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你可知道,內外在的結構決定行為,有些人的生活結構導致他們永遠處於來回擺盪的人生模式。


​回顧過去十年,你是否也慢慢發現到,有一些根本的人生事物,似乎一再重複上演,那是你不樂見的情況,因為你知這是一種迴圈,但是在同一個當下,你似乎依然覺得,該上演的下次依然還是會再上演……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最小阻力之路》 Robert FritzRobert Fritz在書中提出了對於人生結構與行為影響的有力洞見,這本著作於1984年問世,作者在1988年修訂新版,一轉眼已經過了30年,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所提的這些洞察,如果你仔細體會,仍舊是擲地有聲,發人深省,甚至可以作為生涯發展的思想指導。

以我的理解,全書分為兩大主題做探討,首先是談到結構性衝突造成來回擺盪的人生模式,接著指導讀者如何利用結構性張力走向創造歷程,這些都是泛用類別,屬於通用性的指導,任何人都可以循著這個模式自我反思並設法改變自身所處的結構,以扭轉自己的人生。

本文將以最精簡的方式,一起思索人們是如何活在來回擺盪的人生模式之中。

首先,Robert Fritz點出三個重要的洞見,作為後續論述的基石。

生命就像一條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潛藏的結構決定的。

人生的根本潛藏結構是可以改變的

簡單的說,就是結構決定了行為,有些人的生活結構導致他們始終得來回擺盪。

這些人的行為模式多半屬於”順從-反抗取向”,順從或反抗不只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取向,你會考量自己目前或未來可能面對或正在面對的情境,而決定要採取哪一種行動模式。

從小到大,外界的環境或是內在被教導養成的認知,都是以一種固定的方式持續運作,真實的情況是,很多人讓環境結構主宰了他們,而並非他們擁有環境結構,如果有人”適應得很好”,表示他們採取了”順從”的取向,也獲得一般情況下的認同與鼓勵,但是,當這些人想要進一個層次,例如,獲得更多的自由時,就感受到問題了,他們不耐煩的表現出對於原有環境結構的高度不悅,為了取得自己心中想要的自由,於是開始採取”反抗取向”的行為,由於他們想要反抗長期以來所處的結構,就像是水想往高處流一樣,他們費盡力氣,卻發現一切只變得更加失控,甚至失去原來擁有的成果,當內心衝突到一定程度,他們後悔了,好好的日子不過,一切不可能改變的,於是他們又回到了”順從”的取向。這個故事永遠不會結束,通常,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又會感受到太多的怨氣難以自已,再次走向反抗取向的行為模式,整個人生可能都是在這樣的循環中,在順從與反抗的循環中來回擺盪,沒有結束的一天。

Robert Fritz告訴我們,如果你的人生取向是處在反抗模式裡,最小阻力之路將會把你帶到順從模式中,不過,一但你抵達了,這個結構又會帶你走回反抗模式之路。

你是否有時會覺得,你的工作真不是人乾的,老闆壓榨刻薄,超時工作又沒營養,天啊,怎麼有人能夠忍受,我ㄧ定要換工作,這時你決定進入反抗模式,於是你到處找,想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你也發現,似乎全世界的好工作都消失了,而且得承擔更多的不確定性,如果又不如預期…,你的世界這樣下去似乎就會失控,或者可能會失業! 你不能把事情搞成這樣,於是你決定今天晚上就待在辦公室,把堆積如山的工作繼續做完,你再度回到了順從模式!

或許情況沒那麼糟,你的反抗模式真的往前走了一步,你找到了自認為更好的工作,薪資比較高,離家比較近,也不常需要加班,真是太理想了,你的怨氣一掃而光,你要好好的跟著這個新公司打拼,你很自然的回到了順從模式,這個故事就結束了嗎? 如果你工作十年以上,你就能理解,故事從來不曾結束,跟這份當時你覺得理想的工作相處了兩三年之後,又開始覺得這份工作也沒那麼好,或是說,它根本不好!有太多的不好想挑剔,而且覺得無法忍受,於是你又進入了反抗模式,想要追尋一份更好的工作……永遠的話題,沒完沒了,人生就是這樣,不是嗎?

只要你繼續處在某種潛藏的結構中,最小阻力之路將持續帶著你來回擺盪,而你幾乎是無力了,力量源自結構,你所處的結構主宰了你的人生。

Robert Fritz提出了 “多重 張力-舒緩 系統間的衝突”,這其實是一種結構性衝突,原因是兩個 “張力-舒緩系統”互相抗衡而產生。

如下圖所呈現,你可能有兩種慾望同時存在,但卻是互相沖突的,你很清楚你要什麼,這並不麻煩,麻煩的是,你其實什麼都想要,例如,你相當清楚你需要穩定的收入,但是你也確信你必須趁年輕多冒一些風險以期待更大的成功,這時候,結構性衝突就會出現,這就像是兩條彈力繩綁著你,當你企圖往一側移動時,另一側就會出現很大的阻力,阻止你遠離,反之亦然,而站在中央則兩方面的阻力達到臨界平衡,但你兩個東西都得不到,所以,你不會想停留在中間。這是一個對於結構性衝突造成來回擺盪的情況,非常真切的描述模型。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在一個矛盾的結構中

再舉一個例子,例如,很多人決定要減肥,減肥的基本作為就是要適當控制飲食,控制飲食的結果會讓人感到飢餓或是嘴饞,希望能夠好好享用美食,所以這裡有兩個系統在拉扯,一邊是決定要減肥所以控制飲食,一邊是因為常常飢餓或嘴饞想要徹底享用美食,如下圖所呈現,當你愈努力控制飲食慢慢出現少許的減肥效果時,減肥的拉力就隨之降低,但同時,徹底享受美食的拉力就急速的上升,機乎難以用意志力對抗,所以依循著最小阻力之路,必然走向徹底享受美食的方向而去。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向A目標跑會被拉回

當你朝徹底享受美食的路線奔去的時候,因為已經多次享受過美食,美食的吸引力已經大幅降低,如下圖,但不幸的是,體重又大幅上升,這時減肥控制飲食的期許就像是彈力繩一樣,又開始產生極大的拉力,所以,最小阻力之路再次發揮作用,必然帶著你朝控制飲食的路線前去。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向B目標跑也會被拉回

在這種結構性衝突的系統之中,最小阻力之路將帶著你永不止息的來回擺盪,有人可能經過數十年仍不自覺。每次的擺盪都會使所處這個結構更加堅不可破,並且讓人產生更大的無力感!

我們用盡力氣為什麼還是原地轉圈?原來如此

最後疲憊地妥協在現狀裡

來回擺盪的行動,看似在解決問題,但是,這樣一個在結構內部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其實,無法解決根本存在的結構性衝突,換句話說,來回擺盪的行為也永遠不會結束。

你可能想問,要怎樣讓我們的人生,跳脫結構性衝突呢?


下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