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照顧媳婦坐月子,聽到兒媳和兒子的對話,她含淚偷偷回老家


婆婆照顧媳婦坐月子,聽到兒媳和兒子的對話,她含淚偷偷回老家


自古以來,婆媳問題一直就是個讓人頭疼的社會問題,清官難斷家務事,其中的是是非非即使當事人有時也難以說清。

陸浩是母親的遺腹子,他還沒出生,父親就因病而亡,堅強的母親李嬸硬是守了一輩子活寡,獨自把他養大,供他上大學,為他娶了一門嬌妻。真可謂:千難萬險都趟過,惟盼幸福平安來。

兒子婚後在縣城買了房,想她了就回來看看,她則守著老家繼續種那一畝二分田,空閒的時間就出來和街坊鄰居們嘮嘮嗑,倒也覺得時光平淡而愜意。她是一個知足的老人,苦盡甘來的幸福她非常珍惜。

美好的東西總是太短暫。一切都隨著兒媳婦生孩子而被徹底的打破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兒媳婦為她生下了一個大胖孫子。兒子慌著接她進城照顧,她雖心裡百般不情願,可是最終覺得無法拒絕,兒子要上班,坐月子的女人沒人伺候怎麼能行呢?

來到兒子的住處,看到胖乎乎的孫子,她從心裡喜歡,剛要上前去抱,兒媳臉一黑說:先洗洗手去,以後不洗手不能抱孩子,在老家的窩囊習慣到這裡都得統統改掉。

她心裡有些不痛快,想著兒媳說的也有道理,就強壯笑顏去衛生間把一個手裡裡外外的認真洗了一遍。接下來給兒媳做飯,更是謹慎小心,嚴格按照兒媳的要求恭恭敬敬的伺候,一點也不敢麻痺大意。

淘氣的小孫子呢,好像專門跟她過不去,整天白天猛睡,夜晚啼哭,無奈之下,她只好整夜整夜的抱著。

婆婆照顧媳婦坐月子,聽到兒媳和兒子的對話,她含淚偷偷回老家


由於顛倒黑白,幾天過後,她就覺得頭重腳輕,為了怕兒媳抱怨,她忍著沒敢說出來。趁孫子呼呼大睡的當口,她出門去附近的醫院看了看。醫生告訴她,是因為缺少睡眠引起的大腦供血不足,雖不是大病,可是也要適度的注意休息。

拿點藥她回到兒子家,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兒媳在大聲的抱怨兒子:你媽也不知跑哪去了,吭都不吭一聲,看看看看,孩子都拉了尿了,她也不管,孩子屁股都給淹紅了。兒子說:你夠了啊,我媽天天辛苦伺候你,還給你伺候出大脾氣了,有點感恩心好不好?兒媳不但不住嘴,而且更厲害了:看你媽整天那沒出息的樣子,見天哭喪著臉,好像誰欠她一樣,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給我做飯不是鹹就是淡,昨天燉的雞肉硬是沒有煮熟,嚼都嚼不動,是讓我吃的嗎?分明就是存心裝賴!

李嬸再也聽不下去,心裡刀割一樣的難受,委屈的淚水大河一樣的奔湧,她轉過身就直接去了車站,她要回老家,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既然兒媳這樣不知好歹的嫌棄她,她寧願死在家裡,再也不會踏進兒子家半步。至於坐月子的兒媳,愛讓誰照顧就讓誰去照顧吧,反正她再也不會去低三下四的伺候她了。

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媳婦和婆婆本該是圍著一個男人轉的親人,婆婆沒有伺候媳婦坐月子的義務,媳婦更不該對婆婆頤指氣使。如果彼此之間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多些理解和寬容,也許就不會發生太多的矛盾,也不至於讓夾在中間的男人左右為難,家和才能萬事興!大家說對嗎?

婆婆照顧媳婦坐月子,聽到兒媳和兒子的對話,她含淚偷偷回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