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真理堅信黨 紅色之光代代傳

堅信真理堅信黨 紅色之光代代傳

——訪路口村“老游擊隊員”呂好成後人小傳

文 |本刊記者 林春婷

初次見到呂雙慶時,儘管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跡,但依舊面善、憨厚。我們幾人圍坐交談,一直聽他講到自己的爺爺呂好成的事蹟。他的神情裡先是充滿著對自己爺爺光輝歷史的崇敬,講到爺爺曾“蒙冤”時,又滿是哀傷,而提到爺爺認定的“真理”時,頓時鬥志昂揚。

心想,是怎樣的故事,讓呂雙慶如此百感交集?

機緣巧合下,筆者有幸採訪到了呂雙慶,花了數小時,靜靜聆聽呂雙慶講述了一段老紅軍最真實的紅色故事,以及子孫後代如何“以‘真理’為旗幟,重振家族之光”的奮鬥歷程。

(一)路口村“老游擊隊員”呂好成

呂雙慶的爺爺呂好成出生於 1899 年農曆五月,福建惠安塗嶺路口村路口莊人,1982年病逝,享年 83 歲。他是在“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革命青年。呂好成 16 歲時與同村好友一起到廈門鼓浪嶼謀生,在廈門結識了很多革命青年,也是在那時萌發了革命思想。

在大革命期間,呂好成和少年時代的朋友蘇發全、陳平山、陳興桂等革命同志一起參加了革命。他在廈門參加了攻打“臺灣公館”和“會審公堂”的革命行動,還參加了“五四”運動遊行集會的愛國活動和陶鑄領導的“廈門劫獄”。

在“廈門劫獄”行動中,呂好成的任務是摸清敵人的兵力,瞭解監獄防範情況等。當時,他化妝成碼頭工人刺探敵人監獄的情報,為了瞭解監獄內部防範情況,他膽大心細,多次“探監”,深入敵人內部偵查。經過幾天的偵查,呂好成將敵人兵力的設置和監獄防範圖及時傳遞給了陶鑄的通訊員,為成功劫獄提供了可靠的情報。此次劫獄系共產黨歷史上獨一無二零傷亡的成功破獄行動,創造了中外革命史上的奇蹟。

不僅在廈門,呂好成在家鄉塗嶺鎮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會和惠安縣工農紅軍,參加了“抗捐拒匪”“惠安暴動”等重大革命活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好成在家鄉路口村和陳興桂一起開展黨的地下活動,他的家還是黨的地下交通站,保護過藍飛鳳、藍飛鶴、陳興桂等當地多位黨組織負責人。

呂雙慶回憶,在他很小的時候,爺爺呂好成就告訴他,奶奶黃寶是如何配合他從事地下黨活動,怎麼把地下黨資料藏起來的事情。呂好成和妻子黃寶是 1919 年初結婚的,黃寶比呂好成小 5 歲。當時,呂好成單線聯繫陶鑄,管理著地下黨的重要資料。黃寶作為妻子,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經常利用自己農婦的身份四處替地下黨員蒐集情報,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趕緊通報。

1931 年,呂好成隨養好傷的地下黨員藍飛鳳重返廈門。他們走後不久,反動分子就來抄家了。當時呂好成家中遺留了一些共產黨的資料,上面寫著藍飛鳳等許多共產黨人的名字,黃寶知道這些資料非同尋常,把這些資料藏在非常隱秘的地方。反動分子一無所獲,將黃寶抓走,但她絲毫沒有洩露黨的機密,敵人看她只是個農村婦女,就把她放了,倖免躲過一劫。就這樣,呂好成和妻子黃寶憑藉著機智勇敢,順利保護了地下黨的資料。

呂好成在家鄉和陳興桂一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為路口莊的村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努力改善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保一方平安,同時為黨提供了很多機密情報。在1947年,鼠疫橫行的時候,他還想方設法為村民尋醫問藥,請醫生為村民們打預防針。在這場鼠疫中,由於預防得好,路口莊只有一人死亡。此外,呂好成還自己出錢,出面籌資辦學,讓村裡的孩子讀書。

1949年至1950年解放初期,呂好成當選為惠安縣塗嶺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承天鄉財糧和調解委員,任務很重。時年51歲的呂好成,為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奔波忙碌,早出晚歸。

然而,好景不長,1951 年,“土改”之後,呂好成陷入一次又一次迫害。殘酷的遊鬥,非人的折磨,還是找不到呂好成確鑿的犯罪證據。1952 年,呂好成被誣陷為“封建頭子”,判處有期徒刑 3 年。此後,接踵而來的“社教”“文革”讓他和他的家庭再陷煉獄。

“1966年文革期間,我爺爺呂好成一直被批鬥,殘酷的批鬥持續了近 3 年。當時,只有 16 歲的我,每天要帶著爺爺去廣場,看著爺爺被繩子綁著,跪在玻璃渣子上,被群眾批鬥,批鬥結束後,我扶著年邁的爺爺走回去。每天晚上,我還要帶著爺爺去廣場聽廣播。”呂雙慶告訴記者,儘管過去幾十年了,但再回憶起這些往事,仍然難過得想掉淚。

從 16 歲開始陪鬥,每天親眼目睹自己的親人被如此對待,呂雙慶坦言自己的心在流血,心靈受到的打擊和傷害甚至比年長的幾位叔叔都重。

幸運的是,屢遭迫害的呂好成堅強地活下來了。1978 年 12 月,“文革”結束,當時中央堅持實事求是,撥亂反正,為冤假錯案平反。儘管這些政策還沒有落實到當地,但時年79歲的呂好成已經感覺到自己離平反昭雪的日子不遠了。

“我爺爺非常相信‘真理’二字,他認定中國共產黨是最好的,就要相信共產黨,共產黨就是真理,他堅信‘現在這些委屈都是暫時的,以後共產黨一定會為你澄清,還你真理,還你清白。’這是我爺爺最經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據呂雙慶介紹,他的爺爺呂好成的光輝所在是不管受盡多少冤屈,遭到多少迫害,仍忠於黨、忠於革命,一身正氣,從未向反動惡霸勢力低頭。他似乎能提前預知並看透一些人和事,在他過世前,他始終堅信,中國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最後會讓人民幸福。

呂雙慶在談到關於“爺爺的真理”這些話,重複講述了至少四五遍,每每提到,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這些話已牢牢印刻在他的心底,“真理”也引領著他照亮未來的路。

(二)一家四代人的紅色傳承

“爺爺呂好成這一‘冤屈’,影響了我父親、我這一輩兩代人的命運,呂家後代子孫顛沛流離,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長達三十餘年。”呂雙慶告訴筆者,因為成分不好,他的父親呂昆元受迫害英年早逝,家族的人不能上學,也不能當兵,經常被別人歧視,整個家族都被這些陰影壓得喘不過氣來。

呂雙慶的父親呂昆元 1925 年農曆七月出生。早期,呂昆元從新疆調了回來,由於為人老實,當上了村裡生產隊的會計員。據呂雙慶介紹,呂昆元在擔任會計期間,當時在分自留地時,有一塊田地,因為位於路邊,村民上山砍柴挑擔子都要經過這塊田埂,莊稼經常遭到踩踏破壞,沒有一戶人家要這塊地。呂昆元作為幹部,把這塊位置較差的田地分給了自己,村裡有人便誣陷他多吃多佔,說他是階級異己分子,撤掉了他的生產隊會計職務。在社教時,呂昆元家中的舊床、床頭櫃、打穀桶等財產,就連一些破舊的傢俱也悉數被抄走,上繳歸公,全家人只能睡在地板上。

呂雙慶回憶,他父親被批鬥期間還遭到造反派的欺凌,被扣上“破壞大鳴大放”“破壞大字報”的罪名,愈演愈烈的迫害讓呂昆元身心受到重創。1972 年 11 月,呂昆元含冤離開人世,年僅 47 歲。

那時候,呂雙慶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被生產隊的人看不起,生產隊分糧食都將最差的分給他們。分三天的糧食,實際上只能吃兩天,剩下一天是沒得吃的,要到處去找吃的,撿別人不要的豆芽、豆青等,日子就是這樣熬過來的。

堅信真理堅信黨 紅色之光代代傳

文革之後,儘管呂氏後人不斷上訴呂好成的“冤屈”,但一直沒有成功,一直被退回來,整個家族也因此一直吃虧、受影響。直到1983年,呂好成的“冤屈”才得以平反昭雪。平反後,呂好成的妻子黃寶在 1985 年被授予了“老接頭戶”榮譽證。1986年,呂好成也被授予“老游擊隊員”榮譽證。

堅信真理堅信黨 紅色之光代代傳

呂雙慶出生於1953年5月,小學沒畢業,讀到四年級第九冊時,遇到文化大革命,學校不能讀,只能在家讀“紅語錄”,整整讀了一年半。呂雙慶告訴筆者,到現在這本“紅語錄”他都能背下來。等到要讀初中時,由於爺爺呂好成“黑點”問題,他被迫輟學,也不能當兵,所以很早便出來闖社會。

父親不在,長兄為大。一直以來,呂雙慶把照顧、培養 5 個兄弟姐妹,讓他們成家立業視為己任。起初,呂雙慶在泉港老家拜師學習木工。呂雙慶說,當時學藝需要拜師,一般需學 3 年才能出師,出師也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和師父關係好,還要師父點頭同意才能自己出來做事。機靈勤奮的呂雙慶僅用一年時間便學會木工技術,邊學邊做,還把這些技術傳授給自己的兄弟和鄰居。之後,他跑遍全省,哪裡有錢賺,就到哪裡去做事,涉及的工種繁多,木工、釘模板、建築、基建等通通都做。身邊的朋友一個介紹一個,就這樣認識的人多了,參與建設的工程也多了起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呂雙慶是村裡最早出去打工,有見過世面的人。1981 年,他聽說深圳要建立經濟特區,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於是便到深圳去打拼。

剛來深圳時,呂雙慶又重新學習建築,從基礎的釘模板,到高樓大廈的基建,再到製圖、畫圖、施工、預算等,工程中有用到的知識他都學。每天早起晚歸,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除了學習建築,還自學開汽車、挖掘機等。呂雙慶說,他很早就學會了開車,在深圳開了整整 9 年的解放牌大汽車。

呂雙慶自嘲,“26 個字母都沒有讀完的我,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不斷學習,獲得想要的知識。”在他看來現場學習很關鍵,他在工地上非常勤奮刻苦,不懂的方面主動想辦法,向現場工程師“取經”,找到工程師一對一研究。另外,他還買書自學,報名夜校,利用工作之餘在西安冶金學院建築專業進修了3 年。進修期間,他和兩個工程師住在一起,每天他不懂的內容都會不停向他們請教,求知若渴的他樂於專研精湛的建築技術。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呂雙慶陸陸續續把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帶來深圳發展。後來,他們自己承包工程,慢慢闖出一條致富路,並於 1994 年兄弟成立了深圳市輝大實業有限公司,在深圳有了產業。

呂雙慶靠自己“敢闖、敢試、敢幹”的膽略和辛勤勞動,遵循爺爺呂好成熱愛親人、團結互助的遺訓,總算帶領著呂氏家族走上了振興家族之路,看著家族興旺發達,呂雙慶感慨萬千。

“我爺爺曾經說過教育是興國的事業,助教是大善,他認定,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培養孩子讀書,一定要有知識,這是他共產主義的信念,也是他最突出的地方。”在爺爺呂好成革命意志和精神財富薰陶下,呂雙慶對於子女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

“只要下一代能成才,才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下一代如果不能在社會中自立,拿著錢去揮霍,就算賺再多的錢也沒用。”呂雙慶認為,孩子最開心、最無憂無慮的時候便是學生年代。他的 3 個孩子還在讀書的時候,他就提早投資,讓他們去旅遊,去看外面的世界。因為旅遊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可以學習到歷史、文化、建築等方面的知識,思維才能開闊,得到更多啟發,寫作文的時候寫出來的文字就更加真實、與眾不同。

在呂雙慶的良好教育下,他的 3 個孩子都很出色,全部是共產黨員,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和他們的祖父一樣,忠誠於黨,服務於民。其中大女兒呂月娥軍人出身,18 歲當兵,1995 年 12 月參加工作,目前在福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大隊工作,每年都是優秀共產黨員,非常優秀。大兒子呂傑勇擁有雙學位,畢業於華大本科,也是廈大研究生,2009 年考入泉港國土局,後下海經商,目前在深圳創業。小兒子呂傑明畢業於廣州邊防指揮學院,泉州邊防管理科工作,任邊防管理科副科長職務。

呂雙慶的故事,他爺爺的故事,呂氏家族的故事很長很曲折,可以說是一部跨越歷史的傳奇故事。呂雙慶透露,未來,他將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要把爺爺的故事、呂氏家族的坎坷經歷原原本本、真真實實地寫出來,整理成一本家史,讓呂家後代銘記歷史,永續精神,傳承良善家風。

來源:《泉州企業家》2019年第2期增刊·路口特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