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我們對孩子的瞭解真的很少,我們持有的觀念錯得越深,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就越遠。”

盧梭是18世紀的法國教育家,他的教育學著作《愛彌兒》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響。“愛彌兒”是盧梭假想的學生,這本書主要講述:盧梭如何在愛彌兒的各個年齡段對她進行教育,愛彌兒又如何在成年後進入社會生活。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自然教育

盧梭認為:人類要受到來自於自然、人和事物的教育,我們的身心健康,來自於自然教育;學習如何利用這種成長,知廉恥、懂禮儀,是人的教育;在成長和學習中,從外部環境獲得的閱歷和經驗,則是事物的教育。

而自然教育原則,要求父母在孩子的身體養育上遵循自然規律,提倡父母引導孩子主動應對各種挑戰和環境,培養孩子的堅強、獨立的性格,同時順應孩子的天性,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2、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首先是平等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刻意忽略孩子的思想意識。孩子雖然行為幼稚、思想簡單,但同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大多數父母都是重視孩子教育的,但是教育孩子不應以命令的語氣和方式,父母要學會設身處地、平等和孩子溝通,不能總是端著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思想意志。

因此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思想意識,但不是無限制地給予和寵愛;父母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3、事物教育

事物教育,也可以說是生活教育,比如通識教育、工作技能。

“生活教育,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

父母要遵循自然規律,也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感受,同時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鼓勵孩子親自感受、親自實踐,凡事不依賴父母,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技能。

4、挫折教育

父母應不應該保護孩子?

這個問題表面看起來有些幼稚可笑:世界上哪裡有不保護孩子的父母?盧梭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父母不但不應該保護孩子,還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儘可能讓他面對挫折和坎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面對痛苦,也就是“挫折教育”。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沒有體會過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類愛的厚道和同情的溫暖

,把一切能夠得到的東西都看作是自己的,這是人的一種天性。”

這些話有失偏頗,卻也不無道理。父母讓孩子從小吃一些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動手能力,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讓孩子將來在生活中出現困難時,能夠坦然面對並積極解決。

此外,父母也不能忽視自己的道德素養對孩子的影響,要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

“人誕生過兩次,一次為了生存,一次為了生活。”

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但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