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民警許叔的“抗疫辯證法”有一套

許躍前,今年58歲,是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秦虹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許叔”,抗疫期間他用自己的“辯證法”,把派出所基層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得事半功倍、井井有條。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民警許叔的“抗疫辯證法”有一套

圖為:許躍前為派出所備置防護物資。

神龍見“尾”不見“首”

自從防疫戰鬥打響以後,許叔平日裡忙碌的身影突然就“人間蒸發”了,每每有同事到辦公室來找許叔,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在”、“不知道去哪了”。那麼許叔作為派出所的大內勤,本應該坐鎮大本營,他究竟上哪去了呢?

原來,許叔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集虹苑社區民警。去年以來,還有兩年就退休的許叔,老當益壯,主動請纓擔任了社區民警一職,並且踏踏實實、盡心盡力地辦好社區裡的每一件事。

疫情防控期間,許叔下沉社區,吃苦在前,每日深入小區門崗、防控執勤點巡查值守,會同衛生等部門對出入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共500餘人次,並根據上級要求和轄區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小區封控點,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儘量方便居民的生活;他利用懸掛橫幅、廣播循環播放等方式,為住戶們普及疫情防範知識,提高廣大居民的自身防範意識,並建立居民微信群實時瞭解外來人員動態;他大力宣傳“寧歸來”APP,發放張貼宣傳海報200餘份,督促外來人員註冊登記40餘人,對疫區回寧人員落實居家隔離觀察10人,確保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所以,在辦公室裡看不到的許叔,去的是基層防疫的第一線,去的是服務百姓的街頭巷尾。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民警許叔的“抗疫辯證法”有一套

圖為:許躍前在社區核查人員名冊。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許叔對待防疫工作的態度,也令人捉摸不透,面對群眾的不同訴求,他時而睜隻眼、時而閉隻眼,卻總能收穫來自群眾的誇獎和掌聲。

有一次,許叔接到群眾反映,在秦虹路一涵洞下有一名男子衣著單薄蹲在地上。接警之後,許叔立即到達現場,經測量該男子體溫正常,許叔為其戴上口罩,披上衣物,將其帶回了派出所。幾次詢問下來,才從男子的口中得知,他姓劉,今年28歲,幾年前從雲南來寧,一直以乞討度日。剛開始,男子十分牴觸,不願意接受幫助。但許叔絲毫沒有因為對方冰冷的態度而打起退堂鼓,他趕忙為其打來熱騰騰的飯菜,先讓小劉填飽肚子,之後經過耐心勸導和政策宣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小劉最終同意接受救助。當晚,許叔就開車將他安全送至南京市救助中心,給他找了個臨時的港灣。

還有一次,一位薛女士到小區裡接孩子,但是男方家屬不願意,雙方發生糾紛。許叔瞭解後,第一時間上門開展調解工作,原來薛女士住在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某小區附近,男方家屬擔心孩子,不同意讓她接走小孩。雖然薛女士情緒激動,但許叔考慮到人員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依然堅持原則,嚴詞拒絕了薛女士的要求,並耐心地進行勸解,告知薛女士當前疫情的嚴重性,協調讓小孩暫時住在男方家。最終薛女士理解了許叔的苦心,周圍鄰居們也豎起了大拇指。

就這樣,許叔從春節開始,連續一個月來奮戰在基層防疫的第一線,社區居民們看到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的老黨員整天忙碌著,紛紛為其點贊,今年已收到錦旗3面、12345表揚5次。原來,許叔在防疫工作中睜的是熱情服務、嚴防死守之眼,閉的是麻痺大意之眼。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民警許叔的“抗疫辯證法”有一套

圖為:許躍前向物業宣傳防疫政策。

“一毛不拔”與“慷慨解囊”

許叔作為派出所的大內勤,分管後勤保障和物資分配。在防疫期間,他果然發揮“一毛不拔”的特點,死死地把住了防疫物資的關口。

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各地的防疫物資顯得十分緊缺,特別是口罩等個人防護物品更是一“罩”難求。近兩個月來,許叔想方設法購買口罩、護目鏡、消毒液、洗手液、體溫槍、酒精等個人防護設備,甚至自己到藥店排隊進行採購,每天下班前都要清點上一遍,仔細盤算著還夠用多久。他時常為同事講解口罩的規範佩戴和保養方法,教育民警、輔警們要科學使用防疫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另一方面,許叔在防疫物品發放、後勤保障方面顯得十分慷慨,他科學合理地分配個人防護物品,保證接處警、社區民警、協管員等一線工作者優先使用,對於確有需求的從不拒絕。他堅持每日提醒保潔員、車管做好內部消毒工作;督促民警實行分時就餐制度,避免人員密集現象;每日早晚為上班民警、輔警測量體溫,消除後顧之憂。通訊員 寧公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