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導語:在中國,人們骨子裡農產品就是個低賤的東西,一個美國“蘋果”(蘋果手機)幾千大洋可以有人排隊購買,而一個累積了耕耘者幾百個日子精心呵護、勞累的一個上好紅蘋果幾元就會被人認為“太貴了”。關於農業,網絡上流傳這樣一些故事: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農業的政策可謂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應接不暇。每年年初熱議農業 ,過兩個月熱議便漸漸降溫,然後消失。這樣的循環每年都會上演,這種虎頭蛇尾的現象就是當下中國農業產業的真實現狀。

與每年開春時必演的農業大戲“相互照應”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各大媒體上“農業的機會來了”、“下一個投資熱點是農業”、“農業迎來黃金期”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你會發現:兩年前有這樣的文章,兩年後有這樣的文章,兩年前的兩年前同樣有這樣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這樣的文章。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見,理據雙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農業的機會到底來了沒有?啥時候來?來不來?沒有人會相信,其實農業根本無所謂機會。

十年前,國家開始提新農村建設,那陣子很多人打了雞血似的,開始熱衷於宣講“農業的機會來了”,不少人就這樣暈頭轉向地幹起了農業。後來的日子,由媒體配合專家,繼續忽悠。

當那些早年被忽悠從事農業的人開始抱怨農業不好做時,解釋簡單明瞭:農業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的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著急於求成的心態做農業。毫無疑問,這樣的回答是雙方均能認同的標準答案,所以從來沒有人質疑。但是,再到後來,慢慢發現,那些出於各種理由進入農業領域發展的人所遇到的問題,不光是因為農業本身週期長見效慢的問題。難道說十年不夠長嗎?仔細想想“

週期長見效慢其實是一句廢話——哪個行業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農業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的原因,核心問題是對農政策永遠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捨本求末,本末倒置。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大凡一個產業,總有一個進入的最佳時間,比如汽車製造業、IT業、文化產業等等。奇怪的是,對農業而言,“機會來了”的口號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業背景的人,看待問題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應該不同,這才正常。

更讓人不解的是“農業的機會來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沒有人認真解讀:是十多年來農業始終如一的存在著一個機會?還是農業的機會十多年間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來?農業不同於計算機,不同於汽車,不同於電影電視文玩收藏,它除了作為商品的屬性外,更擔當著對生命的根本維繫。人可以不戴手錶,可以不用計算機,甚至可以不穿衣服,但不可以不吃飯!正是由於農業伴隨著對生命的擔當和承載,所以選擇從事農業就必須默認這種責任,無可推脫。然而,當下中國,人們討論農業的發展機會時,卻僅僅討論它的經濟屬性和商品屬性,而剝離農業所承載的特殊使命。雖然也有很多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展望有機農業的“機會”,但所謂的機會來了,實際上說得再通俗一點兒,就是賺錢的機會來了。而一切以賺錢為根本目的的幹農業,就是導致中國農業一片混亂的根本所在。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正本清源,理清思路之後,再回看每年的“機會來了”之亂象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有人從事農業產業,而有人只是在投機賺錢;有人生產的是食品,而有人只把食品當商品。雖然都是“農業”,討論語境不同,對機會的理解不同,結局也就不同。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奪了本屬於農民的福利,導致產生了純粹的投機主義。

二是破壞了農業自有的生態平衡,讓農業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惡性循環。

三是導致了糧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中國的農民,像父輩那樣視土地為生命的老一輩農民已經漸漸老去。新一代農民,要麼已深知靠種地養活不了自己,而選擇當了農民工;要麼雖然繼續種地,但由於沒有繼承和掌握傳統農業的生產技術,只能淪落為“現代農業”指揮下的“產業工人”。中國農業已進入由外行指揮內行,屁股領導腦袋的末法時代。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中國農業正面臨著和中醫類似的遭遇。當我們都在質疑為什麼現代人有那麼多怪病而無藥可治時,有多少人反省過曾對自己身體的傷害,自己對空氣、水、食物、以及整個自然界所犯的錯誤?農作物以及牲畜的疾病同樣如此,當我們在追問農藥殘留有沒有超標,關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時,有沒有人追問過自己曾給予了土地什麼,以及農作物疾病的來歷?化肥農藥之於作物,正如抗生素之於人類一樣,它帶給我們快捷、高效的同時,也讓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當西方的祖師們無計可施時,終於提出了“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這難道不是傳統農業的迴歸嗎?

價廉物美是壓倒農民不種地的最後一根稻。與農民的退出相反,城裡的一個又一個土豪卻租地當起了農民。沒有多少人是為了賺錢,也沒有多少人是因為喜愛,更沒有多少人覺得當農民是高大上,只因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當一個社會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種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該深刻反省的時候。

沒錯,化肥是農民施的,農藥也是農民灑的,農民的確與食品安全脫不了關係。但這裡值得解讀的是,當今的農民種地,已經不是按農民自己的意願來決定。農民種糧食可能是分文沒賺,然後還得靠打工來養活自己。還得遭受消費者的指責,問他種的糧食為什麼會使用化肥農藥!在所有人都談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時代,憑什麼農民只能理所當然地白種地?憑什麼只有堅守別人指定的道德規範的義務而沒有追求利益的權力?


請別再折騰農業了,農民們傷不起......


反之,在食品安全成為眾矢之的的今天,我們自己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不妨來梳理一下:當你去農貿市場買菜時,面對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會買哪一種?2元/斤與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豬肉和50元/斤的豬肉呢?……當你或者是因為自己的精明而選擇了便宜的話,當你把這種選擇變成一種習慣和把這個價位默認為“標準價位”的話,那麼謬論被重複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會去關心這樣的價格這樣的食物正不正常。

所以,當你理直氣壯地指責食品為何不安全,質問為什麼“本來”2元/斤的大米變成8元/斤,“本來”10元/斤的豬肉變40元/斤……別忘了這些“本來”的前提是,農民白種地或賠本種地不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乎,“本來”要生長12個月才能出欄的豬,3個月就上市了;“本來”有肥有瘦的豬,全長成了瘦肉;“本來”買的是豬肉,卻被注進去了水……“本來”就應該長在土裡,沒有化肥農藥,最自然而然地成長的白菜蘿蔔,結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本來”呢?難道你僅僅是無辜的受害者嗎?

當人人都站在利己者的立場上打著“本來”的算盤時,你會發現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而且受害者遠不止人。由於人對食物、人對人的極端不信任,結果豬躺槍了,被裝上了監控,強迫要求它只吃不動;羊躺槍了,被打上了耳釘;雞也躺槍了,被囚禁在籠子裡;白菜蘿蔔也只有在消費者的臉皮底下成長,才會敢吃……據說這叫物聯網,二十四小時監控,連老母豬發情也不放過,這讓豬情何以堪!

我不知道要求二十四小時監控食品的消費者,是不是也是二十四小時盯著自己的電腦或手機——若不是,那怎麼能保證自己吃到嘴裡的每一口食品就是安全的呢?這種人對人,人對豬的極端不信任,結果是消費者把生產者逼瘋,生產者再把豬逼瘋,然後羊瘋了,牛瘋了……白菜蘿蔔全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