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他把自己的薪酬都用來做公益

人物檔案

欒福山,男,1960年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農業銀行遼寧省遼陽市分行經濟師。

多年來,他獲得了各種榮譽和獎勵80餘個。他曾獲得中國十大愛心人物、中國農業銀行優秀共青團幹部、中華骨髓庫五星級志願者、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被推選為感動中國候選人、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遼陽市學習型職工標兵、遼陽市最具愛心慈善楷模遼陽慈善獎、遼陽市優秀慈善義工隊隊長,並被遼陽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遼陽市文明市民標兵”,2008年被推選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欒福山用愛心溫暖著他人,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

9月10日,記者來到遼陽市白塔區站前街道六一社區欒福山的家裡。初見欒福山,身著淺藍色的襯衣、外面套著淺灰色的夾克,深藍色的西褲,顯得十分精神幹練。自我介紹時面帶笑容、聲音洪亮,記者怎麼也不能把他和一個患有14年白血病的人聯繫在一起。

提起欒福山,他在古城遼陽幾乎家喻戶曉。欒福山孝敬老人,老少同堂生活30年的生動感人事蹟,從大連傳到燈塔,又從燈塔傳到遼陽,從家裡傳到街巷、鄰居,又從單位傳到社會。不僅如此,據記者瞭解,多年來他以助學、助殘、助老、法律援助等形式進行開展志願者服務從未間斷過,一直在默默地服務於他人。

“我每月的工資、獎金及稿費等各人所得全部用於公益。”欒福山對記者說。

四世同堂尊老敬親伴隨全家

欒福山告訴記者,“1985年,我與妻子韓麗在燈塔市結婚,當時妻子家還有她的父母、姥姥和弟弟,第二年,我們有了兒子欒智群,而我當時在大連工作,為了照顧妻子全家,1986年,我從大連調到遼陽,與妻子全家老少四輩一起共同生活了十二年。”

“妻子的姥姥有四兒一女,原來由五個子女輪流撫養,我結婚時主動提出姥姥就一直在我們家裡住,當時妻子的四個舅舅都特別感動,所以從我結婚時起,妻子的姥姥就再也不用五個子女輪流撫養,而是由我們全家撫養,直到養老送終,去世時93歲。”

“妻子全家在燈塔居住,而我在遼陽單位已分配了一套住房,但我為了全家老少四輩七口人能有一個溫馨而和諧的生活,一直從遼陽到燈塔每天來回坐車通勤兩個多小時,特別是姥姥晚年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吃飯吃藥時都是由我親手喂,上廁所由我揹著去,日常生活等一切均是由我照顧。”

“2013年,兒子欒智群與富麗結婚,倆人結婚又有了愛情的結晶,一直到現在,我們又開始老少四代七口人的生活。我們一起生活了三十二年,全家和睦、尊老愛幼、和諧相處,一直充滿著溫馨祥和的歡樂氣氛。”

“特別是我的兒子,為了贍養我們並伺候姥爺姥姥,毅然辭掉在瀋陽中石化公司收入頗豐且穩定的工作,回到遼陽與我們老少三輩一起生活,並且在找對象時第一個條件就是婚後要與老人一起生活,現在的兒媳也實現了他們當初的婚前承諾,一直與我們一起生活。”

“由於兒媳在市中心醫院工作,她堅持每天都給姥爺、姥姥和我測量血壓,給姥爺注射胰島素,由於姥爺、姥姥均已86歲,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均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前列腺等多種疾病,兒媳便幫助餵飯、吃藥,攙扶到醫院看病護理,推著輪椅到樓下曬太陽等,伺候姥姥、姥爺細緻入微,家裡吃的用的及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均是兒子、兒媳負責購買和提供,我希望孝老敬親、四世同堂的生活將伴隨著我們全家一直到永遠。”

用於公益的錢款及物品達60餘萬元

作為全家主心骨的欒福山,帶領一家老少四輩自始至終能一直生活在一起,貫穿始終的就是一個“愛”字,愛家人,愛他人,家人互相關愛,互相給予,互相照顧。同時,把關愛他人作為全家的共識。

助學、助殘、助老、助困、助幼、助弱等一切公益活動均積極參加,至今得到欒福山全家幫助的有數百人,其中大中小學生就有80多人,有的從中學階段欒福山就一直全額資助到大學畢業。

在瀋陽工作的富東同學,系單親家庭,母親無工作帶著她生活很困難,她在遼化高中上學時與欒福山相識,欒福山就一直全額資助她到大學畢業,後來她找工作、處對象以及結婚等欒福山都參與其中,結婚典禮欒福山作為孃家人出席,並代表孃家人講了話。

欒福山全家用於各種公益活動的錢款及物品達60餘萬元。2012年10月15日,他被遼陽市慈善總會任命為愛心義工隊隊長,他帶領數百名義工組織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達90多次,而欒福山的妻子、兒子、兒媳也經常參加到他組織的各種活動中來。

欒福山還在遼陽市紅十字會、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市文明辦、市交警支隊及郭明義愛心團隊等幾十家愛心組織擔任各種職務,並在其中積極參與各種愛心活動,他的家人也在他的帶領下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組織家人向災區捐款捐物,到醫院看望受困病人,到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送去慰問品等等。

天降厄運得了白血病

2004年正月裡的一天,欒福山因感到咽喉疼痛,雙肋不適,於是他來到醫院檢查,可診斷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幾天後,幾近昏迷的欒福山被送到了國內治療白血病最權威的醫院——天津血液研究所。最後,欒福山終於被搶救了過來。

“高額的治療費用已致家徒四壁,並且已經欠下了十幾萬元外債,我問他,手裡還有錢沒,他告訴我手裡一分錢存款也沒有,我聽了後腦子‘轟’的一聲,一直追問他,你錢從不交家,錢都哪去了。”欒福山的愛人韓麗對記者說。“從天津回到遼陽,下高速口本打算請幫忙拉我們的機司吃點飯感謝一下,可是當時兜裡全加一起就57塊錢。”說到此處,韓麗變得如泣如訴。“他得病後,媒體發起對他救助時我才知道他每月的收入不交家,原來都拿出去做了慈善。”

好人有好報 曾經救助過的人伸出援手

正當欒福山一家財竭力盡之時,他曾救助過的高威伸出了援手。

原來,1994年6月,高威的爺爺因白內障住院,準備動手術,急需4500元押金,由於家中一直沒湊夠,非常著急。當時欒福山和高威的爺爺同住一個病房,得知後幫高威墊了3200元,從此兩人相識。

1995年8月晚上,欒福山在電視新聞裡看到了高威所在的黑石臺村大堤決口,遭受洪災。第二天上午,他就買了200斤大米和5袋麵粉裝上車,經過近3個小時的跋涉,趕到了黑石臺村,找到了高威。在以後的日子裡,欒福山常常從遼陽過來接濟他,第二年春天,欒福山又幫高威蓋起四間磚瓦房。

2004年5月,高威到遼陽市區購買豬飼料,順便去看望欒福山,這才知道了他得病的消息,也瞭解到欒福山一家的困境。高威和妻子決定,把家裡養的14頭豬全部賣掉,加上飼料錢共14200元拿給欒福山,幫他解決困難,坐上開往天津的列車,輾轉來到了欒福山的病房。

欒福山知道高威困難,堅決不收,高威只得偷偷將這筆錢交給了醫院。從這天起,高威便留在了病房裡,陪在欒福山身旁。從5月到7月,高威一直細心照料著欒大哥。他發現,自己帶來的一萬多元對於治療費簡直是杯水車薪。8月份,為了節省費用,欒福山重新回到遼陽市治療。此時,高威回到家裡再次籌錢想幫欒福山,可是十天只籌到3000元,最終他和妻子達成共識,賣掉自家的房子,幫欒福山治病……

9月23日,遼陽電視臺新聞節目率先披露這則感人的新聞,迅即在當地引起巨大震動。社會各界都被欒福山、高威的真情故事深深感動,紛紛向欒福山伸出援助之手。

上海的好心人斯先生曾給高威匯了5萬元贖房子,給欒福山捐了5萬元錢治病,可高威怕欒福山治病的錢不夠,又把贖房子的錢用在了治病上,斯先生聽說高威將這5萬元用於欒福山治病後,感慨萬千,再次拿出5萬元給高威,又拿出10萬元給欒福山治病,前後一共為欒福山和高威這對異姓兄弟捐了25萬元。

這三個男人之間的故事曾經感動過無數的人。

對話夫妻倆

只要我還能走 就一直把公益做下去

記者:您每月的工資、獎金都捐了做公益、做慈善夠嗎?您身體不好,公益還要一直做下去嗎?

欒福山:說實話,隨著知名度的擴大參加活動越來越多,有時錢真不太富裕,但我是愛心義工隊隊長,我帶領數百名義工組織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這都是我的堅實後盾。而且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到需要我們的地方,進行愛心活動,捐款捐物。

現在身體恢復得不錯,只要我還能走、還能動,我會一直把公益事業做下去,這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記者:欒大嫂,你怎麼評價欒大哥呢?他的錢不交家,你就不怪他?

韓麗:對於我來說,他對家是不負責任的,三十多年,他的錢就從來沒交到過家裡,我問過他錢都花哪了,他總說買書了、買股票了、買郵票了、和同事吃飯了,用各種藉口搪塞我,後來我也懶得問了。

以前怨過,後來為了給他治病家裡一貧如洗時,也是通過社會上好心人的救助才使我們一家渡過難關,就當感恩了。

以前不跟他吵,是因為他身體不好,我不想我兒子上大學填表時父親那欄是空白的,不想我兒子結婚介紹父母時,身邊有個空位,也不想我孫子沒爺爺。現在不跟他吵,除了感恩,也許我也習慣了吧。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特派遼陽記者 王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