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支付寶、微信,感覺花錢比拿現金的時候花得多了,大家怎麼看?

運城鹽湖區人


有了微信支付可以在實體店購物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購物,每天微信朋友圈都有許多微友在賣東西,而且說著很吸引人的廣告讓人不想買都會買。

至從有了網購支付寶和微信購物方便了當然花錢也就更多了,以前用現金是非要逛街才能買東西花錢的,當然花錢也相比要少很多。還有就是有一種心裡作用,感覺現金購物更有點捨不得,所以有了支付寶微信花錢要比現金花得多。


蜂農陳師傅


我沒有支付寶,因為我文化有線,不會用,我就是一個好看好想的一個人,早先我們家庭條件不好,我們哥八個,我念的是夜校,我還有倆個姐姐連夜校都沒有讀,好可憐在那年代。現現我沒事看看我女兒的一二年級的書學倆個字。


我愛我家9412817982996


現在微信支付,支付寶的火爆,可見一斑啊!從路邊攤小商小販到商場購物,旅行支付等都可以更快捷的移動支付,我們是不是發現錢花的更快了些?

借權威統計顯示,在2016年移動支付就達到了58.8萬億元,使用移動支付,消費者與日俱增,但同時顯然我們花錢也更多了,而且在網上對網友關於移動支付的調查顯示,使用移動支付花錢更快的網友賺90%的份額,很多人回答是一點點的花錢,看著心不疼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是或許是因為在移動支付方面,錢以便為數字化的形式了,與以前手裡拿著現金,再給別人的感覺不疼了,考試支付之後沒有花錢一樣,不覺得花的多了,漸漸的就習慣了,更方便,支付廠讓人花錢更快捷,不知不覺的錢就沒了,如果我們拿著手機就可以逛逛淘寶,京東了,看到什麼直接下單即可,而這些購物平臺上經常畫的優惠,讓不少人本來打算不買的,又買到手了

不知道,在以前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因為沒有零錢而放棄買母羊東西,許多商場商品的價格都會有個幾毛錢,比如五塊錢,六塊八等等,你沒有零錢,老闆也沒有零錢,找交易不了,只好不買,但現在有了移動支付,你付幾分錢都行,讓你再也找不到藉口,不買了,這樣的便利,我們花錢的慾望更強了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普樂樂克和斯蒙斯特教授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們對某著名籃球隊參賽的籃球賽票進行拍賣,出價最高的人可以獲得門票,他們將參加實驗者全隨機的分為兩組,要求一組參與者必須用現金支付,而另外一組必須用信用卡付款,對於同樣的物品,按理說兩組人的平均出價,不會有顯著的差異,但實驗卻表明用信用卡付款的人的平均出價是用現金付款人的兩倍,僅僅因為付款方式是信用卡,在付款時候不會直接開到自己的錢從口袋裡拿出來,因此也就更大方

在經濟行為中,我們有時候不完全是理性,會受到心理賬戶的影響,現金和電子貨幣在我們心目裡是兩個賬戶,現金賬戶,我們會把它作為來之不易的血汗錢,而倍加珍惜電子貨幣賬戶,走的是線上劃款的形式,我們會人為降低門檻給他放心

同時受心理賬戶的影響,我們對意外得來或者快速得來的金錢,願意大把的花出去,即使他是現金,因為從心理上我們認為他是收入之外的外快,跟人辛苦工作的收入屬於兩個賬戶

如果想多幾分理性,應當避免人為的設置心理賬戶,或者允許財富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之間流通


陳chen318


支付寶和微信都是電子商務時代的進步,同時也方便了很多資金交易結算。過去人們存錢取錢需要跑去銀行排隊,有時候遇到人多等半天都沒有輪到,現在有了支付工具方便快捷也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

花錢消費不是比現金花得多了,而是現在物價漲了,就好像幾年前豬肉幾塊錢就夠一家人吃,現在三十多塊錢不夠小孩幾個人吃這個道理。過去得到的錢少,買到的物品多。

消費觀念問題,有人大手大腳花錢,也有人省吃儉用,消費在於一個人的性格。還有就是現在家庭日常生活費用多了比如,網費,手機話費、水電費、醫療費、交通油費、等等各項支出大,收入小所以感覺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過去大家都拿著現金放口袋和錢包裡,身上帶著現金但也有風險,現在帶著手機就可以走遍中國。



孤單的男孩


自從有了微信,支付寶以後,花錢花的順手了,因為看到的只是一個數字,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花起來不心疼啊,花錢自然也就多了,輸一輸密碼錢就出去了,東西到手了,多方便啊!

以前的時候拿著100塊錢出去買東西,總是想一想這個該買嗎?那個該買嗎?想一想用不著的就先別買了吧?那錢花的怪心疼的,但是有了這個支付寶和微信以後就不一樣了,花錢太輕鬆了。

在未來的世界裡,以後金錢就是一個數字,你根本看不到錢,所有的帳都是在後臺走,誰都看不見現金,只是走個賬而已。

現在發展的太快了,快的都有點讓人跟不上節奏了......



御香排骨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在搶到了一塊錢的微信紅包,就感覺是搶到了大錢。而如果手中拿著一塊錢,卻感覺錢非常少。有時候在微信群裡搶到幾分錢,就覺得有收穫,而如果是地上有幾分錢,那估計撿不撿都要考慮一下。想起去年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大家忙活半天,賺到了一塊多錢,也有種沒有白忙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同樣面值,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和手中的現金的分量不同?

一、如果是10塊錢以內,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分量更重

搶微信和支付寶的紅包,搶到幾毛錢就感覺心裡美滋滋的。如果有人給自己發一個8.8元的紅包,那簡直跟發了財一樣。但這樣的感覺僅限於小錢,範圍大概是10塊錢以內。這樣的小錢如果是手中現金的話,感覺很少,如果換成微信和支付寶的紅包,就感覺不少了。但如果超過了10塊錢,基本上就沒有這種感覺了。你不會覺得微信紅包的11元比手中的11元更多。

二、如果超過了100元,你會感覺手中現金分量更重

金額超過10元,一直到100元的區間,微信和支付寶中的錢的分量,和手中的現金基本相當,可能比手中的現金重那麼一點點。但如果超過了100元,或者更多的錢,你會感覺手中的現金更有分量。試想一下,你在微信上支付2000元,和你手拿20張100元的鈔票支付,哪個分量更重呢?當然是後者。

三、為什麼支付寶和微信裡的錢,和現金的分量不同?

之所以出現上面所說的情況,是因為使用價值的不同造成的。同樣是一塊錢,現金的話可以買的東西很少,可以用的地方很少。但是如果是在微信裡的話,可以發紅包發100次。你說是不是微信上的一塊錢價值更大呢?但是如果面額變大的話,在微信和支付寶上,無論花多少錢都只是輸入一個數字即可。而如果是手中現金的話,你消費的錢就變得直觀起來,越來越厚重的鈔票,會提醒你今天花錢花多了。

同樣是一塊錢,用微信消費和用現金消費感覺不一樣;同樣是一百塊,用支付寶消費和用現金消費分量也不一樣。雖是同樣面值的金額,但卻有著不同的使用價值。

網友解答:

移動支付的發展讓我們在如今這個社會不僅可以方便快捷的支付,也能夠讓攜帶現金的危險蕩然無存。至於支付寶和微信僅僅是在移動支付市場浪潮中的佼佼者,畢竟二者幾乎佔據了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不過,最終花錢多少都不應該把責任推向微信或者支付寶,但是僅僅從花錢的數量上來看是必然。

畢竟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移動方式的方便讓我們的消費慾望越來越強烈。因為便捷支付能夠達到我們消費的目的,所以微信和支付寶僅僅是一個代名詞罷了。

首先;從普遍的消費大眾來看,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次數、甚至是消費水平都在提高。所以,花錢多與少的問題僅僅是時代不斷在變遷的緣故。當然也不排除有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原因,畢竟在消費慾望的驅使之下,正如雙十一、雙十二之後吃泡麵、啃麵包的人不在少數。

其次;信用消費借貸產品不斷推出,就拿支付寶螞蟻借唄來說,芝麻分600以上便有機會受到邀請開通。螞蟻借唄的額度最高為30萬,利息低至萬1.5-萬5,因為借貸靈活,還款靈活,利息較低的特權,受到許許多多借貸者的青睞。

況且憑藉芝麻信用這個互聯網信用體系,在支付寶也好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也罷,都能夠滿足自己的借貸需求,且不說借貸目的是為了消費還是創業和買賣等等。如果螞蟻借唄的條件達不到或者是螞蟻借唄的額度不夠的情況之下,還可以去螞蟻銀杏這個只需要芝麻分550以上,就能夠主動申請1-30的公眾平臺以解決不時之需。

最後,信用消費產品層出不窮。拿支付寶花唄來說,芝麻分550以上的用戶都可以申請開通,花唄是類似於信用卡的產品,最高額度5萬元,因為其“這個月花、下個月還”不需要利息或者分期利息低的特點,使得大部分支付寶用戶都把花唄設置為首選的支付寶方式。

這樣一來,我們在消費的時候再也沒有拿著現金消費的感覺。正如,以前拿著現金去買菜,你會根據手裡的錢去合理安排飯菜,能夠保證吃香吃飽。但是如今的移動支付之下,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所以花錢多一點是必然。





塗料工小豐的日常


是的,很多人說每個月發工資只是一條帶有數字的短信,花錢買東西也只是數字的變化,不是千位數的變化根本沒啥感覺, 好像自己越來越沒金錢概念了

有很多東西幾十塊、一百多,可能當時覺得不貴,隨手就買了,但積少成多其實也很夯,看看自己的支付寶賬單,原來不知不覺中花了這麼多錢,有的時候在超市裡隨便買點吃的,在網上隨手下單點東西,可能並不是特別想吃,也不是非常需要,只是覺得是個小錢,也不貴,就這麼買了。 如果是現金在手上,實實在在感受到分量、厚度,花出去有實實在在感受到它的減少,應該能節省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吧, 但是現在,因為線上支付的普及以及帶來的便利,也沒什麼人用現金了。

時代發展下的趨勢,說不清好與壞,只能自己給自己多灌輸價值了。


庚午娛樂手記


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發展,過去那樣傳統的現金人民幣交易,幾乎已經消失在大街小巷,取而代之的是店家門口張貼的二維碼,只需要你綁定自己的銀行卡,拿出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完成支付,感受到電子支付方便快捷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到無比困惑的是,為什麼放在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花起來比現金更快?不少人還懷疑是被人“偷用”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因為手機可以滿足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購買需求,逛商場、超市、吃飯等,哪怕是街上買菜的小攤鋪,都開始用掃碼支付了,不需要現金,掃碼支付成為了一種習慣,大家對於商品的價格彷彿只當作了一個數字,手機一掃錢就過去了,沒有之前一張張點錢時候那種肉心疼手軟算計著這個月工資的感覺了。

微信和支付寶把錢形成了一組數據,你在花錢的時候,不覺得一杯奶茶或者一個包包有多貴,不管自己的月薪多少,全部存進去就彷彿那是一個資金庫,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而且支付寶的螞蟻花唄,更是讓我們的購買慾無限膨脹,大手大腳的買手機買電腦,然後分期去還就好,最後還覺得自己沒有花什麼錢。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大家才總感覺支付寶和微信裡的錢不夠花,也讓越來越多的月光族苦不堪言,微信和支付寶把金錢全部數字化,讓很多的人,都沒有了金錢管理意識,這種盲目式的消費對於如今的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如果要想改變只能控制消費的慾望,多開源節流,在想要消費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是否需要,可以考慮一晚上第二天再去購買。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你的錢夠花嗎?


農村蒲公英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在搶到了一塊錢的微信紅包,就感覺是搶到了大錢。而如果手中拿著一塊錢,卻感覺錢非常少。有時候在微信群裡搶到幾分錢,就覺得有收穫,而如果是地上有幾分錢,那估計撿不撿都要考慮一下。想起去年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大家忙活半天,賺到了一塊多錢,也有種沒有白忙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同樣面值,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和手中的現金的分量不同?

一、如果是10塊錢以內,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分量更重

搶微信和支付寶的紅包,搶到幾毛錢就感覺心裡美滋滋的。如果有人給自己發一個8.8元的紅包,那簡直跟發了財一樣。但這樣的感覺僅限於小錢,範圍大概是10塊錢以內。這樣的小錢如果是手中現金的話,感覺很少,如果換成微信和支付寶的紅包,就感覺不少了。但如果超過了10塊錢,基本上就沒有這種感覺了。你不會覺得微信紅包的11元比手中的11元更多。

二、如果超過了100元,你會感覺手中現金分量更重

金額超過10元,一直到100元的區間,微信和支付寶中的錢的分量,和手中的現金基本相當,可能比手中的現金重那麼一點點。但如果超過了100元,或者更多的錢,你會感覺手中的現金更有分量。試想一下,你在微信上支付2000元,和你手拿20張100元的鈔票支付,哪個分量更重呢?當然是後者。

三、為什麼支付寶和微信裡的錢,和現金的分量不同?

之所以出現上面所說的情況,是因為使用價值的不同造成的。同樣是一塊錢,現金的話可以買的東西很少,可以用的地方很少。但是如果是在微信裡的話,可以發紅包發100次。你說是不是微信上的一塊錢價值更大呢?但是如果面額變大的話,在微信和支付寶上,無論花多少錢都只是輸入一個數字即可。而如果是手中現金的話,你消費的錢就變得直觀起來,越來越厚重的鈔票,會提醒你今天花錢花多了。

同樣是一塊錢,用微信消費和用現金消費感覺不一樣;同樣是一百塊,用支付寶消費和用現金消費分量也不一樣。雖是同樣面值的金額,但卻有著不同的使用價值。

網友解答:

移動支付的發展讓我們在如今這個社會不僅可以方便快捷的支付,也能夠讓攜帶現金的危險蕩然無存。至於支付寶和微信僅僅是在移動支付市場浪潮中的佼佼者,畢竟二者幾乎佔據了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不過,最終花錢多少都不應該把責任推向微信或者支付寶,但是僅僅從花錢的數量上來看是必然。

畢竟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移動方式的方便讓我們的消費慾望越來越強烈。因為便捷支付能夠達到我們消費的目的,所以微信和支付寶僅僅是一個代名詞罷了。

首先;從普遍的消費大眾來看,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次數、甚至是消費水平都在提高。所以,花錢多與少的問題僅僅是時代不斷在變遷的緣故。當然也不排除有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原因,畢竟在消費慾望的驅使之下,正如雙十一、雙十二之後吃泡麵、啃麵包的人不在少數。

其次;信用消費借貸產品不斷推出,就拿支付寶螞蟻借唄來說,芝麻分600以上便有機會受到邀請開通。螞蟻借唄的額度最高為30萬,利息低至萬1.5-萬5,因為借貸靈活,還款靈活,利息較低的特權,受到許許多多借貸者的青睞。

況且憑藉芝麻信用這個互聯網信用體系,在支付寶也好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也罷,都能夠滿足自己的借貸需求,且不說借貸目的是為了消費還是創業和買賣等等。如果螞蟻借唄的條件達不到或者是螞蟻借唄的額度不夠的情況之下,還可以去螞蟻銀杏這個只需要芝麻分550以上,就能夠主動申請1-30的公眾平臺以解決不時之需。

最後,信用消費產品層出不窮。拿支付寶花唄來說,芝麻分550以上的用戶都可以申請開通,花唄是類似於信用卡的產品,最高額度5萬元,因為其“這個月花、下個月還”不需要利息或者分期利息低的特點,使得大部分支付寶用戶都把花唄設置為首選的支付寶方式。

這樣一來,我們在消費的時候再也沒有拿著現金消費的感覺。正如,以前拿著現金去買菜,你會根據手裡的錢去合理安排飯菜,能夠保證吃香吃飽。但是如今的移動支付之下,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所以花錢多一點是必然。


看劇8


網絡越來越發達,移動支付也逐漸普及,相比現金支付要方便多了,大部分人現在出門不帶錢,全部是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但是你會發現,你的錢怎麼這麼不經花?以往100現金可以花很久,現在掃幾次就沒有了,原因就在這裡。

首先確定的是錢沒有被偷走, 也不會被支付寶或微信多收錢,因為微信和支付寶的保障是有目共睹的,馬雲和馬化騰也不缺少這點錢。那為什麼錢會花的這麼快呢?錢都放在銀行卡里,支付出去竟然這麼不經用。

其實錢放在手裡和放在支付,卡里價值是一樣的,放進餘額寶裡還會增值,問題是,在支付的時候只是掃了一下,沒有數錢的感覺。手機和支付寶讓你的感覺只是掃了一下。而花錢的時候要一張一張的數,可是支付寶和微信掃錢和自己掏錢數著花是不一樣的,錢數的一多,人就捨不得花了,這就是利用支付寶和微信掃錢,錢花的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