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政治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提出,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對自身政黨制度的高度自信,為世界政黨制度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深厚實踐基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制度保證。

近代中國的政治發展道路異常曲折,複雜多變的政治情境和異常艱鉅的歷史任務,共同決定了中國革命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五一口號”的提出以及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確立的基本標誌。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中國特色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立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權”關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在國家政權問題上,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沒有任何特殊利益追求的中國共產黨始終處於執政地位,各民主黨派在充分尊重和接受黨的領導的基礎上享有廣泛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權力,這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結果。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立了一種新的“政黨—政黨”關係。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係,這種政黨關係架構,既有利於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又有利於充分發揚民主;既有利於鞏固社會政治穩定,又有利於保持政治發展的內在張力與活力。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立了一種新的“政黨—社會”關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豐富了世界政黨制度模式。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與成熟豐富了世界政黨制度模式,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種新型政黨制度的可能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拓展了民主的實現方式。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深化了民主內涵,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成為廣大人民的民主、實質的民主、真正的民主。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新了政黨自我淨化方式。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找到了有效保持自身活力與生命力的方式,就是將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一方面強調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強調協商民主,在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的制度安排集中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議和批評,從而始終確保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來源:《光明日報》, 2018年8月13日11版,原標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政治優勢》,內容有所刪節,作者馬雲志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