相對現在的我們差不多,如果沒有經過文言文、尤其是先秦時期文言文的學習,恐怕也就乍一聽像中文,就是沒幾句能聽明白的……而彼時裕仁天皇使用的就是這種類似“天書”一般的語言,日本人稱之為“玉音”。



二戰結束之前的日本天皇之所以使用所謂“玉音”,並不是為了正常交流,而是為了凸顯其“神”的地位。既然是“神”,說什麼你都明白,那這“神”不是白當啦?就是要讓你聽不明白“神”在說什麼,你內心才會更加敬畏!因此,彼時日本天皇發佈什麼詔書啊之類的,都會使用所謂“玉音”,必須經過專門的翻譯進行轉錄,之後才能被普通民眾所認知。否則,就如同天書一般!至於公開發表講話,裕仁天皇的投降詔書是蠍子粑粑獨一份!在他之前,天皇是“神”,怎麼能讓普通老百姓聽到“玉音”呢?說白了,所為“玉音”,實際上就是日本當局愚民的一種手段而已,與什麼“武士道精神”之類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如果說,在二戰戰敗投降之前,日本天皇是為了維護“神”的地位而採用“玉音”愚民。那麼,日本都戰敗投降了,裕仁天皇也不過就是一個沒有被套上枷鎖的“囚徒”,為什麼還要選擇採用“玉音”宣讀投降詔書麼?問題就出在這個“囚徒”之上!二戰之後,裕仁天皇之所以能夠逃脫東京審判,最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與日本達成了政治交易,而表面原因就是這個所謂“玉音”!戰敗投降之後,裕仁天皇把所有罪責全部推到了“玉音”翻譯和內閣頭上,其理由就是翻譯對“玉音”的轉述或翻譯有誤,並沒有準確反映自己的本意,一切事情都是內閣從翻譯那裡得到了錯誤的“旨意”!而裕仁天皇自己並不知情……



這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在美國與日本的政治交易中堂而皇之成為了裕仁天皇逃避戰爭責任的“利器”!最終,裕仁天皇不僅逃脫了東京審判,連原本天皇的地位都沒有動搖,一直活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而這個劊子手逃脫追責的理由就是這個所謂“玉音”!現在知道為什麼裕仁天皇廣播投降詔書時為什麼堅持要使用“玉音”了吧?實際上,他和彼時的日本政府早就留了一手了!這所謂廣播投降詔書,不過就是一出逃避戰爭責任的大戲!並不是投降、更不是反省!


農民工歪說歷史


日本皇室確實會使用一般日本人不說的古日語,但是不可能讓一般日本人完全聽不懂。哪怕他真的是普通人聽不懂的,那這個投降詔書也一定會改成一般人能聽懂的。你用常識推導一下就知道了:這個詔書是廣播公放給所有日本人聽的,如果聽不懂的話還放廣播,那是吃飽了撐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